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粉”文化現象
周偉婷
每個品牌都希望自己成為目標消費者心目中有點特別的那一個,“美譽度”這個詞已經被更為時髦的“忠誠粉絲”所替代。坦率來講,這個粉絲的確和普通消費者有點不一樣:他們參與這個品牌企業行為更深入,而不僅僅停留在購買。另外,僅僅為了“性價比”而購買產品的消費者,一定不能算作企業的“忠誠粉絲”。
就像戀愛一樣,獲得“忠粉”有許多方式,可以像海底撈那樣,掏心窩子對顧客好、像想自己男/女朋友那樣去了解自己的顧客從而感動顧客成為忠粉;也可以像大名鼎鼎的小米一樣什么事情都帶著TA玩兒、“參與感”加深自然離不開你。戀愛千百招,你是哪一招?

2010年8月,MIUI剛發布時只有100個用戶。2015年2月,小米宣布MIUI系統聯網激活用戶已超過1億。小米還曾拍攝了一支《100個夢想的贊助商》微電影,以感謝MIUI最早的100個用戶。幾年時間,小米也已經從一家創業公司成長為手機行業的領頭羊,2014年小米的銷量即達到6080萬臺,穩居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2015年第一季度出貨1350萬)
小米的快速崛起與上位,與其開創的“新用戶關系”直接相連。據說,在雷軍手機通訊錄里,有1000多名小米粉絲的電話。小米認為,企業與用戶是像朋友一樣的強關系,而非以往的弱關系。
小米的粉絲經營不僅引來各行各業的模仿,更引起我們對用戶“新關系”的重新思考。如果總結小米的“新用戶”關系,借助“口碑為王的互聯網思維”搞定第一個100萬用戶、“參與感”實現口碑在社會化媒體的迅速引爆、先做忠誠度再做知名度,這三個關鍵方法則至為重要。
●小米借助“口碑為王的互聯網思維”搞定了第一個100萬用戶
2008年雷軍提出“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互聯網七字訣,而口碑則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也幫助小米不花錢就搞定了第一個100萬用戶。
用戶是小米口碑傳播最早的核心用戶。小米依托于“口碑鐵三角”的三個核心(發動機——產品、加速器——社會媒體關系、關系鏈——用戶關系),使得MIUI用戶量迅速上升。到2011年8月,小米手機擁有了50萬發燒友用戶,積累了足夠的原始勢能。
小米認為社交網絡的建立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信息的流動是信任的傳遞,企業建立的用戶關系信任度越高、口碑傳播越廣。所以企業與用戶的關系,不是讓用戶下跪、讓用戶難以發自內心熱愛的金錢關系、弱關系,而是讓用戶感覺像朋友一樣信任的強關系。小米用戶關系的指導思想就是和用戶做朋友,和用戶一起玩、讓用戶參與進來,讓用戶有參與感,這個過程也完成了產品的傳播。
●“參與感”實現口碑在社會化媒體的迅速引爆。
在營銷上,小米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參與感”,從而實現口碑在社會化媒體的迅速引爆。構建參與感就是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發,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品牌。黎萬強總結參與感的三三法則:三個戰略——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三個戰術——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
其中的用戶戰略則是“做粉絲”,參與感能擴散的背后是“信任背書”,是弱用戶關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強用戶關系進化,粉絲文化首先讓員工成為產品品牌的粉絲,其次是讓用戶獲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勵,“吐槽也是一種參與”;其次是榮譽和利益,只有讓企業和用戶雙方獲益的參與感才可持續。
在線下,小米更通過爆米花等線下活動,與用戶見面,與用戶一起玩,來引爆線下的參與感。
●先做忠誠度再做知名度
傳統行業的品牌路徑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譽度,最后是維護忠誠度。小米做品牌的路上是一開始只專注忠誠度,通過口碑傳播不斷強化這一過程,到了足夠的量級后,再投入去做知名度。
MIUI團隊在早期用戶積累階段,特別注重忠誠度的積累和初期用戶的純粹度,MIUI用戶通過口碑傳播不斷擴散,從最初的100人積累到超過一億人。在贏得足夠的忠誠度之后,才選擇通過市場廣告投放的營銷方式來擴大傳播,如電視廣告、影視植入等。
2011年,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讓海底撈成為每個商家學習的對象,這家自成立以來就沒有營銷部和市場部的傳統餐飲企業,從始至終都憑借貼心的服務和不折不扣的菜品質量建立口碑。然而,就是這家與高科技與移動互聯網相距甚遠的火鍋企業,沉寂四年,默默耕耘的卻是如何利用互聯網而不是僅僅是口味、線下服務繼續保持與粉絲的關系,利用數字營銷更了解自己的顧客,從而建立由弱及強的關系。
“海底撈目前自有APP已有40萬~50萬的app用戶下載量,公眾賬號大約有260萬的忠實粉絲。其目前網上訂單(含微信、支付寶公眾賬號、百度知道號、官網、app、貼吧等所有線上渠道)占訂單總筆數的10%。”海底撈CIO施琦說。
談到海底撈如何打造“忠粉”極致用餐體驗時,施琦表示,最理想的狀態是,根據每位顧客的需要為他們打造專屬服務。如何把用戶行為數據化,唯一的做法是建立會員體系。2014年,海底撈開始有了會員制,只有讓每位顧客都有了這個體系里的身份,實體店在服務過程中才能把他們識別出來。
然而,很多企業認為獲取用戶數據后,要做的是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對此施琦并不贊同:“傳統登記、發卡、積分、贈禮、打折、營銷六步式會員制服務,對追求極致服務體驗的年輕顧客缺少吸引力?!?/p>
海底撈推出會員制服務的初衷不是為了營銷,因為常規會員制在以上六招打完后對提升服務并無多大作用。海底撈很多顧客都是回頭客,從進店到離開的這兩個小時里,服務員在與顧客互動中,會記下很多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但這些信息只是記錄在優秀服務員的腦子里。而個性化服務的前提是記下每位顧客的行為與喜好,你點過哪些菜會在pad上顯示,上次已篩選了一遍的菜單可為這次做參考。
與傳統餐飲企業O2O不同,海底撈選擇自建O2O平臺,提供諸如訂餐、排隊、客服、點餐、外賣、CRM、POS系統、pad點餐系統、社交系統等內容。
顧客無論選擇從線上哪個渠道進入,都會享受海底撈相同的UI(界面)和流程,提供一致的服務,顧客不會感到混亂。此外,自建O2O也有利于打通線上和線下,如原本訂餐的顧客來到店里后發現餐位已滿,就可被系統自動推薦到附近海底撈門店,或被推薦選擇外賣服務和本店網上排號服務,而這些記錄也將一并進入海底撈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達到一定條件的顧客還會有海底撈客服人員為其提供升級服務。
海底撈還把近距離社交作為2015年重點推廣的一項數字化服務,廣大忠粉可通過二維碼、WIFI門戶、微信搖一搖、pad個人中心靈活進入海底撈最新店面H5主頁,主頁上游戲、SNS、美圖打印、美甲、O2O服務、排隊提醒、預點餐等實體店娛樂項目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