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物施工時,采用后澆帶技術不僅可以防止建筑物在溫度、降低和收縮的影響下產生裂縫現象,還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質量,從而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因此,本文將對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為人們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條件。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穩定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地進步,從而推動了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帶動了我國城市現代化經濟的發展。為了確保人們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避免建筑惡劣質量的產生,就需要加強建筑施工質量的監管,把建筑質量問題放在首要位置,這樣以來就可以確保建筑的高質量,從而使建筑行業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一、后澆帶的分析
1、后澆帶的主要功能
(1)沉降差的解決
將基礎設計與高層建筑及裙房結構構成整體,但在實際施工時,將兩部分通過后澆帶進行暫時性分開,當主體結構施工完成之后,當沉降量完成至50%以上時再對連接部分的混凝土實施澆灌,使其高低層構成整體。在設計時基礎應對兩個階段不同的受力狀態進行考慮,分別實施強度校核。當整體連成之后的計算應對后期沉降量造成的附加內力進行考慮。該方法要求有良好的地基土,在施工過程中房屋的沉降能已基本完成,其次,還應運用以下方法進行調整:
①壓力差的調整。主樓存在較大荷載,運用整體基礎能夠對土壓力得到降低,進一步提升了埋深,使得附加壓力減少。運用較淺的十字交叉梁基礎對地層部分進行應用,使得土的壓力增加,從而實現高低層之間的沉降相接近。
②時間差的調整。先對主樓進行施工,當基本建成之后,沉降也逐漸趨于穩定,即可對裙房進行施工,促使后期沉降達到近似。
③標高差的調整。通過沉降計算,應稍微提升主樓的標高,降低裙房的標高,對兩者的沉降差進行預留,促使最后兩者的實際標高達到統一。
(2)溫度收縮的減小
在新澆混凝土硬結的過程中會有收縮現象發生,已建成的結構遇到受熱會有膨脹現象發生,而受冷則會出現收縮。在施工結束的前1~2個月即可有大部分混凝土出現硬結收縮,溫度變化產生的影響對結構來說是常有的。當變形被約束時,結構內部則會有溫度應力出現,嚴重時構件中會有裂縫出現。當后澆帶留出后,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能夠只有收縮促使收縮應力大大減少。混凝土的抗拉強度的大部分能夠對溫度應力進行抵抗,使得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2、設置后澆帶
(1)在設置后澆帶時,由于普通混凝土有開裂問題存在,后澆縫的設置能夠釋放出大部分的約束力,然后采用膨脹混凝土填縫的方式對殘留的應力進行抵抗。
(2)在設計結構的過程中,由于后澆帶的設計是根據沉降原因進行的,因此在施工中應對設計圖紙相結合來進行設置。
(3)當由于施工因素要進行后澆帶設置時,應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確定,確保預留的位置應滿足相關部門的認可。
(4)要求后澆帶存在合理的間距,當建筑物為矩形結構時,其間距通常應設置為30~40m,后澆帶的設置寬度應對施工操作提供便利,結合建筑結構的實際構造進行確定,童長發其寬度應保持在700~1000mm即可。
(5)避免對后澆帶位置的梁板受力鋼筋進行斷開,并保持貫通狀態。若梁板存在較小的跨度時,可一次對鋼筋進行配足,若跨度較大,可根據相關要求進行斷開,在混凝土補齊之前進行有效的焊接。
(6)未對后澆帶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禁止對部門模板及支柱進行拆除,否則容易造成梁板出現懸臂,引發變形問題出現。
二、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準備
1、對后澆帶的表面進行清理,將污垢、浮漿等去除,一般可以應用高壓水槍對后澆帶表面進行沖洗清理,進而增強混凝土的粘性。
2、對端頭生銹的鋼筋進行處理,一般對可繼續使用的鋼絲網除銹,對無法使用的鋼筋拆除,并進行補充。
3、對混凝土的強度進行控制,可以利用增添高性能的早強型減水劑對水灰比進行控制,將其范圍確定在0.4左右,并利用泵送混凝土控制其坍落度。也可以利用增強配合比的方法對水泥進行控制,確保其膨脹范圍在0.1%―0.2%。還可以在混凝土配置時添加UEA膨脹劑,數量約為水泥總質量的15%。
三、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分析
1、寬度、間距的設置
由于建筑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在進行施工時,就必須要對它本身的完整性進行考慮,通過使用后澆帶技術,禁止建筑的切分,需要保持建筑的整體性。這項工作要根據建筑的高度進行,在二十二層以下的樓層施工時,不要隨意將鋼筋切斷,要保證建筑的整體性,保證鋼筋的整體性是必須的,鋼筋的完整也能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數。在對建筑進行后澆帶施工以后,對于長跨度的施工,要對鋼筋進行焊接,這樣可以保證建筑的完整性,而且也可以避免鋼筋在受到強壓力時的彎曲。在后澆帶施工中的寬度和間距設置,要根據施工圖紙來進行,不要私自更改,在允許的情況下,才能變更。
2、施工時間、斷面形式
在斷面形式的選擇上,應與混凝土結構的斷面形式保持一致,這樣不僅避免了因受力集中而導致結構變形,同時也能防止施工操作后產生的直縫問題。在進行施工時,需要嚴格把握施工時間,對于不超過22 層建筑以及裙樓的結構,應在完成沉降工序后再進行后澆帶的施工。通常情況下,裙樓結構以及主體建筑是在同一時間進行施工的,由于群落結構施工量較小,經常會在主體結構完成前竣工,但是由于裙樓荷載形成沉降時間要早于主體部分形成沉降的時間,這就需要在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徹底地沉降完成后,再進行后澆帶的施工,而現場施工時,需要根據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季節進行相應的調整。
3、施工地點、施工材料的選擇
施工地點的選擇對工程的進度很重要,尤其是對后澆帶施工很重要,所以要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要求,科學的選擇合理的施工地點,這樣既能保證施工的建筑結構的完整,還能提高施工的進度。工程的質量水平和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質量密不可分,所以一定要控制施工中材料的質量。對此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在材料購置之前,要成立材料采購團隊,團隊組成人員要有豐富的采購經驗和技術水平,才完全有能力買到質優價廉的材料,這樣既能保證材料質量,又能節約成本;其次材料采購回來以后,要進行質量檢測,質量合格的可以進入施工現場用于施工,質量不合格的要退回到供應商;再次,對用于使用的材料,也要不定期的進行抽查,發現問題的要嚴肅處理,堅決不能繼續用于施工。
4、預設模板與混凝土澆筑
在澆筑工作開始之前,必須全面的了解所用混凝土的情況,做好各方面的試驗,保證試驗合格以后才能用于澆筑,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便于澆筑工作的順利進行。澆筑工作進行時,首先要做好模內的衛生工作,清除里面的垃圾等,因為如果里面有雜物存在,混凝土的性質就會改變,之前的配比工作就白做了。施工順序是由外而內,先對兩邊進行振搗工作,再對內部進行振搗工作,控制好振搗的時間。施工過程中要保證始終有監督人員對施工進行監督,避免出現嚴重的事故。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通過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根據施工方案設計的要求進行作業不僅可以加快施工的進度,還可以縮短了施工的工期,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從而確保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系數。
參考文獻:
[1]趙海峰.結合設計處理好后澆帶施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J].山西建筑.2007,33(3).
[2]周青生.建筑施工現場質量控制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