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方高等學校轉型提升的呼聲日益高漲,社會要求高等教育向現代生產服務一線提供既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叉接受了系統技能訓練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特別是產業鏈高端的技術技能人才。應用技術型高校應運而生作為應用性極強的信息技術相關專業如何轉型也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關注。實際上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說說容易,做起來卻又有相當難度。多年養成的教育思想觀念怎樣改變?學科專業怎樣與地方產業銜接?教學計劃怎樣適應企業需求?教學計劃對應的應用型課程怎樣建設?能適應應用型教學要求的師資如何培養?應用型實驗、實訓平臺怎樣搭建?……諸如此類的問題和困惑擺在每一所學校的面前。黃淮學院這,幾年在轉型提升過程中積累了經驗,他們的經驗可能對解決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中的問題與困惑有所啟發《計算機教育》組織本期專題正是為了提供化解這些問題的對策一。
黃淮學院首先在學校層面做了頂層設計,提出完成從傳統學校管理向現代應用技術大學管理、從封閉式辦學向開放式辦學、從傳統知識本位的學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專業教育“三個轉型”:實現辦學基本條件、內涵建設水平、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社會能力“四個提升”的總體發展思路 信息工程學院中的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專業都是學校轉型提升中重點發展的專業,他們制訂了“以能力為導向、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新課程體系;提出了師資隊伍由“專”到“通”、由“動口”到“動手”、由“我看你做”到“看我做、跟我做”的提升通道;對教師實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的“土政策”解決現有教師參與轉型提升中情況各異的矛盾;在校內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園,構建了“學校一園區一企業”3類實訓實習基地,積極為學生創造各種條件促使學生成才,這些成功經驗的背后是學校、學院、教師大量的付出,《計算機教育》希望這些經驗能為地方應用型高校轉型提供良好的借鑒。
2014年4月25日,178所高等學校聚集駐馬店,共同探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并發表了“駐馬店共識”。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會上表示,正是由于黃淮學院的創新實踐,才誕生了今天中國教育的“達沃斯”論壇——駐馬店論壇.黃淮學院“升本”剛剛10年,但是走出了一條產教融合、率先轉型的路子,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祝愿黃淮學院在新的一年里能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