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采伐時應該認真的辨別應伐木,尤其是一些老森工企業,其采伐次數已經很多,剩余的樹木不僅年齡大,而且數量也比較少,這樣的森工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時代獲得競爭優勢,必須以森林采伐規程為發展標準,同時注重伐區的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但是要做到這兩點,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正確選擇出應伐木。本文主要通過對森林采伐中對幾種應伐木的介紹,進而探討了森林采伐中對應伐木所采取的措施,希望能夠為我國森工企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森林采伐;應伐木;探討
正確的辨別出應伐木對現代森林采伐來說十分重要,因為現代的森林資源越來越少,如果不加以辨別、判斷,任意的砍伐,整個森林資源會越來越少,根本不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是以某老森工企業為例,對幾種應伐木進行了重點的闡釋,以期能夠為其他森工企業提供幫助。
一、森林采伐中對幾種應伐木
1、楓樺
楓樺樹是一種常見的落葉喬木,樹干呈白色,葉子會隨著季節的變更而產生不同的顏色,從嫩綠色、淡綠色逐漸變成翠綠色、深綠色再演變成各種黃色及褐色。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植物,尤其是楓樺樹長成樹林時,景色十分迷人。集中分布在中國東北小興安嶺、長白山林區,河北、河南、陜西、寧夏、青海、四川、云南、西藏以及俄羅斯沿海地區。朝鮮、蒙古、日本均有分布。
楓樺在某局伐區采伐木中所占比重為27.4%,深山區所占比例還要大些。凡胸高直徑36厘米以上的楓樺基本上全是應伐木。調查資料表明,這些楓樺中的次、薪材占50%,深山區的比重還要大些。在林分密度大,分布均勻的地段可以保證伐強不超。但在林木稀少并以楓樺為主要樹種的地段上,如將這些應采的楓樺采伐掉勢必要造成人為的天窗或超強度采伐。而這些林分往往是由于立地條件較差所造成的。如:面積在0.5公頃以內的大石塘、水濕地和土層淺薄(20mc以下)等。這些林分既不適應人工更新,天然更新也十分困難,一但在采伐過程中形成天窗和空地就很難恢復起來。再則,這些立地條件下的楓樺以干心材,空心材,病腐木或無干形的林木較多,伐后經濟價值較低,甚至造成企業的嚴重虧損。例如:我局1994年每立米木材生產成本為107.50元,每立米闊葉薪材售價為70.00元,也就是每生產一立米闊葉薪材要虧損37.50元。筆者認為對于這種情況下的林木應因林因地制宜的對待:在森林采伐中可將它們適當的保留下來,這樣既可以減少一定數量的虧損,相應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又能繼續發揮其生態效益。如:增加郁閉,天然播種、保持水土、防止“兩化一流”等。既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也有利于提高生態效益。在伐區檢查、驗收時不應將在這種情況下保留下來的林木視為應采未采木。
2、大臂楊與翻王樹
在伐區采伐作業中對那些確無利用價值的大青楊與霸王樹怎樣處理是多年來沒有解決的難題,由于創門在林分中比較高大,不伐除勢必影響一大片下層木的正常生長,若將創門伐除,一是浪費伐木、清林工時和一定數量的油脂燃料,造成無價值的消耗。二是伐木時不可避免的要損傷一定數量的下層林木。對于這類情況怎樣處理比較適宜,根據多年的突踐和探索,筆者認為要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2.1一般擇伐林分中的大青楊或其它霸王樹,確無利用價值,但有一定的播種能力又不
影響其它林木生長的條件下可以將其保存下來進行天然播種;這樣在伐區作業質量檢查
驗收過程中即不應作為保留木,也不能視其為應采沒采木;對其它林木生長有影響的大青楊或貓王樹最好采取環狀剝皮,使其立枯。
2.2皆伐伐區內出現的大青楊或霸王樹,確屬無利用價值,采伐過程中若對下層木構成威協的,可將它們環狀剝皮,采取立枯的辦法來解決較好。
2.3對待單層林內確無利用價值的,其冠幅較大的闊葉林木,在密度較大的林分內,若伐除又要損傷相當數量的母幼樹的情況下,也采用立枯的方法來解決比較適宜。
3、枯立木、風倒和風折木
某局以云冷杉為主要樹種的林分較多,大多都分部在張廣才嶺主峰兩側及海拔較高的平崗上,一般林分密度較大,伴生樹種以楓樺為主。立地條件以土層淺薄的水濕地或主要河流的發源地較多,大部分是水源涵養林.林分的主要特點是林齡老,徑級小、密度較大,林內的針葉枯倒木較多。對于這類林分既使確定為低強度擇伐,伐后也難免發生大量的枯立木、風倒和風折木。目前對這些林木自然死亡的原因還不完全清楚,然而對這些自然枯死的站桿、風倒和風折木及時采伐利用是十分必要的。筆者認為采用畜力集原木的辦法,對這些林分每隔兩三年進行一次收揀,讓這些失去生態作用的枯、倒木及時發揮其經濟效益。這也是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的有效辦法。
二、森林采伐中對應伐木所采取的措施
森林采伐中有很多種樹木屬于應伐木,如何明確哪種樹木屬于應伐木,這對木材生產十分重要,因為其不僅關系到木材產品生產的效率以及質量,也關系到木材成本所花費的成本,同時也對伐區作業質量也有相應的影響。總之,應伐木的確定與選擇,對林業企業、社會、環境等都有很大的影響,如何能夠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效益,一直以來都林業企業關注的重點問題。森林采伐中的幾種應伐木所采取的對策如下:
首先,依據林區的具體特點來采取相應的措施,因為各個林區的樹木類型不一,總量也不同,而且立地條件也有差異,所以森林采伐人員要做到因地制宜,掌握好樹木采與留的分寸。比如某地林區屬于老森工地區,能夠開采的林木資源已經十分匱乏,這一林區所呈現出的特點就是樹齡比較大,但是樹木數量比較少;其林木主要分布在比較高、遠、險等地,同時并不集中,有些林班已經進行了4遍以上的采伐,同時該林區所使用的采伐方式依然是大面積強度擇伐,基于此種情況,就需要認真地對應伐木進行認真的辨別,盡可能的選擇已經成熟、同時容易生長的樹木。
其次,注重收揀一些枯木、倒木,這樣既可以防止森林資源浪費,也可以減少林工企業采伐成本,有很多樹木盡管已經枯死,但是完全可以加工成產品,這些產品質量雖然不是十分優良,但是也可以應用,有些中倒木占有大量的空間,及時的清理也有助于其他林木的生長。
最后,要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可以說,之所以要對應伐木進行認真的識別,主要就是為了兼顧生態效益,使森林資源能夠得到可持續利用。很多林工企業往往以經濟效益為導向,完全不顧及后續發展需要,所以經過多年的發展幾乎沒有應伐木,不僅林工企業要面臨著破產,當地的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可以說,只顧眼前利益,沒有大局觀念的林工企業,終究會失去發展機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對森林采伐中對幾種應伐木進行探討研究十分重要,因為這關系到林工企業的發展,同時也關系我國的生態效益。應伐木的判定需要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些一味的追求市場經濟效益,不顧國家頒布的森林采伐規程,使得很多優良樹種采伐殆盡,而還有很多枯木、倒木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森林資源的浪費。雖然筆者只是針對某一老森工企業的集中應伐木進行了探討,但是對全國的林工企業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輝,趙杰.擇伐林中應伐木確定方法的研究[J].林業實用技術.2014(05)
[2] 林舒舒,張春霞,蘇時鵬.森林采伐的外部性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06(01)
[3] 楊俊.淺談新世紀森林采伐管理[J].安徽林業.2006(03)
[4] 汪德鋒.對森林采伐源頭監督方法的探討[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02)
[5] 李忠.加拿大生態學森林采伐管理動向[J].林業勘查設計.2006(04)
[6] 姚祖巖,尹曉陽,胡軍華.關于改革當前森林采伐管理機制若干問題的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