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 510006
摘要:本人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古建筑設計和文物建筑設計工作,對古建筑修繕工程工作有著較深的認識。本文主要論述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原則和古建筑修繕工程特點等內容,并就如何加強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修繕工程;古建筑;原則
古建筑修繕工程是指以保護古建筑為目的,在保持古建筑現狀的基礎上,為恢復古建筑原狀而進行的一系列修正和維護活動。古建筑保護與修復不僅關系到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而且與人類文化遺產的延續息息相關。古建筑修繕是延續我國物質文化傳承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時也是一項高度專業化的技術,目的是在保護古建筑的同時,再現其歷史及美學價值。
(一)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原則
1.文物保護工程的實用性
文物保護工程是一個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編制出自己的工作規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時在工作規范中必須盡可能詳細地列出工作的具體要求,這樣在實際工作中就有章可循。當前我國參與文物保護工程的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偏低,大多數隊伍不明確文物保護工程的現狀。要完成好文物保護工程和古建筑的修繕工程,就要求我們的施工管理人員,不僅要熟悉各個具體工作對象的設計思想,熟悉文物保護工程的修繕原則,對保護對象有深入的研究,同時還要對工程實施的各個環節及各項工藝的做法能給予具體的指導,有些地方甚至還要能親自示范和操作,以便給各施工方做出樣板。因此規范編寫必須貫徹實用性原則。
2.要認識文物保護工程的特殊性
必須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規定。由于文物自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殊性質,在實施保護的工程中,不能對文物本身進行更新改造,不能追求金碧輝煌,煥然一新,而是要認真研究文物本體的原來面貌,找出修復依據,去掉后世增加的與文物本體不相符合且影響文物整體形象的構件以及與此相違背的工藝做法。在施工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存構件,盡可能減少更換的數量,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復文物本體的原狀。
(二)古建筑修繕工程特點
1.管理方法創新性 古建筑修繕工程需要經歷和其他新工程一樣的立項、設計、規劃、招標理、監理以及現場施工涂覆竣工交付程序,同時也需要對其進行管理。然而古建筑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不可逆性。因此,傳統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無法滿足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應當對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方法進行創新。在進行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時,應當在普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礎上,根據古建筑修繕的特點和施工要求,創新施工管理方法,建立適合我國古建筑修繕的工程的施工管理模式,既保證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成效和古建筑修繕工程的質量,又創造出最佳社會收益。
2.修復方法多樣性 在古建筑的修繕工程施工過程中,在進行損壞結構的修繕時,應當堅持最小干預原則,能夠進行修復的古建筑損壞構建盡量采用修復而不進行替換,同時應當保證新構建的色彩、外觀以及質感盡量保持和古建筑原程料一致。在進行古建筑缺失部分的修復時,應當以原有的歷史記錄和形象為依據,來確定古建筑修復的外形以及選擇材料。在古建筑的修繕工程中,一些修復方法呈現出多樣性。如古建筑物常見的的木構修復法有原位補強和落架大修兩種修復方法,古建筑的墻面修復也有拆除法和替換法兩種修復方法。在進行古建筑的修繕工程的具體修復方案選擇時,應當事先測定詳細古建筑物的現狀,不能僅為提高古建筑的修繕工程造價而隨意對木構件修復采用落架大修法或對墻面修復采用磚墻拆除法,這與古建筑的修繕最小干預原則相悖。同理也不能為了降低古建筑的修繕工程造價而隨意對木構件修復采用原位補強法或對墻面修復采用墻面磚替補法。
(三)古建筑在修繕前的準備工作
1.查閱擬修繕的建筑物的歷次修建資料,確定歷次修復年代,研究每次修理程度和修理后對原建筑的影響程度,為復原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
2.根據維修設計要求制定維修施工方案。根據擬修繕建筑物的建筑風格、損壞程度、歷史內涵等情況,編制施工方案,盡量采用傳統工藝、材料和傳統施工方法,盡量縮小維修的范圍,確保修繕質量。
3.記錄擬修繕古建筑的原貌,可采用攝影、繪畫、拍照等記錄手段。以原有的實測圖為基礎進行考查,將損壞的部位和損壞的程度繪記錄下來。對建筑物的各個構件上出現的裂、歪、腐、錯、殘、脫等進行認真勘查。將著墻、裝飾、地面等破壞情況可進行拍照記錄。
4.對古建筑的損壞原因進行分析,在現場認真勘察損壞現狀時,還要進一步分析其損壞原因,分析各種損壞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以便在重修設計時提供參考。
(四)加強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注重修繕材料質量 在古建筑的修繕中,使用的新工藝相對較少,施工工藝風險相對較小。因此,施工材料便是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質量的一大重要影響因素。在進行古建筑物修繕時,應當注重修繕材料的質量,確保古建筑修繕使用的木料、石料以及漆料質量,必要時應當對使用材料進行特殊的加工工藝處理,保證古建筑修繕工程的質量。
2.保障修繕施工中文物安全 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較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因此,在對古建筑修繕過程中應當注重文物的安全保護。在古建筑修繕中,現場施工人員文物安全意識淡薄、自然環境、機械選擇以及各種不可抗力等因素都能直接威脅到古建筑的文物安全。因此,在古建筑修繕過程中,應當加強現場施工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同時規范作業場地的安全施工,注重相關作業機械的操作和選擇,盡量避免由于作業機械的操作和選擇不當而導致文物受到破壞,同時還應當制定古建筑修繕時突發情況的相關預防和解決方案,降低在修繕過程中對古建筑的破壞。
3.加強古建筑修繕前期的準備工作 古建筑修繕即是對古建筑進行復原和維修,古建筑修繕前的準備對古建筑修繕工程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進行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時,應當加強修繕前期施工準備。一方面,注重古建筑修繕的相關資料收集。古建筑一般具有較長的歷史,同時也可能在不同朝代進行了修繕,因此應當注重古建筑以往的修繕資料,為古建筑的修繕提供參考。另一方面,應當落實原古建筑的原貌記錄工作。記錄工作的主體是即將修繕的古建筑原貌,在進行記錄時可以采用拍照、繪畫以及攝影等方式,同時在古建筑原實測圖的基礎上記錄古建筑受損部位和受損程度,同時對古建筑的每個結構環節和相應的建筑元件在圖紙的相應位置進行標明,并輔以文字記錄促進古建筑修繕工程的順利開展。
結語
建筑修繕工程有著修復方法多樣性和管理方法創新性的特點。同時在進行古建筑的修繕時應當堅持不改變古建筑物原狀和古建筑修繕計劃的實用性原則,加強古建筑修繕前期的準備工作,注重修繕材料質量,保障修繕施工中文物安全,實現古建筑修繕工程的高效施工管理,保證古建筑修繕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賴曉均對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討田城市建設理淪研究(電子版),2012,(21)
[2]俞孝淺議古建筑修繕工程的施工管理【J]中國科技博覽2010,v():26一26
[3]郝潤芳,古建筑修繕工程的技術組織與管理,建材技術與應用,2004-03
[4]吳文琳古建筑修繕的原則與施工管理問題研究田中國科技博覽,2012,(巧):147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