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榮君
?
新常態下民間資本資源的管理與配置
◎蒙榮君
新常態背景下,政府、企業對民間資本這一巨大的社會資金資源的管理與配置問題均十分關注,如何激活民間資本資源,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配置,成為縣域經濟發展中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鑒于此,本文對新常態下民間資本資源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實現民間資本資源的有效管理和科學配置提出了一些對策,以供參考。
“新常態”是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特點的包括,即我國經濟經歷金融危機后較為漫長而艱苦的恢復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國經濟、金融逐漸顯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的特征。就我國經濟現狀而言,“新常態”無疑是經濟增長速度換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政策消化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在經濟、政策上的各種矛盾相互碰撞融合并尋找著新的平衡。在此背景下,就縣域經濟的發展而言,只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導下,對民間資本資源進行合理管理與配置,才能為未來經濟建設增加動力,奠定基礎。
當前形勢下,激活民間資本是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民間投資方面,一些縣域由于投資意識淡漠,去上理財的專業知識,存在一些盲點,使的民間借貸出現混亂,主要表現在:
非法集資的數額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據有關資料調查顯示,參與民間借貸人員的職業涉及范圍較廣,工、農、商、師等,可以說無所不有,由此也可以看出,非法集資的危害性之大;
利息較高,手續不完善。由于縣域民間資本投資渠道較小,投資者風險意識淡漠,缺少投資理財常識,為了獲取高額的回報,,這些投資者往往傾盡所有,甚至通過銀行貸款、信用卡透支等方式將獲取的現金投入其中,因為民間借貸手續不完善、漏洞百出,造成糾紛時,法院難以執行,很多投資者就會陷入傾家蕩產的境地;
準入門檻低,監管不力。因為準入門檻缺失法律法規規定,投資類公司手續簡單,只要符合《公司法》的設立要求,即可登記注冊,此外,民間借貸機構、中介、個人缺少有效的監管主體、法律明確授權的監管部門,導致民間借貸行為的監管不力;
法律意識淡薄,借貸資金存在高風險。民間借貸中介吸納的資金多來源于親朋好友,資金來源不外乎儲蓄、銀行貸款、信用卡套現等幾種渠道。由于資金出借活動通常較少有正規合同文本,也較少有對資金投放的具體關注。發生風險時,由于缺少法律的保護,資金收回的希望甚小;
借貸期限長,放貸者風險防范困難。民間借貸放貸者放貸以后,監控手段缺失,借款者經營不善,放貸者難以實施監控,問題出現時往往很難挽回。
新常態下,為提升縣域經濟中的民間資本資源管理與配置成效,縣域經濟監督、管理相關部門應采取以下措施:
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體系不完善直接阻礙民間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不少民營企業主缺乏誠信經營理念,財務信息造假、隱藏民間債務,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突出,嚴重擾亂了新常態下民間資本的運行秩序。
隨著信用交易在民間資本資源配置中重要性的不斷提高,地方政府和相關主管單位應盡快及早完善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對此:一是要盡快建立完善的民營企業財務制度與審計制度,有效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能力和審計水平,減少虛假信息、憑證對企業信用判斷活動的影響;二是盡快完善企業信息檔案系統建設,結合標準化的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對民營企業的信用水平進行評價并對相關信息進行歸檔,當企業發生違反信用原則時,要對其行為進行如實記錄,從而為民間資本的投資和配置提供可靠的依據。
依法維護民間資本運作秩序。在經濟新常態下,全面落實國家關于民間資本資源管理與配置的法律法規,對于激活民間資本和發揮其在實體經濟發展、小微企業成長中的重要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此舉還能促進民間資本向著更規范、更合法、更陽光的方向發展,使之與國有資本共同助力縣域經濟的發展。對此,民間資本資源監督與管理單位應做到以下幾點:1)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新常態下,國家金融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地方政府和相關單位應摒棄以民間借貸為代表的民間資本刑法規制的陳舊法律觀念,樹立市場化條件下平等競爭的法律觀念;2)積極利用法律武器震懾、打擊、追究擾亂民間資本運行秩序的行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3)加大金融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通過張貼海報、電視欄目、廣播、網絡宣傳、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等途徑宣傳國家最新的金融法律法規,以提升民間資本持有者和需求者的法律意識,為民間資本配置創建良好的法律環境。
創新政府監管方式。由于民間資本運行特點與國有資本有著顯著的差異,因此新常態下,要想科學、有效地對民間資本資源實現管理與配置,就要積極轉變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創建與民間資本運行特點相適應的監管方式,以發揮民間資本內生動力,在保持民間資本活力的同時引導其規范化運作,具體到縣域經濟中,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及時廢除監管單位中與新常態下的民間資本運作規律不相符的條文;二是對國家對民營企業結構性財政優惠政策進行全面、有力的落實,同時對中小企業、創業型企業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三是“疏”“堵”結合,在疏導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促進民間資本在縣域經濟中的科學配置的同時,利用法律的強制性和震懾力警示、打擊、懲戒非法集資、洗錢、金融詐騙等破壞民間資本運行秩序的行為。
綜上所述,新常態下,激活民間資本,完善民間資本管理體制,優化民間資本配置策略,對于提升民間資本的有效使用率,促進地方乃至全國經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在認清新常態下民間資本運作現狀的基礎上,采取合理的引導、控制、管理措施,使民間資本得到有序運作和科學配置,使其更好的促進縣域經濟建設和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