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對當前初中生合唱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零起點合唱教學在課堂中科學合理的實施和合唱教學對呼吸的要求提出建議,以及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音樂課堂;零起點;合唱教學
合唱是聲樂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比獨唱、齊唱的音域更寬,包含了齊唱、重唱等多種演唱形式,表現力更加豐富。另外,合唱的人數可多可少,參與面廣,所以通過合唱來普及音樂教育是一個最佳的教育途徑。由于班級里學生音樂素質參差不齊,嗓音條件各不相同,學生對于合唱教學基本處于零起點,如何對零起點的初中學生進行合唱教學,怎樣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音樂教師需要認真研究和探討的新課題。
一、當前初中生合唱教學的現狀
由于學生音樂素質參差不齊,嗓音條件各不相同,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唱走音、走調,速度不一致,兩個聲部聲音不協調,因此,合唱歌曲往往變成了齊唱歌曲,而對多聲部的合唱幾乎沒有認識。學生在多聲部的合唱訓練中,常常會受其他聲部的影響而逐漸偏離自己聲部,或者為了使自己聲部不受其他聲部干擾,而肆意放大本聲部的音量,使整個音量達不到均衡,使作品缺乏層次感,不能與其他聲部的配合協調,而導致全曲節奏的雜亂無章,出現聲部亂竄的現象。
二、零起點合唱教學的原則
(一)循序漸進的原則
同一首曲目在教學過程中,訓練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進行。初中的合唱教學可以從二個聲部的簡單歌曲入手,從簡到繁,從慢到快,讓學生在演唱時就相互傾聽不屬于自己聲部的旋律,這樣既可以鍛煉耳朵又可以使聲音融洽。
(二)以學生為主的原則
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心理的可接受性和趣味性,把握合唱要領,了解合唱知識,規劃好課堂,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中去。也可以多選擇一些學生喜愛并樂于演唱的歌曲,讓學生建立對合唱藝術的認識。
(三)直觀性原則
課堂教學中要經常讓學生欣賞合唱賽事的錄象、通過欣賞激發學生的熱情,充分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音樂表現能力,從而達到以情感人,點燃學生對合唱活動欲望。
三、零起點合唱教學在課堂中有效實施
(一)練好氣息
歌唱從本質上說是氣息運用的藝術,氣息是發音的動力支持,也是美化聲音的重要手段。所以,練好氣息是首要前提。具體說就是:吸氣要足,專家提倡橫膈膜呼吸法,吸氣充滿腰腹;用氣要有控制,做到心中有數,張弛有度,節約用氣。缺乏氣息的聲音就會發虛或者走低。在氣息訓練的基礎上可以練習視唱經典通俗歌曲片段。
(二)正確的發音位置
這是唱好歌的第二重要因素。專家提倡發音要高位置,就是指一般情況下,聲音要在上顎后半部分震蕩。需要特殊表現的一些通俗歌曲位置偏前。這一點學生很難拿捏,基于學生的模仿能力還是不錯的,老師在課堂中可多做示范。
(三)要正確運用共鳴
共鳴是美化、擴大聲音的重要手段,是使歌聲飽滿、圓潤、悠揚、富有彈性的關鍵技巧。一般而言,唱低音主要用胸、口腔共鳴,唱中音主要用口、鼻腔共鳴,唱高音主要用筆、頭腔共鳴。但在實際歌唱時,只以一部分為主,其它部分為輔。而且主要共鳴區是隨著旋律的變化隨時改變的。沒有共鳴的聲音就會白發。
(四)唱準裝飾音
裝飾音是增強旋律美感的重要手段,唱的時候要做到準確、到位、順暢、自然。這些也主要靠氣流的使用和控制,配合聲帶來完成,而不是單純靠聲帶振動。比如,顫音就是氣流揉動聲帶的結果。
(五)要特別注意節奏的準確
如平穩節奏的訓練,不同時值的節奏訓練,其中之一是重視輕重拍的表現,還要注意唱好帶連音線的音,過渡要圓滑,這樣才能形成旋律線,才能宛轉悠揚。
(六)唱歌講究力道
唱歌時喉嚨要打開、松弛,任何時候都不要喊著唱,也不要擠著唱,而要說著唱,用旋律來述說。正所謂“一弱值千金”:高音不喊,不擠,不燥;低音不弱,不虛。也就是專家經常強調的聲音要肯定、堅實,但又不過于夸張、生硬。要時刻保持充足的氣息支持。不要追求音量,而要追求音色,不要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唱歌。
(七)吐字有講究
吐字不但要準確、清晰,而且要字正腔圓,富有感情。吐字要點是字頭清楚肯定,向韻母過渡自然、快速、圓潤,平卷舌音要分清。這方面可以讓學生用歌唱的狀態練習說歌詞。
(八)歌唱要動情
首先要準確、深刻地理解歌詞的含意,然后從精神上進入歌唱狀態,帶著飽滿的熱情和充分的感情來唱,全身心地投入。唱出畫面感和生命感。但激動中應保持冷靜、穩健,不能忘形失態。
此外,歌唱要自信、姿態要正確,還要有適當的表現力。面對中學零起點合唱教學可在上述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和聲基本訓練,如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模唱訓練,簡化二聲部作品的旋律進行練習;還可以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合唱視頻欣賞(如:黑鴨子組合、夢之旅組合等),讓學生感受合唱的和聲美,激發學生參與合唱的愿望。了解指揮的手勢,從而更好的表達作品的藝術內涵。
四、結語
在音樂教學中,一節課的教學時間對學生與老師來說都是極其寶貴且有限的,特別是對于合唱學習處于零起點的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不但要完成系統的合唱基礎技能教學,還要欣賞不同版本的演唱風格和熟悉作品,我覺得任重而道遠!我們只能基礎入手,讓學生真正了解合唱的本質,循序漸進、惜時如金地把課堂的45分鐘利用好,讓其發揮最大的效用,結合賞析,切實拉近合唱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好學、樂學,讓合唱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