


北京醫科大學、湘雅醫學院、華西醫科大學……這些已經隨風而逝的名字,你聽說過嗎?
20世紀,這些老牌的醫學類院校撐起了中國醫學教育的半壁江山。令人感慨的是,如今的它們大都已經并入了綜合類大學中,仿佛一個個隱世的神醫,繼續無聲地譜寫著它們的傳奇。
協和:無冕之王
在《醫學界》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學研究生院醫學A類排名中,北京協和醫學院(以下簡稱“協和”)名落孫山。但準醫生們都清楚,作為衛計委下屬唯一院校的協和是中國醫學類院校中當之無愧的霸主。
◇◇醫學精英的殿堂
協和最初是由約翰·D.洛克菲勒(眼熟嗎?他就是歷史課本里創立托拉斯的那個美國超級土豪)建立起來的。在建立之初,國內的西醫教育尚屬空白,大量的財力支持和從美國聘來的優秀醫生使得協和贏在了起跑線上。從那個時候開始,協和就是朝著培養中國的西醫精英而努力的。協和的招生注重的是少而精,直到現在,每年招收的學生也不會超過100人。
協和坐落在北京繁華的東單,老舊的建筑風格與喧鬧的街市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就是這樣一所小、精、專的院校,締造了中國醫學教育史上的一個又一個神話。僅僅從如雷貫耳的北京協和醫院(協和的附屬醫院)來看,我們就可以體會到它驚人的實力:2010年至2013年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榜首、衛生部指定的診治疑難雜癥技術指導中心之一、中國奧委會指定的國家隊運動員醫療服務醫院……中國的醫學類院校排名就像一場武林大賽,所有的醫學類院校爭個不休,而協和就是這場大賽的裁判。
◇◇清華大學?No!
2000年左右,國內醫學類院校大都因為學科設置單一和經費緊缺受到了限制,急需謀求新的出路。綜合類大學也急需完善自己的大學科體系,醫學正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你情我愿,天作之合,祖國大地上出現了“醫學類院校+綜合類大學”的“聯姻”之潮。協和和清華大學的強強聯合則是這股“聯姻”之潮中最獨特的一環:合作辦學。
當年清華大學多年的老對手北京大學“娶”了北京醫科大學后,小日子過得幸福美滿,曬得清華大學也坐不住了。想來想去,清華大學最后決定向協和“提親”。萬萬沒想到的是,協和拒絕了清華大學的“聯姻”,僅僅是“牽”了清華大學的手——在體制上仍相互保持獨立的前提下,雙方共同建立一門8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該專業的學生在清華大學完成兩年半的專業基礎課學習,大三下學期再回到協和進行5年半的專業課學習和臨床實踐。
敢于拒絕清華大學的院校,恐怕全中國找不出幾所。也正是如此,我們體會到了協和唯我獨尊的王者風范。
王牌專業 臨床醫學和護理學(兩門專業都是王牌中的王牌)
北醫:另一座高峰
說起北京大學,人們都會肅然起敬。它的醫學部也擁有著引人注目的光環。
北醫的前身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擁有著輝煌的歷史。辛亥革命后,西醫的地位在中國大有提高,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應運而生。
民國時期是個青黃不接的年代,一切從零開始的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經歷了數不清的磨難與挫折,開創了中國醫學教育的多個第一次:
它是我國第一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起來的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高等院校。
它是我國第一所將醫學生學制設為6年制的高等院校。
它促使教育部公布了我國的第一個解剖法令——《解剖條例》。
◇◇北京大學,我回來了
日偽統治時期,北平淪陷,北京大學南遷。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的校舍物資和留守在北平的師生被日偽政府創辦的“北京大學”醫學院納入囊中。當時協和因被日軍占領而被迫關閉,“北京大學”醫學院接收了協和許多技藝高超的醫生,實力大增,一舉成為彼時國內師資力量無雙的醫學類院校。
1946年,山河光復。北京大學復校后,正式接納了北京醫學專門學校這個患難兄弟,成立北京大學醫學院。
然而,在1952年的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建院,時稱北京醫學院,直屬衛生部領導。獨立建院后,北京醫學院不落人后,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1959年,北京醫學院入選全國16所重點院校。
1984年,北京醫學院入選全國重點建設的10所大學,而且是10所大學中唯一的醫學類院校。
1996年,北京醫學院入選國家首批“211工程”院校。
雖說北京醫學院一直是國內醫學類院校的翹楚,但由于學科設置單一的限制,它的辦學規模和綜合類大學相比始終還是有硬傷。2000年,北京醫學院(時稱北京醫科大學)和北京大學實現了強強聯合,更名為北醫,再次回到了北京大學的懷抱。
王牌專業 對于北京大學來說,小編實在是找不到它的非王牌專業!
在烽火中成長的上醫
1935年,中央大學醫學院遷往上海,獨立成院,更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上醫的前身)。
上醫自建立之初就經歷了輾轉遷徙。1937年它經過香港、越南進入云南。1940年它又因戰事內遷至重慶歌樂山,學習生活條件極其艱苦。
1941年,滇緬公路被切斷后,上醫的純酒精就斷貨了。谷鏡汧教授只好親自用廢酒精蒸餾提煉純酒精,就連實驗用的玻璃器皿也是他帶著學生燒制的。內遷之后,很多學生失去了家庭經濟來源,他們開始賣血,以此來換取生活費。簡陋、惡劣的環境并沒有擊倒師生們的熱情。當年的學生回憶說,那時是一個靠著模具就能把解剖課講得有聲有色的時代。
師生們積極成立戰時醫療隊,在輾轉遷徙途中目睹的天災人禍使得他們對“以醫救國”了解得更加透徹。
上醫先后被評為全國16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上海首所“211工程”院校。2005年,上醫并入復旦大學,保存了最初的名字,成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校門
王牌專業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兒科學
后起之秀:上二醫
上二醫和他的老大哥相比,則要年輕得多。1952年院系調整時,上二醫由圣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3所教會學校合并而成。3所教會學校分別由美國、法國、德國協力創辦。
1997年,上二醫通過“211工程”立項后,奮起直追的勢頭越來越猛烈,于2005年并入了上海交通大學。我們可以在2013年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一睹其風采: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綜合排名第四名,傳染科單項排名第五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綜合排名第十七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綜合排名第二十一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綜合排名第三十一名,耳鼻喉科單項排名第七名
將上二醫作為一個院校來看待的話,它的綜合實力并不是特別強,但是其龐大而強悍的附屬醫院體系讓許多醫學類院校都望塵莫及。學醫離不開實踐,而上二醫正擁有這一令人羨慕的優勢。2005年并入上海交通大學后,上二醫的教學體系更是得到進一步完善,實力大幅增強,大有和老大哥上醫叫板的陣勢。
王牌專業 臨床醫學、護理學等
隱世的貴族
遙想當初,輝煌的成績仍歷歷在目。在新中國僅有的5次全國醫學類院校聯考中,湘雅醫學院學子5次獲得全國第一;20世紀60年代,全國只有33位一級教授,中山醫科大學就有8位,這8位先生被譽為醫學界“八大金剛”;享有“北協和南同濟”雅稱的同濟醫科大學,曾經能夠與協和分庭抗禮;華西醫科大學的金字招牌口腔科,常年穩坐中國口腔科排名的頭把交椅……
在無數老醫生的心中,這幾所大學有著非凡的地位。老將老矣,實力仍存。隱世的貴族散落各地,薪火得以傳承。如今,它們已經分別成了各綜合類大學中醫學的頂梁柱,在全國排名中也各享有一席之位。
單打獨斗的尖兵
廣州醫科大學
廣州醫科大學創辦于1958年,是一所以醫學為優勢和特色的廣州市屬重點院校,也是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廣州醫科大學立足于經濟條件、地理環境良好的醫療大省廣東省,擁有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和6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內科學(呼吸系?。┦撬膰壹壷攸c學科,實力強勁。
山西醫科大學
山西醫科大學建立于1919年,坐落于美麗的太原。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今日的山西醫科大學已經從學科單一的醫學類院校發展為多學科相互滲透的院校,開設有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藥方向)、英語(醫學方向)等醫學的延伸專業。山西醫科大學的生理學專業很強,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山西醫科大學是山西省醫學界的標桿,其附屬醫院是山西省規模最大的醫院。
廣西醫科大學
廣西醫科大學建立于1934年,歷史悠久,是廣西醫學教育的奠基石。它是省屬重點大學,入選中國“中西部院?;A能力建設工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另外,廣西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含腫瘤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方向)、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是國家級的特色專業建設點。
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是上醫的遠房親戚——從它們相似的?;罩形覀兙涂梢月灾欢?952年院系調整時,為了支持西部地區的建設,上醫及其附屬醫院的部分師資再次遷往重慶,成立了原上海第一醫學院重慶分校,這便是重慶醫科大學的前身。臨床檢驗診斷學是重慶醫科大學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重慶醫科大學的兒科學、神經病學是傳承了上醫深厚實力的強勁學科。
小番外
醫學生生病了怎么辦?
相信你也和小編一樣好奇,醫學生如果生病了,他們會怎么做呢?
@趙?。荷‘斎蝗フ倚at啊。不過情況一般是這樣的。
@月小坎:下課后直接逮住老師問問就可以了。
@程序:根本用不著去醫院,拍張憔悴的自拍,發到朋友圈去,除了收到大量的贊,還會收到各種會診意見,比什么特效藥都好用。
@突然說唱的王司徒:生病?寢室內部討論解決,不過誤診率特別高。
關于解剖課
解剖課實際上并不可怕,尤其是對醫學生來說。
@小愁猴:第一次看到大體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時,整個小組的學生一起低頭默哀一分鐘。那是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偉大和沉重。
@明清:福爾馬林氣味太濃,很難忍受。
@文海若:一定要選個精瘦的男性大體老師!否則別的組已經找到某重要血管神經的時候,自己已經傻乎乎地把血管神經跟脂肪一起分出去了。
@田小洋:可能是人多的緣故吧,沒有預想中那么恐懼。沒什么特別的,就是站了一上午體力消耗很大,下課后非常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