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建章
特色產業是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柱,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思維也是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新的、強大的優勢支撐和發展動力。在全國各地就不乏這樣用創新思維發展特色產業的事例:本不養羊的清河,卻創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羊絨市場;本不產皮革的辛集,卻創出了全國最大的皮革市場;本不產木材的香河,卻創出了北方最大的家俱產銷基地;本沒有栽種草莓經驗的滿城,卻創出了北方最著名的草莓集散地等等。他們這樣超常規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的關鍵就是進行了領導方式、體制、結構、技術的創新思維,從而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優”,使特色產業永具特色,立于不敗之地。
創新,是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增長速度、發展方式、內在結構、發展動力都轉向新特征。在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要擺脫資源和環境束縛,關鍵在于發揮規模驅動力,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品牌,是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末、“十三五”初,我們必須大力實施自主品牌發展戰略,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獨具特色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區域品牌,以至國家品牌,力爭早日實現中國品牌強國夢。
目前,特產品牌一般是以地名+特產的形式存在。國內特產對傳統文化保護、特產品牌價值運用、歷史優勢發揮的現狀還不盡人意。特產品牌產權模糊性和利益共享性導致發展動力不足;特色產業不成規模導致發展空間受限;特產品質現狀難以實施品牌戰略;特產品牌對地方經濟貢獻不足。
特產品牌的建設目標是要激活傳統產業,豐富品牌內涵,振興區域特色經濟。近年來,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全國各地全面推進區域品牌建設,著力提升區域品牌的影響力和價值,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我們的特色產業及品牌建設還處于初步階段。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下,我們做好產業發展中的創新尤其重要。重點是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決策思維的創新;二是經營管理體制的創新;三是產業結構創新思索;四是堅持科技的創新;五是行業協會服務的創新。
中國特產一直以來都擔負著發展民族經濟、對外文化交流、富民強國的重任。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政策為我們開辟了廣闊空間,也為我們傳統民族品牌發展帶來了重要契機,也是宣傳推廣中國千年農耕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民族特色內涵,打造世界精品品牌的歷史機遇時期。讓我們攜起手來,要抓住這一重要的發展機遇,利用區域優勢發展我國民族特色品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