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沒有孤島,只有你自以為被孤立成了一座島。
置身于一座陌生的城市,將自己反鎖在臥室里,閉上嘴不和任何人說話,你以為你真的成為孤島了?你的衣服從哪里來?不是你自己做的;你的食物從哪里來?不是你自己種的;你的知識從哪里來?總不會是你自己無中生有吧?你間接地處在一定形態的社會中,無論你是否感覺到它的存在,無論它對你的影響大小,它都真真切切地存在著,并影響著你。
這個世界上并不只有一個人,所謂的“一個世界”何等荒謬。當有很多很多人與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便自然而然地考慮到共存的問題。什么是共存?簡言之,就是所有人一起活著。如何共存,就應有一種共享的心態。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大則享受著只有地球才有的居住環境,小則享受著社會帶來的福利。大自然給人們應有盡有的物質財富,人們又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精神財富。
德國文化人類學家蘭德曼曾說過:“人是社會的存在?!焙芏嗪芏嗟娜斯泊嬗诘厍蛏希蚕碇厍蛏系囊磺校祟惷繒r每刻都發生著交流,久而久之,成了某種特定的社會形態。人的有效交流形成了社會,特定的社會形態又影響了人們的交流。人們又以何種方式進行交流?在共享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共爭。
共爭,即共同競爭,一個在其他生物世界也同樣存在的現象,人類只不過將其愈演愈烈罷了。周而復始的競爭貫穿著人的一生:讀書時分數競爭,畢業后就業競爭,工作了業績競爭,有孩子以后孩子還要和其他人的孩子競爭。
或許有的人想成為孤島的原因之一,就是逃避共爭。其實,共同競爭是逃避不了的,也不可逃避。你最多只是逃避了其中某幾個競爭的環節,但競爭的主要過程和主要內容你都參與了,因為你活著。
你或許在考慮共爭的后果,想到了很多相互殘害、兩敗俱傷的畫面,但你是否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人們在共同競爭的過程中共同發展了?有多少冠軍在獲勝之后都說:“感謝對手,他們使我變得強大?!睂κ值拇龠M作用無法估量。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沒有競爭的人怎么進步,一個失去競爭活力的社會怎么發展?你或許并沒有發現自己在共爭中獲得的進步與發展,但那確實存在。
或許有人會舉出“野人”的例子來駁斥我的觀點。把自己置身于荒山野嶺,過著原始部落的生活,自己做衣服,自己種谷物,不再學知識,似乎已將自己圈成了孤島,其實不然。首先,“野人”的真實性值得商榷,無法證明其存在。再者,這樣的“野人”也并非一個人。生活,只要他有一些同伴,就構成了共存;只要共同狩獵,共同種植,就構成了共享;只要共同喜歡一個異性,就構成了共爭;只要他們的狩獵手段或種植方式在共爭中獲得了改進,就構成了共同發展。
既然沒有人是孤島,我們就應該坦誠相待,共同進步。共存是前提,其他人的生存權利也同樣值得尊重和保護。當每個人都只顧惜著自己的生存權利,而忽視他人,那么必會造成一些不容樂觀的事件。共享是基礎,無論是大自然的物質基礎,還是人們自己創造的文化財富,都需要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珍惜。共爭是需要,只有不斷地進行競爭,在對手的激勵下自我超越,才能體現個人價值,實現人生目標。共同發展是目標,我們彼此鼓勵,在促進別人成功的同時,自己各方面的素質都會得到提高。
當島與島連在一起的時候,孤島就不復存在了。將島與島連接起來的最有效途徑是奉獻。當有人置身于一座陌生的城市,你伸出手為他指引方向;當孩子反鎖在自己的臥室,你在門外推心置腹地與他說理;當有人閉上嘴不和任何人說話,你寫一封發自肺腑的信,訴說你對他的祝愿。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就再沒有心的沙漠,再沒有愛的孤島,島與島之間就會連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