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方宇
?
高校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發展的探索
◎閆方宇
傳播渠道匱乏的時代,書籍知識昂貴而稀少,而以紙張為代表的信息載體則決定了閱讀方式的單一性。這個時期,高校圖書館收藏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以紙質書籍為主體。互聯網的出現不但極大的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也直接或間接的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網絡上豐富的資源、快捷的獲取方式、以及所有人共享等優勢,開始不斷的壓縮紙質書籍的需求空間。特別是大數據(big data)與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出現,大量、高速、多樣、價值的特點,龐大的數據流交互與加工,以及讀者在人性化、個性化方面的更高要求,迫使圖書館不得不因應變化重新審視自身功能、建設與服務,以便不被時代所淘汰。如何發揮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整合的復合圖書館的最大功能,使兩者形成優勢互補,是當前圖書館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整合”的最終目的是發揮兩者的優勢并突顯出整體優勢,需要涵蓋整合后系統內部的所有功能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筆者結合實踐,探索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整合。
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歷程中,圖書館精神卻始終保持著一定的穩定性,在免費、自由、平等和人本這四個原則之下衍生出了許多品質,我們都可稱其為公共圖書館精神。所謂信息資源配置的首先要實現實體文獻與數字化文獻的鏈接。OPAC是圖書館重要的數字藏書系統,用戶可以通過OPAC檢索館藏資源,因此,將OPAC與因特網連接是實現傳統館藏資源與數字資源整合的重要方式。實踐發現:80%的讀者的需求集中在20%的藏書上,而剩下的20%的讀者的需求集中在80%的藏書上。所以,復合圖書館應該根據讀者需求集中選擇收藏書刊,對于小需求的讀者可以通過館際互借或數字資源的方式滿足其需求。很明顯,傳輸費用遠遠低于文獻收藏的成本。復合式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綜合即在規劃各館信息資源建設得過程中,不但要以原有信息資源分布狀況為基礎,還要以用戶的需求、變化規律以及潛在需求的發展趨勢為依據,另外還要考慮紙質圖書資源與電子圖書資源的有機結合。整合目標是要將各館的特色數據庫、OPAC和互聯網相互鏈接,構建起一個強大的信息資源體系,最終實現數字文獻與紙質文獻的整合,二次文獻與原始文獻的銜接,以及虛擬資源與實體資源的結合。
高校圖書館主要面向的是學生群體,他們是知識需求最為旺盛的年輕人群體,觀念的改變以及選擇性的豐富,使他們不再滿足于被動的接受,而是更趨于自覺、主動,對獲取的過程、方式及結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類移動終端的普及應用也促使年輕人的閱讀方式發生了變化。而傳統文獻的組織主要采用基于內容的文獻組織方法的分類法和主題法,這種分類法具有全面性和準確性。而現代互聯網的搜索引擎工具,是基于技術急促皇上的檢索方法,這種方法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然而其全面性和準確性卻遠遠低于傳統的檢索方法。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網絡資源不斷增長,信息的查找和檢索變得越來越復雜,為適應這一變化元數據產生了。通過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能夠讓學子們在輕松的環境下充分利用學校網絡環境,以及趨于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通過網絡,自主實現圖書館的模擬參觀和講解,基于任務闖關的方式,通過輕松愉悅的形式,督促讀者主動、認真地完成對圖書館的探索和認知,為在大學學習期間更加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奠定基礎。
圖書館工作者始終在摸索如何更好的將圖書館融入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中。在如今世界范圍內閱讀率普遍降低的情況下,更為人性化、個性化、與智能化的圖書館2.0模式是否是一種更為科學合理的構建模式,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讀者第一,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是圖書館管理者的追求,在信息發展的網絡環境下,這種理念集中體現為:采用新技術,提高效率,節約用戶時間。即通過網絡開展有效的定題服務與跟蹤服務,開展在線咨詢、在線答疑、電子郵件及遠程登錄服務等,從而實現一對多的服務形式,最終達到方便用戶服務理念與網絡管理技術相結合。樹立圖書館更加穩健的良好形象,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根據自身建設特色打造適合各類用戶需求的內容,提高了用戶的服務面,提高圖書館服務社會的能力。
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目的是為了給高校受眾帶來更好的服務和體驗,同時也讓高校圖書館的用戶更好的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和了解圖書館的工作,為了提高圖書館自身的工作效率。所以,圖書館組織機構的整合的目的是實現由傳統的以文獻加工為中心轉向信息時代的以技術為中心,以讀者為中心的模式。以文獻加工為中心,以閱覽、外借為主要服務功能是傳統圖書館的組織機構。而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收藏不再是圖書館的工作的重心,存取也成為館藏的一部分工作,而且其地位在圖書館中會越來越大。虛擬館藏是信息技術下的數字圖書館中賴以生存的途徑,因此信息技術部成為圖書館新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圖書館數據的更新和網絡的維護等工作。傳統的采訪部、編目部可以合二為一,合并為采編部 ,一方面負責對傳統文獻的采編,另一方面負責網上信息的采集、加工、整序,以及網絡上商業數據庫使用權的購買。另外,在網絡環境下,真正的資源只有在網上出現才有價值 ,才能實現資源的異地存取和共享,否則任何文獻載體都失去了意義,將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資源,因此,為了適應網絡環境,圖書館需新增數字化信息加工部,成立網站,建立圖書館主頁,并使本館特色資源網絡化。與此同時,電子閱覽室是為讀者用戶提供網絡檢索設備的重要場所,如果沒有電子閱覽室,那么網絡服務就是空談,因此傳統閱覽室與電子閱覽室共存成為了適應復合式圖書館的讀者服務部門。
總之,高校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整合決不是簡單的線性組合或字面意義上的功能的疊加,而是要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兩者內部各要素之間的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并發揮出整合的優勢,體現整合的意義和價值。不能一味地追新求異,將高校傳統圖書館的優勢全盤否定,或者墨守陳規,拒絕接受時代發展的現實,不接受技術的革新和讀者思想的進化。當前形勢下,圖書館應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順應時代的發展,充分發揮長期以來傳統圖書館所積累的優勢,并積極實現信息技術的發展的完美銜接,發揮數字圖書館開放高效的優勢特征,形成開放、有序的統一局面,最終實現復合圖書館的整合功能和最大效益。
(作者單位:陜西學前教育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