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雷
摘 要:審計與會計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會計發展受到審計發展的影響,兩者結合可有效的推動會計的高效發展。而本文就主要針對如何將審計流程嵌入到會計流程中進行了簡要的探究,通過持續審計對持續監控的利用情況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會計流程內嵌審計流程的基本思路,希望通過本文的探究,能夠為相關的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會計流程;審計流程;基本思路
就現階段的IT發展狀況來說,會計信息在供求上出現了新的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就需要合理的對會計流程進行調整,并合理的對信息生態環境進行創新塑造,而為了能夠使得會計流程可以正常的進行,還需要加強持續監控的力度。依據持續審計來對持續監控所面對的風險進行評估,將業務系統融合其中,使得持續審計可以充分的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從而實現會計與審計之間的高效連接。從這一點來說,會計流程中內嵌審計流程就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下面本文就針對會計流程內嵌審計流程的基本思路進行深入的探究。
一、持續審計對持續監控的利用
采取持續監控的方式來對會計流程進行監督管理。在持續監控的過程中,相關的審計人員可以依據管理人員設定的持續監控系統來將審計模塊(EMA)嵌入到會計流程中。這樣就可以使得監控方式能夠結合,利用這樣的監控方式可以有效的獲取到會計的運作信息,應用系統可以對會計流程以及審計流程進行數據的分析,從而可以獲知在監控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交易存在的異常狀態,同時可以借助郵件或者是短信的形式,來進行報警,使得相關的負責人員能夠及時的做好相應的應對方案,以確保下一步行動的順利開展。
以審計的內在角度進行分析,審計模塊與持續監控在功能上有著一定的相似處,造成這一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審計監控產生了影響。內部審計部門可以有效的對管理層進行有效的內部監控,使得管理人員能夠作為監控的參與者與執行者而存在。而國際的相關審計指南中也對持續審計與持續監控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其強調在持續審計的過程中,要合理的進行持續監控,使得控制程序能夠具有有效性的特點,并且在信息的決策上具備可靠性。
而在相關的內部監控指南中,進一步細化了持續審計與持續監控的關系,現階段,部分企業在持續監控上存在不足,并且沒有設置專門的監控程序,這樣就使得持續監控無法高效的開展,進而導致持續審計出現問題。面對這樣的狀況,內部設計部門會自主的加入到持續監控程序的構建中,幫助持續監控程序可以正常的應用,但是其并不具備該程序的所有權。
持續審計其是就是一種在高頻段進行審計的模式,要想使得持續審計可以順利的開展,就需要針對審計程序進行自動化處理。而內部審計部門在對審計模塊以及管理層進行持續監控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考慮到相應的審計程序的應用方式,并將其融合到持續監控系統中。換句話說,就是將審計程序進行自動化處理,使得審計流程可以合理的嵌入到會計流程中。
二、嵌入審計流程基本思路
要想保障審計的質量,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夠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并且具有較強的獨立判斷能力,能夠合理的運用計算機來進行審計程序的運行,并且在審計程序運行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剛性。在人工審計上,要具有柔性,人工與自動化之間有著明顯的特性差異,基于這種差異,在進行審計流程轉換的時候,必須要合理的對審計流程進行重構,并將其從會計流程中獨立開來,針對審計判斷中可以進行調整的部分以及人工執行的審計程序中不能夠調整的部分進行有效的區分,從而使得審計程序可以實現自動化。
1.將審計程序進行有效規范
為了能夠使得審計程序可以完全的實現自動化,就需要規范手工程序,針對審計程序進行規范化處理,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構建一個固定化的審計模式。這樣就可以使得審計人員在思想意識上能夠增強對審計的認識,使得其在應用審計程序的過程匯總,可以保障審計程序執行的準確性。
從審計程序自動化實現的結果來進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將手工審計程序換分為三個不同的類型,其一是能夠直接實現的,其二就是具有實現可能性的,其三就是無法實現的。簡單來說,可直接實現的審計程序一般為重復性較強或者是常規性的審計程序,而不具備實現可能性的審計程序則一般指代的是無法利用計算機來代替程序執行的手工程序。而具備實現可能性的審計程序則是一些能夠在邏輯判斷的基礎上進行計算機的應用,并可以達到規范性要求的審計程序。
所謂的規范化的審計程序就是針對一些可能實現自動化的審計程序進行規范化的處理。這種規范化不具有傷害性質,而且不會無法對審計做出正確的判斷,規范化所指的就是審計人員能夠在不同的背景下,針對審計所具有的特點來進行計算機的應用,并且以一種固定的方式進行程序的執行,嚴禁隨意執行。而這種規范化也要求審計人員能夠具備一定的自主判斷能力,能夠對審計系統進行構建方法應用幾率進行準確的評估,特別是能夠了解一些工程學常識。之所以要對審計程序進行規范化處理,就是為了能夠使得人工審計程序可以和計算機審計程序進行自由的轉換,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針對程序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較為扎實的基礎。
2.應用基線實現自動化
在將一些審計程序進行規范的過程中,有些不是因為技術的原因就是因為成本的原因而導致不能順利進行,在這時合理引入基線監控對實現審計程序的自動化具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基線而言,其主要是一個依據,為以后的審計過程提供依據。當系統運行時,會將后續時點與基線做比較,找到發生偏離的基線,并查找其原因,最終實現了審計的自動化。與以往的方式相比,此種方式較容易實施,并且只需要很低的成本,但是也存在著缺點,審計的覆蓋面非常狹窄,只會對限制性控制設置起到作用。
在對基線進行設置時,可以利用上次的全面審計結果,也可以又一次對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估來獲得。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基線也要相應的進行變化,并且在設置基線時,一定要認真考慮風險與成本二者之間的關系。所以說,越固定的參數值,被用于基線的監控中顯得越合適。在設置基線時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在剛開始設置完成之后,應該研究分析監控的結果,進而判斷是否應該添加、修改或者刪除當前的基線值,一直到系統穩定運行時結束。在將控制基準設置完成之后,則應該對其進行合理評估。
3.確定執行頻率
如果持續審計具有較高的頻率,并且是在高頻段上得到了認證,那么認證效果也會更加的理想。在審計程序運行的過程中,頻率也會越來越高。這樣就可以使得審計程序具備較強的獨立性。因此,審計人員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來對持續審計頻率進行有效的獲取,并將頻率與既定的范圍進行對照比較,同時要與傳統的審計進行比較,由比較結果可以看出,持續審計的效率相對較高。同時,審計流程中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審計程序中可利用的資源也會對審計頻率產生一定的影響。
4.強化警報管理
一般來說,企業都會設置預警管理系統,這一系統主要就是為了針對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事先提醒的一個體系。而持續審計系統是企業預警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系統的應用質量會直接影響到企業預警管理系統。在審計系統出現問題的時候,警報會直接被發送。在經過一些渠道后,可以將報警信息傳送到審計人員的受傷,針對審計報警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能夠針對大量的報警信息可以進行有效的處理,從而防止不必要問題的出現。而要做到這點,就需要針對警報管理不斷的進行完善處理,保障系統運行的安全和順暢。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會計流程內部進行審計流程的嵌入,不僅使得會計流程可以順利的進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持續監控可以得到最終的實現,保障了持續審計作用的有效發揮,使得會計信息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均能夠被解決,這對我國的會計行業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
參考文獻:
[1]陽杰,應里孟.會計流程內嵌審計流程的基本思路探討[J].商業會計,2012.5(10).
[2]王偉國.基于事項會計理論的會計流程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2(01).
[3]范薇薇.基于業務流程重組的會計流程重組[D].西南財經大學,2011.4(01).
[4]楊穎.規范審計流程,加強過程管理[J].科技創業家,2013(22).
[5]陳潤宇,劉志耕.淺談解決風險評估審計程序執行問題的思路[J].財會學習,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