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煤礦五大災害對煤礦企業的危害,加大安全投入是一項根本的治理措施。本文從認識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安全投入的經濟效益分析、經濟學角度看待安全投入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了煤礦企業的安全投入的經濟價值。
【關鍵詞】 安全投入 價值分析 經濟效益
對煤礦企業而言, 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二者既相互矛盾, 又辨證統一。煤炭行業特殊的工作環境對工作人員自由度的限制較之其他行業大得多。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五大自然災害時刻威脅著員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 加之, 煤炭行業的職工相對較低的文化素質, 簡單的勞動技能和閉塞的社會視野, 又制約著安全生產開采、科學開采, 因此, 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就更為重要,“安全為天”即是對煤礦安全生產的要求。企業以盈利為目的, 但是也不能忽視安全而單純追求經濟效益。沒有安全, 企業很難維持正常運轉,事故發生后,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處理,直接影響經濟效益。
一、正確認識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要做好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
首先在思想認識上有足夠的提高, 應當時刻把職工生命安全、企業效益和社會責任聯系在一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 其關鍵是通過宣傳、教育培訓、建立制度、開展活動、采取激勵措施等來轉變員工的安全價值觀, 使實現職業安全健康成為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觀, 保證生產安全、防止事故發生成為員工共同追求的目標, 實現企業生產價值與實現員工自身價值的高度統一成為全體員工共同的行為準則。建設企業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業各個方面、各項活動和一切生產過程中營造出一個強大的安全文化氛圍。
二、安全投入的經濟效益分析
一般來說, 安全投入的非經濟收益難以計量, 因此較多的是考察安全投入的經濟收益。只要經濟收益大于或等于安全投入成本, 安全投資都是可行的。我們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來說明安全投資的經濟效益:
Se=ΔC/ΔP
ΔC=C1- C2
ΔP=P1- P2
式中: Se———安全投資的經濟效益;
ΔC———事故經濟損失的差額;
C1、C2———增加安全投資前、后的經濟損失;
ΔP———增加的安全投資;
P1、P2———事故發生前、后的安全投資。
當Se>1 時, ΔC>ΔP, 說明安全投資的增加使事故的經濟損失大幅度下降, 這種情況下, 增加一定的安全投資, 表面上看起來增加了生產成本, 沒有直接產生利潤, 卻降低了經濟效益。
但實際統計分析得出,安全投資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達投資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因此, 認為增加安全投資會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想法是錯誤的。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 就必須把一定的資金追加到安全投資中去。
當Se<1 時, ΔC<ΔP, 說明事故經濟損失的減少,是以過高的安全投資為代價的, 僅從經濟上考慮是不合算的。但從安全生產的深遠影響, 從社會和企業未來發展考慮, 從安全的非經濟收益來看, 安全投入同樣能提高企業的社會效益和市場聲譽, 為煤炭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安全投資的經濟效益可以通過投資前后的安全評價來估算,先計算出前后兩次評價的事故風險度, 估算一定程度的風險造成的風險損失情況, 最后把前后風險損失求差, 得出安全投資的經濟效益。
三、從安全經濟學角度看待安全投入
從經濟的角度看, 如果安全生產做好了, 企業效益就有了保證, 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秩序才能有保證, 從而可以發揮極大的社會效益。
如果安全生產工作做不好, 不但會危及個人的生命安全, 而且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和浪費, 并危及企業的正常生產, 給人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 甚至造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
煤炭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完善了防塵系統、防治水系統和安全監測系統, 購置了便攜式瓦斯斷電儀、自救器, 完善了安全設施, 加大了安全培訓力度, 壯大了安全監察隊伍, 使全礦的各項工作能夠在安全、穩定、和諧的環境中連續運轉。
企業對安全的投入應該有預算, 力爭使用合理的安全投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 還需要用監督檢查等手段,對企業安全資金投入使用情況進行必要的監督檢查。
另外, 企業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 并且通過加大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培訓力度, 以提高自身的安全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
力爭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做最合理的投入, 最大限度的發揮安全投入的作用, 減少事故經濟損失, 以最少的投入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狀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煤礦企業的安全投入與煤礦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的條件下是成正比的。作為煤礦企業的主要管理者,應該確保企業的正常安全投入,為煤礦生產提供安全保障,為增加煤礦經濟效益提供良好的安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