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住宅具有多樣化的特征,住宅的多樣化也加大了設計難度。當然,現代設計師在設計時做到了實用和美觀的雙重要求,然而技術上的支持還有所不足,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關鍵詞:建筑設計;概念;設計規范;建筑外觀;發展方向
1、住宅建筑概念
目前,隨著我國建筑產業的不斷發展,住宅建筑功能需要添加新的內容,如信息化、防盜、報警等。就安全來說,安全設計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設施,以及安保網絡系統和信息系統,不能只依靠防盜窗等的使用。要不斷強調可持續發展。這個要求對自然資源較為貧乏的我國來說尤為重要。建筑行業對我國目前來說是一個支柱性行業,其耗能、耗材都十分大,對國民經濟影響巨大,因此建筑上的節能環保技術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住宅設計在可持續發展上的創新,應當全面考慮到整體、局部的設計、材料的選擇和使用、線路的使用以及其他新節能技術的開發和使用,能夠同時滿足建造和使用階段的節能環保要求。強調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可謂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人們對于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近些年信息技術、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智能住宅的概念能夠逐步變成現實??梢哉f,住宅建筑智能化可以作為突破傳統住宅建筑的一個有效手段。強調安全舒適。安全舒適本就是一個建筑的基本要求。
2、建議按照住宅建筑設計規范
建筑行業是一個堅持原創,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對于住宅建筑設計規范關系,應當積極遵守,這樣才能為與世界接軌的建筑設計標準體系打下基礎。采用“性能規定型”建筑設計標準體系,提高設計自由度,實施以性能規定為基礎,密切結合設計及使用實際,重視私人住宅場所必需具備的私密性與舒適性,力戒合法而不合理的設計規范條文。適應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客觀要求,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確定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方向,盡快完善產業化住宅的專項設計標準,加強基礎標準,特別是標準建設,要求做出全面、科學和適用的規定。
3、住宅建筑外觀
新型住宅應當強調與環境的結合。住宅建筑一般是單體或者群體的,然而在進行住宅的設計時,應當能夠將其與周邊環境相結合,融入整體的風格中,盡量減少因一味地追求特點而與周圍環境相沖突,減少對周邊景觀的影響,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設計時,設計師要抓住和提煉出周圍環境的特點,注重色彩、形體、材質等風格的一致,同時也需要結合當地的文化元素,賦予建筑物特定的文化內涵。通過造型、色彩的和諧以及文化內涵的注入,讓住宅建筑擁有生命力。
4、住宅建筑主題明確
設計主題作為建筑設計的方向,在建筑設計前,必須根據不同的居住群體、地理環境、品質定位、環境因素,在滿足受眾群體要求的同時,不斷展現設計特點以及理念,從而在眾多設計中,擁有鮮明的設計特點。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住宅建筑的服務群體是人類,因此,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同時,必須以人為本,方便人群使用。在特有的主題思路中,通過結合設計思路,努力尋找主題元素、特點,從平面、總體、立面、管線、設備、景觀中,進行綜合分析,避免片面因素對建筑設計造成的影響。
5、住宅建筑設計要充分運用節能措施
5.1住宅建筑設計中的基礎節能措施
住宅建筑設計階段的節能措施一般分為建筑形體、建筑維護結構及屋頂的節能設計措施。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施工標準進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減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質保量,初步實現住宅建筑的節能。
5.2節能住宅建筑中遮陽設計
建筑遮陽構件多種多樣,如何保證其功能性的同時也節能簡單介紹一下實際中常用的節能遮陽的基本形式有:(1)水平式遮陽能遮擋高度角較大。從窗戶上方照射下來的陽光,適用于南向窗口。(2)垂直式遮陽能遮擋高度角較小。從窗口兩側斜射過來的陽光,適用于東北向和西北向窗口。(3)綜合式遮陽遮擋效果較好,能遮擋高度角中等從窗口上方和兩側斜射過來的陽光,適用于東南向和西南向窗口。此外,還有多種多樣形式的遮陽系統,例如人們經常使用的折疊、滑動或介于閉與開之間的百葉窗、能調節葉片角度的百葉窗、遮陽窗簾等可調節式遮陽夏天可遮陽,冬天可減少夜間窗戶散熱,改善室內熱環境,其節能效果顯著,是住宅建筑設計中應該考慮的一大因素。
5.3節能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綠化系統植物
綠化植被,有遮擋陽光、凈化空氣、滯塵降噪等諸多功能,在住宅建筑本體上充分考慮統一設計能達到很好節能減排的效果,被稱為“綠色空調”。住宅建筑物綠化系統分為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和空中花園幾種方式:屋頂綠化推薦采用植被屋面,此方式具有荷載;垂直綠化(指外墻綠化),此方式能起到隔熱作用,達到改善室內空氣,還有空中花園的方式,這是在設計中常采用的手法,用戶一般采用盆栽處理有限綠化空間,有時在設計中加入一些花池、花槽、花斗的手法,可有效增加綠化空間,到達節能效果。這些做法相結合使用,可以解決高層住宅建筑的綠化問題以及顯著節能效果。
6、生態住宅設計建立
6.1住宅小區內的花草種植的覆蓋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小區內的整體綠化程度,真正意義上的住宅小區環境綠化是指生態環境學、建筑學、地理學、美學、水資源學、園林學等多種學科的綜合體,通過上述學科的科學合理的整合,實施對小區的設計與規劃,從而實現人居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和諧共存。
6.2降低對土地資源的消耗建筑工程是一項對土地資源消耗較大的項目,為在最小的土地資源消耗的基礎上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應加大對建筑材料選擇的重視力度,通過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來達到節約土地資源的效果。
6.3降低對水資源的消耗水資源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它既是建筑設計人員所要考慮的內容,也是生態住宅小區建設的一項重點環節。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對水資源的收集循環的利用率也普遍不高,一旦水資源干枯將危機萬物生命。因此,我們應該未雨綢繆,加大對水資源的節約力度,不僅為萬物的生存發展提供了保障,更符合現代生態小區建設的宗旨。
6.4提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在對建筑住宅設計中應將建筑生態理念引入其中,以滿足生態小區建設中的各個生態系統特征的穩定性。在生態小區中存在著的兩種生態系統分別是生態循環系統與生態能源系統,為使得兩項系統能夠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應提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例如加大對太陽能的收集于利用,以節約電能等資源的損耗,取得較好的生態效益。
6.5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在生態小區中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一方面有利于各項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生態住宅小區自身的生態價值。
7、結束語
綜上所述,住宅建筑的最終目標應該是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住宅設計的概念要有突破,當然追求更舒適、方便。充分考慮到建筑形體、景觀設計、建筑設備以及智能化、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得住宅建筑能夠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設計有條件去追求住宅建筑的設計主題和一些藝術形式的結合,將當前比較單一的設計形式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設計,同時兼顧到景觀設計和建筑單體和群體的藝術創造,賦予建筑符號以獨特的文化品質和藝術美感,創造出整齊而又富于變化的新型住宅。
參考文獻:
[1]黃志英.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節能措施應用探析[J].福建建材,2012(10)
[2]沈鵬.淺析現代住宅建筑設計[J].城市建筑,2013(08)
[3]馮燁.論建筑設計中住宅設計的可變形態問題[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0)
[4]孫剛,程維勝.淺談我國住宅建筑的發展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