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熙
?
我國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思考
◎徐熙
通過新農村經濟建設,可以提高我國農村地區的農民收入水平,改善他們的生活水準,是減少城鄉經濟差距的重要手段。在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建設發展工作中,我們要針對現階段我國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經驗,為農村地區提供正確的政策扶持,對各個地區農村的經濟進行合理的協調,創新現有的服務管理體系,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規,將農村成人教育與職業培訓有機結合起來,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一直以來,新農村經濟建設工作都是我國的重點和難點工作,農村聚集著我國的大多數人口,只有促進新農村經濟的發展,才能夠有效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雖然在我國的支持下,我國新農村經濟建設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從總體水平來看,其經濟建設工作中依然存在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制定出針對性的措施。
現如今,我國新農村經濟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辭去經濟發展水平整體偏低、區域經濟不均衡等,已經影響到我國新農村得經濟建設,總體來說,新農村經濟建設的現狀表現如下:
整體水平偏低。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與基本國情的影響下,從開始,我國農村建設的起點就不高,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之中,我國新農村經濟建設步伐緩慢,發展速度并不快,這嚴重制約著我國新農村經濟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建設速度緩慢。在建國以后,政府就將新農村建設工作納入到國家的重點日程,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村地區整體經濟水平一直未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且在部分農村地區,基礎經濟建設進度非常緩慢,嚴重影響著農村經濟水平的發展。
區域經濟失衡。區域經濟發展失衡也是現階段新農村經濟建設工作的一個嚴重問題,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在各類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各地經濟水平的發展也不平衡,在新農村經濟建設工作中,各個地區的經濟狀態也存在著差異,久而久之,就導致區域經濟出現失衡的問題。
通過新農村經濟建設,可以提高我國農村地區的農民收入水平,改善他們的生活水準,是減少城鄉經濟差距的重要手段,具體的講,新農村經濟建設的意義主要表現為:
可以提升農民生活質量。提升我國農村經濟建設工作的質量有著良好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可以有效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還可以為農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提供系統的基礎設施,為農民的生活提供完善的保障。
能夠提升農村建設水平。提升新農村經濟建設工作的成效還可以有效發展農村經濟,就現階段來看,我國農村建設水平并不高,各個地區的建設進度也是參差不齊,只有促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夠健全農村各項基礎設施,提升新農村的建設水平。
縮小城鄉差距。 當前階段下,我國農村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農村建設水平無法與城市相媲美,而提升農村建設工地的成效可以有效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這對于解決我國現階段的矛盾有著積極的意義。
以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為中心,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通過一定的經濟政策扶持,可以為新農村經濟均衡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具體的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引進先進經驗。針對現階段我國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采用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經驗。毋庸置疑的是,在目前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一直都缺乏先進的經驗,沒有經驗的支持,就無法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持。鑒于此,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就需要積極借鑒的先進經驗,我我國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好理論基礎。
加大政策扶持。為了促進新農村經濟水平的可持續發展,國家需要為農村地區提供正確的政策扶持,這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但是,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國家對于部分貧困農村的扶持并不到位,這嚴重影響著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面對現階段的種種問題,國家需要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出相應的扶持政策,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注重區域協調。要讓當前農村經濟建設工作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還要對農村經濟進行有序的協調,目前農村經濟建設中區域經濟失衡是一個顯著存在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需要對各個地區農村的經濟進行合理的協調,縮小地區經濟的發展差距,讓各地農村經濟可以得到平衡性的發展。
提供服務體系。要促進農村經濟水平的發展,還要創新現有的服務管理體系,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現階段農業服務的相關法律,讓農業服務工作可以朝著規范、制度、法律的軌道來發展。此外,對于條件許可的農村,還要大力推廣“公司”聯合“農戶”的新型經營模式,注重農戶和企業利益之間的協調,支持龍頭企業的發展,堅持以市場作為根本導向,在農村中培養出多元化的經營主體,鼓勵農產品的深層次加工,制定出優質的農業服務體系。此外,還要為農村貸款提供科學的支持,促進農業的有序發展。
開發人力資源。之所以農村的經濟發展落后,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農村缺乏人才,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需要積極推進“科教興農”的發展戰略,將農村成人教育與職業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圍繞各地特色農業來加強技術培訓,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此外,還要注重發展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通過擴大投資渠道、建立發展基金、增加教育資金等一系列的措施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時,采取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吸引外來人才、留住外來人才,對城鄉勞動力市場進行系統的統籌,營造出平等的就業制度。在基層推廣培訓機構,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的創業能力和根本素質,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正在高速增長,但分散經營模式阻礙了我國農村經濟體制的發展。在未來階段下,需要對我國現行的新農村經濟體制框架進行深層的分析,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實踐經驗,并提出創建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市場等創新建議,著力進行新農村經濟體制建設,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沭縣大興鎮經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