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信息技術與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數字化與網絡化的管理顯然已經成為時代的發展趨勢。基于C/S框架對實驗設備管理系統進行具體的設計與實現,滿足對各類傳感器、控制系統以及應變采集儀的有效管理,實現有效期管理與使用地點管理的要求及標準。研究結果表明,該管理系統的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 C/S框架 實驗設備 管理系統
儀器設備的運用,對于設備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F代科技的進步,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統已然成為當前的重點研究對象。基于C/S框架的基礎上,對實驗設備管理系統進行設計與研究,對探索新型的設備管理系統具有積極作用。
一、系統結構模型
對于C/S結構的運用,其工作模式主要是通過將計算機應用任務分解為多個子任務模式,通過多臺計算機分工完成,采用“功能分布”原則[1]。該結構在實驗設備管理系統當中的應用,能夠協調系統的各項功能實現。試驗設備具備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中包括試驗設備的入庫、使用、借用、歸還、維修以及報廢等,并且對于各個儀器的運用過程中,需要制定良好的監督管理規范,確保將規范性的內容以及儀器設備清單進行處理,滿足自動化技術手段的根本要求,強化對各類儀器的有效監控。依據傳感器、控制系統以及應變采集儀的管理需要,對于C/S的具體運用,所采用的系統結構模型為三層模型,具體如下圖1所示:

該應用邏輯程序能夠在客戶機層面有效的分離,這種結構模式,能夠充分協調系統之間的交互功能,滿足管理系統需要,在運用與處理的過程中,涉及到的資源運用較少,并且系統應用具有較強的伸縮性。
二、系統實現及特點
2.1系統實現
在系統實現功能中,包括儀器設備管理、儀器設備執行、業務提醒以及使用地點等,需要滿足實現具體目標。在基于C/S框架設計完成之后,用戶通過登陸碼登錄系統,執行模塊的具體操作。
1、儀器設備管理。(1)設備入庫。設備入庫當設備在管理系統當中記錄之后,流轉到保管人的手中,由儀器設備管理人員輸入信息,在對信息補充完整之后,確保設備入庫得以實現。但在設備入庫完成之后,在《儀器設備履歷表》當中增加入庫記錄[2]。(2)設備使用。在科研項目的研究中,各類傳感器(力、位移、壓力、角度)、控制系統、應變采集儀內容的立項,需要補充儀器設備所運用的記錄表。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系統應用需要明確應用成果,在各個環節的運用過程中需要檢查并分析設備的完整性與正確性。(3)設備借用。在系統設計完成之后,為滿足科研要求,借用人能夠通過系統查詢所需要借用的設備,系統根據借用信息自動生成履歷表。對借用日期、借用時間、項目名稱、項目狀態以及保管人進行有效管理與記錄,使得設備借用功能得以實現。(4)設備歸還。該系統具備試驗設備申請流程,在執行歸還操作中,需要填寫歸還信息,自動預約歸還在時間,系統在履歷表當中能夠自動提交申請,實現設備歸還。
2、儀器設備執行。系統對儀器設備能夠自動檢測,對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動態的參數評估,減少設備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旦設備儀器存在問題,需要通過系統申請維護保養流程,啟動檢定裝置,滿足設備運用需求。
3、業務提醒實現。在業務提醒實現中,包括校驗、預約、到期與保養等提醒內容。一旦出現不同環節設備未歸還或者未保養的情況,系統則能夠依據設備型號,發出相應警報,提醒使用者對試驗設備進行維護。
2.2特點
1、過程管理。系統在設計完成之后,涵蓋了整個試驗設備管理的各個環節,并且能夠跟蹤設備完整的進行轉移,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夠得以實現。2、動態監控。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不但能夠對儀器設備運行狀況的靜態資料進行存儲與管理,同時能夠實現對動態監控資料的獲取。如設備運行中出現的利用率、故障率、維修率、運行情況等。3、功能靈活。該系統主要具備四大功能,包括儀器設備的管理、設備執行、業務提醒以及使用地點判斷等。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依據設備使用人員的角色不同,能夠對功能進行準確配置,并且功能提供滿足設備運用要求,實現通過閥值狀況實現具體維修。4、實時性。
結論:系統在設計過程中,通過C/S結構開發研究,通過SQL Server數據庫管理系統,確保內部管理內容與外部系統形成無縫集成,為當前科研領域試驗設備的高效管理提供基礎保障。此次研究結果表明,各項功能能夠得到實現,研究具有實效性。
參 考 文 獻
[1]孫磊.基于C/S模式的物資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5,4(02):165-166.
[2]李嫦玲,徐惠.儀器設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水利技術監督,2015,2(01):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