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當前大學課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分析北美教師技能培訓的BOPPPS模型,提出改進課堂教學的觀點,特別強調學生的參與以及及時獲取學生對教學的反饋。
關鍵詞:BOPPPS;課堂教學;教學改進
引 言
2014年5月25日-6月20日,我們遠赴加拿大參加了為期1個月的教學活動,先后在溫莎大學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參加了ISW(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TDA(teaching dossieracademy)、CDI(course design intensive)3個教學培訓。在這1個月中,我們深入參與到加拿大大學的教學活動中,充分了解課堂教學的各種形式,感受到高校學生、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方法。其中,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ISW培訓中使用的BOPPPS模型 。
1 BOPPS模型簡介
BOPPPS模型是北美高校教師技能培訓過程中推崇的一個教學模型,是根據教育學人的認知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過程設計。BOPPPS模型將知識點教學過程劃分為引入(bridge-in) -吸引學生的興趣、目標(objective)-讓學生知道該課程要到達的教學目標、預測( pre-assessment)-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讓學生多方位參與教學從而掌握知識、后測( post-assessment)——了解該課程是否到達教學目的、小結(summary) -總結知識點6個部分,簡稱為BOPPPS。
BOPPPS模型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強調學生全方位參與式學習而不只是聽講;二是要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以調整后續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借鑒這種模型,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
2 課堂教學常見問題
知識點的教學需要關注知識的系統性、基本概念的定義、知識組成結構及知識的運用,但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都是教師在講授這些概念和知識,學生只是聽眾。目前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主要有如下一些問題。
(1)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是把知識羅列出來,導致學生不知道學了這些知識有什么用。
(2)過分關注知識的系統性,在有限的課時下,不管重點知識還是外圍知識,通過大量的PPT放映灌輸給學生,學生往往消化不了,還沒等到考試便忘記大部分內容。
(3)教師對教學內容知識體系理解不深,缺乏對知識的親身體驗,導致對教學重點把握不到位。
(4)把學生當聽眾,學生沒有或者很少有其他方式的參與,由于有電子課件,學生連筆記都不做,更不用說課堂實踐,這導致學生很容易開小差。
(5)缺少及時從學生獲得的反饋信息,不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6)缺少對知識點的引入、技術實現和技術演化環環相扣的講解,這一點是教師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受限和講授技巧的問題。
3 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深度參與
教學效果好壞的標準不是教師傳授知識點的系統性,而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是對知識運用的能力,起決定性的應該是對知識運用的主觀能動性,是通過知識點的教學過程所培養學生的一種進取精神和學習方法。如果知識點的教學只是關注知識的系統性、基本概念的定義及知識組成結構,并且教師在課堂上講授這些概念和知識時把學生當聽眾,那么就算教師把知識點歸納得再完美,學生也不能掌握,最終導致教學的失敗。因此,學生要全方位地、深度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教師也需要從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教學過程的反饋出發調整教學,讓學生在各個環節大面積地參與教學內容的討論、歸納、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學習能力。
4 課堂教學改進的思考
BOPPPS教學模型強調學生全方位參與和及時的反饋交流。對于具體如何參考BOPPPS模型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我們有以下幾點思考。
4.1 明確教學目標與內容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為什么學這個知識點”人手確定教學目標與內容,這也是引起學生興趣的關鍵。學這個知識點的原因主要足由這個知識點的基礎性、實用性決定,教學目標要能夠明確且好評估;根據教學目標,再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然后決定采取什么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日標,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在計算機操作系統教學中,對“分頁存儲管理” 知識點的教學目標與內容的確定,教師可從充分利用存儲空問人手引入分頁存儲,同時因為“分頁存儲管理”是現在實用的“虛存管理”基礎知識而確定這個知識點的重要地位;教師還可通過“分頁結構及地址變換過程”教學內容實現“掌握分頁結構及地址變換過程”的教學目標,但是“掌握分頁結構及地址變換過程”教學目標就不如寫成“能計算分頁仔儲系統物理地址及計算地址變換開銷,能設汁分頁存儲管理系統”,因為后者比“掌握”更容易定量評估。
4.2 綜合采用多種課堂教學形式
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師可綜合采用系統講授、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學生互教、練習、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形式,與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相比,這些教學形式需要加入很多課堂互動的環節,使得課堂具有實踐性、創新性、開放性、趣味性、反饋及時的特點。例如,在操作系統“分頁存儲管理”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基本概念和過程講授之后,安排一個基于頁表進行地址變換的計算題,讓學生討論后做一做,加深理解;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系統講授知識點后讓學生馬上在自己的便攜式電腦中進行程序設計練習,并通過檢查程序是否通過把握學生的掌握程度。
4.3 積極鼓勵甚至要求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傳統課堂的學生習慣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然而基于BOPPPS模型的課堂要求學乍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教師需要轉換學生的學習觀念,激起學生“我要學”的求知欲,盡量使學生認識到參與式學習、主動學習對提高學習效果的作用,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突破觀念上的障礙,除了說服學生和力求在教學內容上具有吸引之外,還應采取各種鼓勵性和干預性措施,如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進行鼓勵,給予相應的平時分數獎勵,以激發學生參與欲望,對不能積極參與的學生應該點名回答問題或者有意制造其參與活動的機會。
4.4 精心安排上課內容和方式
基于BOPPPS模型課堂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能深挖知識點,對授課知識認識上升高度,幫助學生處理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并解答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疑惑,闡明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點、易混點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因此,教師每次課前應認真準備,做好學生的教學需求分析,在教學計劃中考慮“這次課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次課如何更好地引入”“學生應該做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課堂中間如何進行參與學習”“怎樣在教學內容上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如何回答學生的一些問題”等,同時告訴學生該課程的教學計劃安排,希望學生給予哪些支持和配合,通過教學需求分析使互動式教學更有針對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4.5 及時收集學生反饋
為了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并了解教學效果,教師應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并把有關的答案反饋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反饋信息修改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獲取反饋信息可以有多種形式,可以是提問、電子回答器(clickers)、各種小測驗、反饋信息表等,如根據BOPPPS模型進行預測和后測以及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利用各種測試、提問等獲取學生學習情況,以便對后面教學進行調整。
每周或每章課結束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填寫以下內容:①這周(章)學到了哪些知識____,還有以下內容沒聽懂____;②喜歡這周(章)課的地方是____,不喜歡這周(章)課的地方是____;③對下面課的建議是____。對學生提交的以上信息,教師要盡快整理分析并及時在下周(章)課之前反饋給學生,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又能不斷地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5 結語
在基于BOPPPS教學模型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時刻牢記教學必須是“教”與“學”雙向互動,教學相長,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主導”性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通過主動學習、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創新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實現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目的。
當然,如果學生加大課堂參與力度,那么在課時有限情況下課堂教學內容量會下降,這就要求學生加大課外學習量,甚至教師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教學。少灌一點知識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格和能力,比生硬地灌輸知識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