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適應倉庫特點以“三求”增強教育實效
李文
新形勢下,后勤倉庫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貫徹習主席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確保部隊“保持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政治本色的指示,就要立足使命任務特點,在教育效果上求實;立足倉庫條件特點,在教育形式上求新;立足教育隊伍特點,在育人素質上求強。
思想政治教育;適應特點;實效
后勤倉庫擔負戰備物資儲存和保障的重要使命。當前,如何做好后勤倉庫基層部隊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官兵頭腦,大力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使部隊始終保持“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政治本色,確保各種裝備物資收得進、儲得妥、供得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由于后勤倉庫基層部隊人員少,工作任務重,教育質量難以保證。少數領導認為部隊物資收發任務重、時間緊,政治教育是“軟”任務,可以先放一放,教育搞好了不能立即見成效,即使沒搞好,補補記錄也能應付過去。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官兵認為政治教育和自己庫房儲存的物資以及如何提高物資保障效率沒有太多關系。糾正這些偏見,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所以,教育要注重實際效果,不必追求形式、刻意集中統一,教育要實現由集會式、上大課,向可大可小、統分結合的方式轉變。
根本性內容進行集中教育。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要的綱領性文獻等,必須通過集中灌輸的方式進入官兵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使官兵樹立起堅定的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覺悟,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山溝連著戰場,小崗位有大作為。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后勤官兵強烈的使命意識,強化后勤先到位、后收場、全程用的責任,推動服務保障新理念、新模式、新手段、新制度、新裝備的確立和形成,謀求保障打贏的新優勢,掌握克敵制勝的主動權。
解決傾向性問題統分結合。現實中存在的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認識問題,應該通過集中教育定好基調,每月利用半天時間把全體官兵集合起來進行大課教育。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交流、討論,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同時,要轉變“只有上大課才是教育”的思想,樹立“時時處處有教育”的觀念,在物資收發過程中開展教育“小課堂”“微辯論”“短評論”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倉儲任務相結合,確保教育連續不斷、持之以恒。
氛圍建設發揮典型引導作用。注重環境熏陶和部隊文化建設,要改變“我說你聽”的教育定勢,樹立“人人都是教育者”“環境是最現實教育資源”的觀念。盡管后勤倉庫大多地理位置偏僻,但從另一面看這又是一種優勢,可以大力宣傳駐地和單位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講他們的成長經歷,以及身居山溝熱愛后勤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從官兵的宿舍、飯堂、俱樂部,到文化活動中心、訓練場地、集會地點,都可以圍繞育人鑄魂堅持高格調、弘揚主旋律,精心設計和布置教育氛圍,使官兵切實生活工作在催人奮發的大熔爐中。
后勤倉庫大多地處偏遠山區,環境艱苦,不僅教育設施相對落后,教育資源不足、不新、不系統,而且教育形式也比較老套,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是由政治主官操持,往往采用“一人講、官兵聽,讀書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影響了教育的實際效果。因此,后勤倉庫部隊要正視自身條件特點,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等待外援,要積極開動腦筋,因地制宜,開闊視野,創新教育形式,開發教育載體特別是網絡教育的功能。
認識上要轉型。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思想觀念的傳播帶來極大的便利條件。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主動借助、充分利用網絡,才能增強時代感,保持旺盛活力。從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看,網絡陣地已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上網才能占領制高點、掌握主動權;從我軍政治工作手段演變進程看,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教育上網才能為新形勢下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載體;從未來戰爭特點看,信息戰、網絡戰的出現,思想政治教育上網才能更好發揮我軍優勢。作為政治干部尤其是政治教員,我們就是要立足山溝,因為后勤倉庫和作戰部隊不一樣,我們的任務是以保障打贏為根本目的,網絡就成了一種很好的平臺,可以通過上網來引導教育后勤官兵明確使命的光榮,雖然看不到戰艦戰機,看不到戰場和硝煙,但“深山連著戰場”這種信念同樣可以激勵官兵的積極性創造性。
內容上要豐富。當前,雖然每個倉庫都建有自己的主頁,但是離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差距,主要就是網頁無特色、資源不豐富、官兵使用少,徒有其形式。我認為體現特點,呈現亮點,關注焦點、疑點和熱點,體現后勤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從“斬不斷的海上生命線”,到抗震救災、抗擊非典精神,再到馮理達、王文珍等先進事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傳統作風已經積淀為一種文化,體現海軍后勤事業的根本屬性和宗旨本色。把這些內容通過網上授課、網上討論、網上培訓、網上調研、網上考核等應用平臺呈現出來,延伸到官兵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的方方面面,可以使倉庫官兵有無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制度上要保障。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要堅持做到將最新鮮、最前沿、最管用的及時優化組合,第一時間發布,把官兵目光吸引過來。而現實的狀況是,一些單位的領導對網絡的使用很謹慎,出于安全保密的考慮,干脆禁止智能手機和網絡的使用,殊不知發揮好它的功能將是教育的一大利器。我們并不是盲目地使用網絡,而是在一系列制度的規范引導下,利用網絡去宣傳我們身邊的典型人物,比如建立“網上指導員之家”,設置“四會”優秀政治教員網上教育檔案,以及支援保障專業技能崗位練兵、保障力綜合檢驗評估等大項任務,都可采取網絡直播等形式來組織,引導官兵形成常態用網的濃厚氛圍,會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提升官兵“小崗位連著大使命”的榮譽感。
近年來部隊通過政工崗位練兵、業務考試、授課比武等舉措的實施,政工干部的業務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從實際情況看,有的政工干部覺得后勤部隊沒什么作為,干不出什么突出的成績,還有的人自己的初衷本不想到后勤單位,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是影響素質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礙。政工干部是基層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必須具備愛崗敬業的奉獻意識,滿懷獻身后勤事業的激情。
一是嚴格標準,選準配強政治教員隊伍。要注意選拔那些素質好、熱愛基層、責任心強的干部擔任政治教員。思想政治教育既靠說又靠做,政工干部作為教育者,本身應該具備更高的素養。自己都覺得倉庫工作很枯燥,天天面對一些裝備物資倒來倒去得不到認可,又怎么去立身為旗,一呼百應?既然從事教育人、培養人的事業,就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真正把嘴上講的與心里想的一致起來,課上說的與課下做的一致起來,把要求別人與約束自己統一起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感召官兵。
二是著眼基礎,加強政治教員的基本功訓練。現在很多基層政工干部學歷很高,但是學歷高并不代表教育能搞好、思想工作能做好,有的教育者不知道單位的特點,搞不清官兵想什么需要什么,導致教育成為脫離實際的一項工作。其實可以通過很多形式,比如倉庫基層保管人員少,但業務工作一點也不輕,我們可以利用工作間隙,把人員集中起來搞個熱點分析,讓每個人有話可說;組織文體活動,可以和庫房物資管理結合起來,比如保管業務比賽、職責記憶等,讓大家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又如在物資收發的過程中,政工干部可以結合時機,灌輸倉儲工作對前方戰場是多么重要的思想,讓大家使命感責任感不斷增強。所以后勤倉庫并不平凡,一樣可以挖掘很好的教育資源,只要善于去發現。
三是采取措施,挖掘政治教員的內在潛力。積極開展教案課件評比、授課評比、論文評比等教育評比活動,激發廣大政工干部的工作熱情,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深入挖掘并不斷創新后勤優良傳統。強化官兵愛后精武意識,利用文化的育智功能,提高官兵服務打贏本領;利用文化的勵志功能,培育官兵血性后勤精神。如在課件中可以插入保管員平時庫房工作、物資保障情況的圖片,讓官兵在受教育的同時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倉庫的教育必須圍繞保障力建設展開,打造飽含戰斗力標準的文化氛圍。我們每一名政治教員都要積極探索符合后勤倉庫特點的教育路子,樹立保后勤就是保戰斗力的意識,將“能保障、保打勝”作為我們的戰斗力標準。
【作者系91311部隊某保管隊政治教導員】
E2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