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兩會”期間,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回答記者關于“三農”問題時曾經說過一段話:“我想起了諾貝爾獎獲得者、一位叫舒爾茨的經濟學家的一句話,他說世界上大多數是貧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那么你就懂得經濟學當中許多重要原理。”
溫家寶引用的話是舒爾茨在1979年獲得諾貝爾獎發表演講時說的。那么,舒爾茨到底是何許人也?“窮人的經濟學”又是怎樣的一種理論呢?
舒爾茨1902年出生于美國中部南達科他州阿靈頓郡的一個德國移民家庭,父親是小農場主。舒爾茨沒有上過中學,在農業學校學習了幾年之后,進入南達科他州立學院攻讀農業專業,后又受教于威斯康星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舒爾茨進入衣阿華州立大學任教,開始了他的“窮人經濟學”研究之路,此后轉至芝加哥大學任教,成為“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之一。
在舒爾茨看來,農業經濟學就是窮人的經濟學,因為世界上大多數窮人都生活在農村。簡單說來,舒爾茨“窮人的經濟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農業是非常重要的。二十世紀50年代,相當部分的經濟學家普遍重工輕農。舒爾茨反對輕視農業的觀點,他指出農業并不是消極無為的,農業也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對國家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舒爾茨通過對發展中國家實行的經濟政策及效果進行比較研究后指出,凡是推行重工輕農政策的國家大都困難重重,而給予農業足夠重視的國家至少是衣食無憂。
——要改變對農業的歧視。舒爾茨認為,農民并不愚昧,他們已經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農村之所以仍然落后,是因為有些發展中國家將工業化作為發展的重點,對農業重視程度不夠,農村收益率太低,刺激不了人們的積極性。要改變農村落后狀況,必須改變對農業的歧視,給予農業發展足夠的重視,引入新的生產要素,進行技術創新,提高投資收益率,農業自然就發展起來了。
——強調人力資本在農業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早在二十世紀50年代,舒爾茨就提出了人力資本的概念。舒爾茨在研究美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問題時,發現人力資本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率遠高于其他投資,根據舒爾茨的研究,在美國半個多世紀的經濟增長中,物質資源投資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資本投資增加3.5倍,收益卻增加了17.5倍。從1919年到1957年38年中美國的生產總值增長額,49%是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果。
舒爾茨是第一個系統分析教育投資如何影響農業生產率以及經濟發展的學者。他認為學校教育在人力資本投資中至關重要,通過發展學校教育,提高農民的知識水平,可以大大降低推廣農業技術的成本,提升農業生產率,也更利于把傳統農業改造為現代化的農業。
由于“在經濟發展研究領域中所作出的貢獻,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所做的首創性研究”,1979年他與另一名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共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舒爾茨對于農業經濟價值的重估,以及對傳統農業的改造思路,的確為傳統農業的重振、衰落鄉村的復興拓展了一個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