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經濟形勢下,國內金融機構部分業務已具備“影子銀行”的相關特征,金融風險顯著提高,亟需加強引導和規范。2012年以來,銀行監管部門開展了影子銀行專項檢查,對轄內具備影子銀行特征的理財融資、委托貸款等業務進行了檢查,結果不容樂觀,引發筆者對影子銀行金融風險及防范的關注及思考。本文從工作實際出發,介紹了影子銀行的概念、產生及現狀,闡述了影子銀行對金融機構造成的各項金融風險,并提出了完善監測體系、建立風險防火墻、加強內控和操作風險管理、規范有序開展金融創新等規范影子銀行健康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影子銀行;金融風險;防范
一、影子銀子的概念、產生及在我國的現狀
(一)影子銀行的概念及產生
影子銀行(Shadow Banks),是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后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由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原意指通過杠桿操作持有大量證券、債券和復雜金融工具等的金融中間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2011年4月,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作了明確界定,是指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和信用中介業務。即銀行將各種不便交易的大額資產通過特定資產組合或以其特定現金流為支持,以發行可交易證券進行融資并進行信貸無限擴張。銀行通過將某些貸款證券化可以將這些資產移至表外,提高資本充足率,將信貸資產的風險通過證券化分散自身風險并解決流動性問題,提高獲利能力。證券化產品在銀行體系之外運作,類似于銀行的“影子”,稱之為影子銀行。
(二)我國影子銀行的表現形式及現狀
在我國,以傳統銀行信貸以外的其他方式提供資金融通的信用中介機構和業務均可以稱為影子銀行,大多集中于以下三種形式:
第一類是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包括銀信合作、信貸資產轉讓、委托貸款等。這類業務的實質是貸款業務表內轉表外。如銀信合作,商業銀行通過發行信托理財產品向企業貸款,風險實際轉嫁給客戶,具有影子銀行的特征。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6個月銀信合作產品較2009年同期增加2.37萬億元,表明傳統商業銀行的信貸規??刂剖?,市場通過影子銀行以銀信合作等方式釋放出大量的資金。截至2011年12月,上市公司有160份關于委托貸款的公告,累計貸款額度約210億元,放貸利率高于標準銀行利率,有的年利率最高達到24.5%。
第二類是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業務,包括信托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財務公司和典當行資金信托業務等。近年來信托資金增長非常迅速。根據信托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2年末,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已經擴張至6.98萬億元,相比三季度末的6.32萬億元,環比增長10.44%;相比2011年末的4.81萬億元,實現了45.11%的增長。
第三類是民間金融,包括民間借貸、地下錢莊等。多年來,民間金融一直處于國家監管系統之外,至今其流轉速度與資金規模已成為我國影子銀行系統的中堅力量,與很多企業、商業銀行建立了盤根錯節的復雜利益聯系,通過高于普通商業銀行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率,使得銀行存款不斷外流,影子銀行本身的風險更為凸顯,例如2011年的溫州民間借貸危機。
二、影子銀行的金融風險
影子銀行是一種信用傳遞媒介,實現信用、期限和流動性的轉換。這種信用過程長期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得不到政府的保障,導致其脆弱性及潛在風險更為明顯。按照金融機構估算,目前影子銀行市場規模約24.4萬億元,占GDP的46.5%
如此大的規模所蘊含的風險直接影響到我國銀行業及整個金融市場。其金融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業務表外化風險
影子銀行業務過度擴張,使得銀行貸款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比重下降。從央行最新公布的社會融資總量數據來看,貸款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92%,下降至2012年一季度的53.5%。2013年1月份2.54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中,人民幣貸款只占了42.1%,2012年全年這一比例為52.%。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等方式將資金移出表外,減少了資本要求,并規避了相應的準備金計提和資本監管要求,表外業務風險系數上升。
以某商業銀行為例,2012年,該行某支行作為受托行為某借款人以信用方式發放人民幣資金信托貸款10億元,利率6%,融資用途為公司營運資金周轉。該筆信托貸款貸款人某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依據委托人該商業銀行旗下的一家全資子公司的委托提供。該業務為規避貸款政策限制而進行的典型銀信合作,該行資產通過信托公司由表內進入表外。
(二)表外業務信用風險
商業銀行將貸款通過信托公司等轉入表外后,資金失去監管,大量投資于政府融資平臺、股票市場、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金融產品還本付息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潛藏信用風險。
仍以上述信托貸款為例,該筆貸款發放后,借款企業將信托資金轉入該企業在另一家商業銀行的賬戶,資金失去監管,信用風險加大。
(三)民間金融擴散風險
民間金融與商業銀行之間存在數種風險傳遞渠道。一是背負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可能從民間借貸市場借款;二是部分企業用銀行貸款在民間借貸市場放貸;三是部分銀行從業人員參與其中而給銀行帶來的聲譽風險;四是部分銀行資金流入民間借貸市場。通過對溫州、鄂爾多斯、神木等8個民間融資活躍地區的貸款質量進行監測,發現上述地區的貸款不良率明顯高于全行平均不良率,說明民間融資等外部風險已傳染至銀行內部
(四)金融系統性風險
一是影子銀行和商業銀行均以資金為交易和經營對象,因過度競爭造成風險定價過低,蘊藏系統風險。二是商業銀行表外資產游離于資產負債表之外,資本運作的杠桿率很高。因此,表外業務過度交易和杠桿操縱增加了金融系統的整體風險。
三、防范影子銀行風險建議
(一)完善內部監測體系
一是全面梳理銀行行信托貸款、理財融資、委托貸款、員工投融資等具備影子銀行特征的金融業務,確保獲取數據真實、完整、全面、準確。二是建立跟蹤分析制度。采用非現場檢查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影子銀行的融資來源、杠桿率水平、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要求等的監測,及時發現并消除風險隱患。三是加強對資金流向的監督,對相關金融產品的風險狀況進行準確分析和判斷,確保投資安全。
(二)建立風險防火墻制度
一是建立影子銀行和傳統商業銀行之間的防火墻,防止風險從影子銀行體系傳遞到商業銀行體系。嚴防商業銀行表內資金流向私募基金、民間融資中介等影子銀行機構。二是建立銀行內部從事影子銀行業務和傳統銀行業務的部門之間的防火墻,將影子銀行業務轉給子公司或專門的業務部門,將影子銀行業務與常規業務隔離,阻斷兩者的風險傳導渠道。
(三)加強內控和操作風險管理
一是規范銀信合作、委托貸款管理,將表外業務盡可能納入表內,并計提相應撥備和資本。對資產證券化產品、理財產品實施固定收益、浮動收益分賬經營、分類管理。二是嚴格禁止銀行員工參與民間金融,加大信貸資金流向監控,避免風險從民間金融體系傳遞到銀行內部。三是加大對溫州、鄂爾多斯、神木等民間金融活躍的高風險地區的專項排查力度,避免員工卷入民間債
務糾紛,在銀行信用、管理責任、聲譽及經濟上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
2012年,銀監會下發《關于嚴禁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參與民間融資活動的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不得從事民間借貸、違規擔保和非法集資活動。
綜上,影子銀行業務作為兼具創新與風險的雙刃劍,需要商業銀行高度重視并強化內部自身風險管理,盡快建立并完善影子銀行風險防范體系,構建防火墻,充分利用金融創新謀求更多回報的同時,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切實防范影子銀行業務潛在的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 秦嶺.美國影子銀行的風險與監管[J].金融法苑,2009.
[2] 巴曙松.金融危機下的全球金融監管走向及展望[J].西南金融,2009(10).
[3] 龔明華、張曉樸、文竹.影子銀行的風險與監管[J].中國金融,2011(3).
[4] 韋茜.監管視角下強化影子銀行風險防范的思考[I].財政金融,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