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吉軒
“張立洲我認識,原來和我一棟樓辦公。”“看完后十分震驚。史聯文的那些風險點,我天天都碰到。”……遼寧省一些廳局級領導干部在接受采訪時,對前不久接受的警示教育仍然念念不忘,唏噓不已。
“這些腐敗案件,讓人既惋惜又痛恨,有很多教訓值得總結。”遼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林鐸明確提出了“一案一剖析,將案例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和治本資源,讓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的要求。
警示教育如何觸及靈魂,又怎樣避免“出了會場,酒杯一端就什么都忘了”的現象?遼寧省紀委的實踐,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視角。
一封特殊的信
不久前,遼陽市委書記王正譜收到了一封來自省紀委的信。
王正譜很詫異,但打開信后,又覺得理所應當。
信的標題是“關于向省管領導干部推薦案例剖析材料加強警示教育的信”,后面附著《“一把手”成為“一霸手”的悲劇———遼寧廣播電視臺原臺長史聯文案件剖析》。
“當了臺長以后,我身邊希望通過我的權力尋求利益的人也多了,在這些人的吹捧和央求下,我和他們就逐漸形成利益共同體,我的膽子也放開了,幾萬、幾十萬,人家送,我就收……”史聯文的懺悔書讓王正譜印象深刻。
反復地看了三遍后,他在信中“底線”兩個字下,用黑筆重重地劃了幾條線。
“必須守住做人、干事、用權、交友的底線。”王正譜說,史聯文突破底線,事業脫軌、人生走偏,教訓深刻。
和王正譜一樣收到這封信的,還有遼寧省的470余位省管領導干部。史聯文的剖析材料,同樣給他們極大的警示。
“權力是領導干部最大的資源,也是領導干部最大的風險。”營口市委書記吳漢圣說,用權不可任性,瞎干亂干,史聯文就是前車之鑒。
據了解,為做好史聯文案例的剖析,遼寧省紀委宣傳部多次召開座談會,邀請部分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形成剖析材料后,再由省紀委常委會討論、修改。
抓一個案例,勝過講一百遍枯燥的道理。以案施教要想讓人“臉紅心跳”,一方面要深入剖析腐敗分子,做到“畫像”準確;另一方面還要注意教育的針對性和層次性,力求一針見血。
為此,遼寧省紀委制定了《關于運用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的方案》,分專題、分領域、分崗位對領導干部進行針對性警示教育。
目前,遼寧省紀委已對遼寧醫學院腐敗案件、史聯文案件、撫順市東洲區委原書記徐波案件、建平縣原縣長張靖案件等進行剖析,形成了多份剖析報告,并拍攝了《醫者之鑒———遼寧醫療行業腐敗案件警示錄》等警示教育片。
警示教育促進主體責任落實
“全場鴉雀無聲。”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郭啟勇談到了全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暨警示教育會議上的這一幕———
播完《醫者之鑒———遼寧醫療行業腐敗案件警示錄》后,會場氣氛嚴肅,警鐘在每個人耳畔轟然敲響。
“片子里的人大家都很熟,所以震撼特別大。有的人就是我大學同學。”郭啟勇感慨說,“對于領導干部來說,黨紀國法就是‘高壓線。一碰,政治生命和職業生涯就此‘結束!”
在遼寧省醫療行業,很多領導干部和郭啟勇的觀點不謀而合。
遼寧省腫瘤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羅婭紅用“血淋淋”來形容這些案例。她表示,回到醫院后立即開展了類似的警示教育。
遼寧省衛計委黨組把加強警示教育作為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的抓手,在廣泛開展案例警示教育的同時,啟動了“風險點大排查、廉政大談話、問題大巡視”活動,深入推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
遼寧省國資委黨委和省衛計委黨組的做法如出一轍。它們圍繞健全完善制度、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和巡視工作等方面,逐項查找問題,制定措施,逐項整改。通過舉辦省屬企業管理人員警示教育培訓班,積極開展案例警示教育。
“以往搞警示教育是紀委‘承包,現在各地方和各單位承擔起了這個職責,紀委不再‘越俎代庖。”遼寧省紀委一名領導同志表示,省紀委主要是做好案例剖析,提供相關案例,做好協調指導。“各地方和各單位把警示教育當做履行主體責任的一個方面,自己負責、自己組織,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