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剛

生物的神經調節是高考常見的考點,本考點主要包括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興奮的傳導、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與聯系等基本知識點。歷年高考的考查方向很多,包括神經元、突觸、反射弧的結構,興奮在神經纖維、神經元之間的傳導特點,興奮與未興奮時電荷在神經纖維上的分布,人腦的高級功能,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以及“下丘腦—垂體—相關內分泌腺”的反饋調節和反射弧及興奮的產生和傳導等。
在復習神經調節時,如何把那么多的知識點有機地串起來呢?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按照“反射→反射弧→過程→機理(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興奮在低級神經中樞中的傳導→興奮在高級神經中樞中的傳導)→人類特有的神經中樞”這條主線進行歸納,并具體落實到動物的行為、內環境的穩態、人類的活動等內容中,挖掘人體在調節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因果關系,將靜態的個別生理反應變成一種動態的過程。
知識鏈接1:參與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被稱為反射弧(見圖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覺神經末梢,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入神經(將興奮傳向中樞),神經中樞(對刺激進行分析和綜合),傳出神經(將興奮傳到效應器)和效應器(運動神經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產生相應的活動)。
圖1
知識鏈接2: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結構名稱 主要神經中樞 功能
腦 大腦 語言中樞、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等 具有感知、控制軀體的運動,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小腦 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 維持身體平衡
腦干 呼吸中樞、心血管運動中樞 調節呼吸、心血管運動
下丘腦 體溫調節中樞、水鹽平衡調節中樞、血糖調節中樞等 調節體溫、水鹽平衡、血糖平衡等
脊 髓 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 受大腦的控制
【基本例題】如圖2是膝跳反射的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a、脊髓、b、c四種結構構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B.在d處施加任一強度的刺激,都將引起膝跳反射
C.膝跳反射發生時興奮將沿c→b→a的方向傳導
D.b處的結構決定了興奮只能向單一方向傳遞
解析:由題圖可知a是傳入神經,b是突觸,c是傳出神經,而反射弧是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故A錯。刺激只有達到一定強度才會引起興奮,發生反射活動,故B錯。興奮只能由傳入神經(a)傳到傳出神經,故C錯。b是突觸,由于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故興奮在反射弧內(或神經元之間)只能向單一方向傳遞,故D正確。
答案:D
【歸納總結】反射弧中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判斷。
(1)根據是否具有神經節判斷:有神經節的是傳入神經。
(2)根據脊髓灰質內突觸結構判斷:圖示中與“ ”相連的為傳入神經,與“ ”相連的為傳出神經。
(3)根據脊髓灰質結構判斷:與前角(膨大部分)相連的為傳出神經,與后角(狹窄部分)相連的為傳入神經。
難點一: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和突觸間傳遞
【例1】已知神經細胞膜兩側離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種常態現象,細胞不受刺激時,膜外有較多的正電荷,而膜內則相反,如圖3所示。如果在電極a的左側給一適當刺激,此時膜內外會產生相關的電流,則膜外與膜內電流方向為( )
圖3
A.膜外b→a;膜內a→b
B.膜外b→a;膜內b→a
C.膜外a→b;膜內a→b
D.膜外a→b;膜內b→a
解析: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方向與細胞膜內的電流方向相同,與細胞膜外的電流方向相反。此圖中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是從a到b,膜內電流方向也是從a到b,膜外電流方向是從b到a。
答案:A
【名師點撥】在膜外,興奮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方向相反。在膜內,興奮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方向相同。在一個神經元內有一處受到刺激產生興奮,迅速傳至整個神經元細胞,即在該神經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測到生物電變化。
【例2】當手被尖銳的物體刺痛時,手先縮回來,后產生痛覺。為解釋此現象,某同學繪制如圖4所示的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結構,方框甲、乙代表神經中樞。對此生理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中A為感受器,E為效應器
B.未被尖銳的物體刺痛時,神經纖維A處的電位分布是膜內為正電位,膜外為負電位
C.痛覺在圖中的方框乙處形成
D.由甲發出的傳出神經纖維末端釋放的神經遞質只能引起乙的興奮
解析:根據圖示可判斷A為感受器,E為效應器;神經纖維未受刺激時膜內為負電位,膜外為正電位;根據甲、乙兩神經中樞的調節關系(痛覺在大腦皮層中形成,與傳入神經相連,而縮手反射中樞在脊髓,與效應器相連,故甲調控乙),可以判斷甲為高級神經中樞(大腦皮層),產生痛覺,而乙為低級神經中樞(脊髓);神經纖維末端釋放的神經遞質可以引起下一個神經元興奮或抑制。
答案:A
【名師點撥】(1)神經遞質釋放方式為胞吐,體現了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流動性。遞質被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糖蛋白)識別,其作用效果有兩種:促進或抑制。
(2)遞質的去向:神經遞質發生效應后,就會被酶破壞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3)在一個反射活動的完成過程中,同時存在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和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突觸數量的多少決定著該反射活動所需時間的長短。
難點二:電位測量的方法及其生理學原理
【例3】圖5表示神經纖維上某點受到刺激后對膜外電位的測量,圖6表示神經纖維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內外的電位變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圖5 ? ? ? ? ? ? ? ? ? ? ?圖6
A.圖5中在圖示部位給予一刺激后,電流計指針偏轉2次
B.將圖5電流計電極一個置于膜內,一個置于膜外,不給予刺激時指針也能偏轉
C.圖5中神經纖維在未受到刺激時,電流計測得的電位為圖6中的A點所示的電位即-60毫伏
D.圖6的C處為反極化狀態,此時膜外為負電位,膜內為正電位,這是Na+內流所致
解析:圖5中在圖示部位給予刺激后,因為電流計的兩個電極處不同時興奮,所以兩個電極之間會出現兩次電位變化,導致指針偏轉2次;如果將兩個電極置于膜兩側,因為在靜息狀態下膜內外存在電位差,所以也會導致指針偏轉;圖5中電流計的兩個電極均位于膜外,在神經纖維未受到刺激時,電流計的兩個電極處都為正電位,指針不偏轉,不能測到電位變化;神經纖維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后,產生動作電位,由于Na+內流,導致膜外負電位,膜內正電位,此時為反極化狀態。
答案:C
【名師點撥】電位差變化的測量方法總結。
測量方法 測量圖解 測量結果
電表兩極分別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內側和外側
電表兩極均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