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有著豐富的宗教旅游資源,宗教旅游已日益受到旅游開發者的重視,成為旅游開發研究的重要主題。本文著眼于宗教旅游資源在開發與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用各種針對性的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宗教旅游資源;政府越位管理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030-01
一、宗教旅游資源的開發意義
宗教旅游是指以宗教景觀、宗教生態環境、宗教活動以及宗教習俗資源為主要吸引物,以觀賞、考察、學習為主要目的,旨在了解宗教彼岸世界,體驗宗教活動帶來的神秘氣氛的一種旅游活動。宗教文化和旅游有著密切的關系,宗教文化為旅游提供了有深厚內涵的旅游資源,比如各種形式的宗教建筑、名勝古跡、節日習俗等都可以成為旅游資源,因此宗教旅游資源的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宗教文化自身的傳承和發揚。宗教旅游文化既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宗教文化中的建筑藝術、雕塑藝術和壁畫藝術或莊嚴瑰麗、或高低錯落、或富麗堂皇、或樸素大方,給旅游者以完美的藝術享受。而宗教雕刻和壁畫,同樣也歷史悠久,燦爛輝煌。因而,進一步開發宗教旅游資源,對發揚和繼承宗教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可以滿足旅游者探索宗教文化的心理需求。旅游活動是一種精神滿足和審美活動,而宗教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旅游資源,具有精神性、審美性與神秘性等特征。在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審美欲望和獵奇心理上有著特殊的功用,宗教場所的設施、氛圍,宗教活動乃至宗教人士的生活習俗、節日慶典,在普通大眾心里都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宗教建筑、宗教雕塑、宗教繪畫與書法、宗教音樂、宗教儀式以及宗教武術、宗教養生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審美價值,這些都能夠激發和滿足人們探索宗教的心理需求。
二、我國宗教旅游資源在開發和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政府對宗教場所監管過度。宗教場地作為法律允許的特殊的宗教信徒聚集地,國家法律規定應由宗教人員來管理,政府不能干涉宗教場所中正常的宗教活動。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往往不顧政策法規,把宗教活動場所當作普通景點來管理,這些“越位”行為引起宗教界人士強烈不滿。過度的行政干預會使宗教場所失去了原有的宗教特色和吸引力,也會導致宗教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的毀壞。
(二)宗教旅游活動場所商業化過度。宗教旅游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旅游,只有保持宗教場所應有的宗教和文化氛圍,才能實現宗教旅游的真正意義。如果開發宗教旅游的著眼點錯誤,以拜金主義為導向,把宗教旅游景點作為一個“榨錢機”,便會導致旅游景點吸引力下降,嚴重者會導致宗教沖突和矛盾。
(三)宗教資源過度開發。“天下名山僧占盡”,為了清修方便,原始宗教場所大多選擇在風景優美、人跡罕見的地方。在大力開發旅游的號召下,由于個別政府對旅游資源開發的觀念錯誤,呈現出“資源過度開發與利用不足”的矛盾情況:一方面很多景點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另一方面不少宗教旅游資源深度挖掘不夠而逐漸荒廢。
三、我國宗教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對策
(一)加強管理體制。宗教旅游資源開發必須尊重宗教文化的精神本質,因此,必須加強對宗教旅游資源開發活動的規范與管理,要制定或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進一步明確宗教旅游資源開發應遵循的程序,并嚴格落實。一方面要依法保護好旅游業中的優秀宗教文化,另一方面則要嚴厲清除那些愚昧的、反對科學的、借開發宗教旅游資源為名出現的精神文化垃圾,通過科學管理來保證正確的發展方向。
(二)注重開發特色宗教旅游項目。
1.開發宗教體驗旅游。目前傳統的“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純觀光式宗教旅游形式已很難滿足人們的旅游需求,人們更希望在寺廟親身體驗“禪修”、“靜養”,感受博大精神的宗教文化,比如泰國非常流行的“出家”游,就是讓那些對宗教有興趣的旅游者到寺廟來“做幾天和尚,撞幾天鐘”,親身體驗出家的滋味。“出家”期間,旅游者就如同正式出家人一樣,一起進餐、勞動、誦經等。
2.開發宗教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是一種文化旅游,豐富的宗教文化資源是其發展的重要依托。我國的宗教文化旅游資源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內容也極為豐富,如宗教建筑、宗教繪畫、宗教雕塑、宗教音樂、宗教文學、宗教經義、宗教歷史等。這些宗教旅游資源內涵深厚,博大精深,單純依靠觀光、導游講解、短時間的體驗項目,是無法讓旅游者了解宗教文化的深厚魅力的。所以可以考慮建立和開展多種形式的展覽、表演等。
(三)開發過程中注重對宗教旅游資源的保護。
1.嚴格遵守和執行我國有關宗教的法規與政策。我國是一個宗教種類繁多的國家,既有土生土長的宗教,如道教。也有外來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這些宗教不但歷史悠久,且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宗教的問題在我國也具有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復雜性等特征。因此,凡是涉及到宗教的問題都應采取科學、謹慎的態度加以對待,全面正確的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為此,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等有關宗教的具體法律和政策規定。開發、利用宗教旅游資源,必須依法辦事,認真落實各項政策,保證宗教旅游的有序進行,保護宗教團體的合法利益。
2.開發過程中注意保持生態平衡。開發和發展宗教旅游,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注重資源保護,不僅要對游客容量、環境的承受能力做出科學的預測,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還要注重保護宗教文化和宗教氛圍,杜絕偽宗教、非法宗教、過度商業化對宗教場所的侵蝕,維持宗教旅游資源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宗教是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宗教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正確處理好宗教與旅游的關系,促進宗教與旅游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社會任務,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
參考文獻:
[1]沈祖祥.旅游心理學[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
[2]馬進福.我國的宗教旅游資源及深度開發[N].陜西師大學報.1997,25(1).
[3]曹繪嶷.中國宗教旅游項目開發經營現狀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2,17(4).
[4]彭蝶飛.鄒冬生.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內涵及其開發策略[J].社會科學家.2006(1).
[5]張建忠.論宗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N].產業論壇,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