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孝磊
?
基于費雪方程對深化金融市場化改革的一些啟示
◎于孝磊
1996年以來,我國積極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特別是2004年1月開始,利率浮動區間逐步擴大,2013年7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全面放開,2015年10月,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放開。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利率基本上由市場自主決定,銀行業的競爭格局逐步形成,金融市場化改革邁出了堅實步伐。
利率雙規制的弊端。利率是金融市場資金的價格表現。當前,我國官方利率和民間利率雙重價格并行,導致資金價格傳導在機制上存在扭曲,以及金融市場的二元分割。在信貸局部均衡中,假定信貸供給與信貸需求相交時的利率為均衡利率,當官方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時,在官方利率水平上的信貸需求則大于信貸供給,貨幣市場出現供給短缺。一方面,銀行會按官方利率將信貸資金配給部分借款人,比如,國企、央企、行業巨頭等資金相對豐裕的領域,產生了資金配置上的馬太效應,甚至形成“資金使用效率越低,資金充盈性越好,越容易得到新的信貸資金“怪圈,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落后產能居高不下、過熱領域持續升溫等問題。另一方面,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在無法從正常渠道滿足信貸需求時,便訴諸民間借貸,催生了“黑市交易”。同時,由于官方利率和民間利率存在較大利差,這就有動力吸引商業銀行等部門的資金,通過銀行貸款等形式間接流入民間借貸市場,進行套利活動。
外部監管的缺陷。在資本監管過程中,無論是信貸規模限制,還是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都是數量型貨幣調控工具,這樣的監管容易產生一些更為深刻的影響。首先,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或實施信貸規模管理,會引起銀行借貸業務萎縮,進一步減少信貸供給,降低資金的流動性,抬高社會融資成本,加劇金融波動,對實體經濟造成一定的破壞性影響。其次,在利率雙規制造成的歧視性價格條件下,實體經濟對貨幣政策的反應敏感度相對較低,這是由于得到銀行信貸資金的借款人享受到了較低貸款利率的優惠,而以較高利率從民間進行融資的借款人也已經承擔了風險溢價,因此,貨幣政策的傳導會受到阻滯,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貨幣需求和引導社會投資。從根本上說,帶有剛性的貨幣量化調控工具,不僅不能很好地控制泡沫經濟的產生,反而正是這種粗放的金融策略,使得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問題更加突出,形成更為嚴重、更具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企業融資的困難。從整體上看,我國現在資金供給渠道相對單一,主體還是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直接融資規模有限,其他投融資渠道和手段規模相對缺乏。首先,作為民營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大都集中在產品附加值比較低的競爭市場,盈利率水平相對較低,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大,造成企業融資難度大的問題。其次,政府投資的擠出效應也不容忽視,現行的以“經濟發展水平”為核心的政績考核體系,主要還是依靠投資拉動GDP增長這一傳統模式,地方政府往往會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對民間資本和信貸資金的汲取力度,實際上片面追求政績的投資往往是低效益的,甚至是不可持續的,最終導致了資金資源的浪費。此外,受到一些發展過熱領域的吸引,民間資本會離開實體經濟進入炒作套利,民間資本的炒作行為抬高了土地等生產要素和資本品的價格水平,產生泡沫經濟,加劇了中小企業發展困難,造成產業空心化。
資金存量的流動性。在費雪方程中,PT=MV,P是指衡量物價水平的指數,T是交易量,M是流通中的貨幣數量,V是貨幣的流通速度。金融市場化程度低產生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資金的閑置和低效利用,即V趨向于0。從資金的需求方來看,就是資金的可獲得性差,或者是得到信貸資金的綜合成本高;從資金供給方來看,就是資金使用權出讓所獲得的補償性差,或者是供給資金的綜合收益低。
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金融市場化的重要保證,獨立的貨幣政策就是使費雪方程中的M保持穩定增長,減少隨機性。首先,M增速的提高或降低對經濟的調節作用相對有限,當M增速提高時,過熱領域或泡沫經濟會持續升溫,加大資金的集聚效應,對實體經濟的破壞作用進一步擴大,反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M增速降低時,首先受到影響的是實體經濟,對實體經濟造成的破壞比M增速變化之前更為嚴重,而過熱經濟或泡沫經濟影響相對較小。其次,如果M與V同時變動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假設二者同方向變動,即M增速提高,V加快,那么經濟就容易出現過熱,導致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如果二者反方向變動,就會出現相互抵消的現象。所以,保持M的穩定增長是最佳選擇,它能形成穩定的長期預期,最大限度地減少金融市場波動和摩擦成本,進而充分發揮市場對經濟周期的自調節和自適應過程。
營造穩定可持續的經濟環境。金融與經濟是密不可分的,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保持價格穩定,是降低金融風險的必要條件。一要防止通貨膨脹,關鍵是保證M以一個穩定而科學的速度增長。如果貨幣超發,就會產生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導致生產要素和產品價格的提升,企業產品銷量因產品價格提高而減少,造成企業盈利率水平下降和社會整體福利的損失。同時,隨著貨幣的貶值,資金的長期性、戰略性投資會受到抑制,并阻礙了基礎性創新。對比之下,一些像房地產等過熱領域反而得到快速發展,社會資金在部分行業過于集中,系統性金融風險進一步形成。二要防止通貨緊縮,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候,銀行會出現惜貸現象,甚至為保持足夠資本和減少壞賬,爭相從客戶那里抽貸,銀行的抽貸行為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破產,并且資金的抽回減少了貨幣創造,社會財富大幅縮水,人們收入也隨之減少,整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所以,金融的風險首先是經濟領域內的風險,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必須克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建立統一開放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發展越完善,費雪方程中的V越能得到釋放,實際市場越接近有效市場。我國傳統銀行業主要依靠存貸款高利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壟斷效應,壟斷能夠產生高額的壟斷利潤,減輕銀行的競爭壓力,導致銀行系統金融創新相對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信貸管理過于粗放等問題。而且這種靠低息吸儲來維持存貸款高利差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并且隨著可替代性證券市場和其他的融資渠道的逐步成熟,存款供給對存款利率的彈性逐步加大,銀行的吸儲能力將進一步降低,銀行發展也將受到制約。因此,維護金融秩序穩定最主要的是應該發展多層次融資市場,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和健康有序的競爭機制,打破銀行業的壟斷性格局,進而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助推作用,防止由于資金上的壟斷形成對實體經濟利益的倒吸。同時要將金融風險納入金融機構內部管理,形成金融市場內在約束和激勵機制,將被動接受監管轉變為主動承擔風險,從根本上維護金融安全。
發揮民間資本的重要作用。民間資本在中國經濟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根據全國工商聯的調查,民間資本對中國GDP的貢獻超過60%。民間資本在金融市場具有十分突出的競爭優勢和重要作用:一是產品豐富。民間資本在金融服務領域的具有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小額貸款組織、金融租賃、風險投資、商業性擔保機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能夠滿足企業的多元化融資需求。二是信息優勢,能夠更好界定和服務細分市場,滿足個人和中小企業的個性化融資需求,提高資金的邊際效益,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三是成本控制,風險自擔、有限責任的私有制模式,使得公司治理更有效率,能夠減少信貸交易過程中的綜合成本。因此,在推動金融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應該加大民間資本在金融市場的比重,引導和保障其規范化、陽光化運行,增強企業融資的可選擇性和可獲得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