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萍
?
論雷鋒精神于高校建設中的重要性
◎雷麗萍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對物質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需要,更多的是關注于自己本身利益。在大學生當中,通過對學生的了解發現,這些人越來越多。那么怎樣改變這種現象呢?——雷鋒精神適應時代的需求,適應對大學生培養奉獻精神的時代特征。
雷鋒雖然離我們很遠,但多年來,雷鋒在人們的心目中始終是一個光輝的榜樣。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在《解放軍報》發表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全國上下掀起學習雷鋒的熱潮。雷鋒,已經成為一種永恒的精神,成為堅定理想、艱苦奮斗、團結奉獻、勤于學習等優良傳統的象征。半個世紀來,雷鋒精神在神州大地上薪火相傳,促進了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們道德素養的提升。 歷史發展到今天,時代賦予了雷鋒精神更加豐富的內涵。那么在飛速發展的社會里,雷鋒精神對大學生培養中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新形勢下,國家發展的艱巨性、復雜性、繁重性要求我們必須繼續大力弘揚雷鋒精神,使廣大青年通過感悟雷鋒精神深刻領會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雷鋒精神蘊含著多方面的豐富內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無私的奉獻精神,是雷鋒精神的實質和核心。雷鋒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在他短暫的生命歷程中,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堅持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立 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始終保持著真誠、熱忱、積極的風格,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無論在那里,都自覺服從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要,立足本職,忠于職守,做一 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實現平凡人生與偉大人格的完美統一。今天,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雖然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都有了很大變化,但社會主義時代的本質特征沒變。雷鋒精神仍為當今時代所必需。
有人說60年代學雷鋒促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如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倡的是高效競爭,人們都去追求利潤和賺錢,再去弘揚雷鋒精神是多余了,雷鋒精神過時了。其實不然,雷鋒精神仍然適應時代的需求。
在飛速發展的社會,面對形形色色的競爭環境,人們越來越多的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拜金主義或金錢至上的人;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個人主義,唯利是圖的人;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享受主義,追求物質的人;那么人們是否思考過,我們國家我們黨一直強調的——我們是社會主義社會,何為社會主義?以上社會中出現的越來越多的這三類人符合社會主義的需求嗎?顧明思議,這種行為已經背離社會主義的人類需要的特征。社會主義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不僅要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還要建設高度 的精神文明,兩個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現今改革和建設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的新時期,作為一種必然的聯系,更加需要艱苦創業,積極進取,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奉獻精神;更加需要相互尊重、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和諧融洽的良好社會風尚。這正是雷鋒精神研具有的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高校的任務是:為90 年代和下個世紀初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培養千百萬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現在的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將是21 世紀社會各方面的生力軍。學校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種技能,而且要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 社會主義一代新人。"要努力使我們的青少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使他們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雷鋒精神集中體現了"四有"的內容。
作為高校工作者,深刻體會到了大學生當中表現出的越來越多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受主義這三類的學生。特別是目前高考生人數下降,高校擴招的情況下,學生的整體群類的相對不穩定性,及社會環境的沖擊下,突顯出來的學生的素質不穩定性。我認識到在高校提倡學習雷鋒精神的迫切性及時代性。
高校持續開展學習雷鋒精神,有助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弘揚奉獻精神,可引導大學生更加注重對于他人的尊重,建立起和諧互助的人際關系,在學習、生活及工作中能夠尊重他人的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并且真誠自覺為他人付出,從而贏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能夠逐步構建一個和諧向上的團體和組織,從而開創更為和諧有序的社會局面;高校持續開展雷鋒精神,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踏實做事的實干、肯干的精神:雷鋒精神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辦事能力,令其在社會奉獻中體會并實現其自身價值,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升自身奉獻社會的能力;高校持續開展雷鋒精神,有利于推動大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雷鋒精神作為一種高尚的文明理念,大學生需要它,校園需要它,社會需要它,它可以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文明建設,通過培養,能夠促進大學生宿舍,班級,高校和諧。
總之,創造社會主義和諧穩定,需要大學生青年人,那么對于大學生的培養,高校持續開展雷鋒精神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高校不僅培養人才,更加培養的是“四有”新人。雷鋒以及無數雷鋒式的先進人物都是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楷模。雷鋒精神,蘊涵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核心內容,在新的歷史時期,雷鋒精神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最普遍的形式。
(作者單位: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