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美
(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玉河鎮中心衛生院 四川 綿陽 621042)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發生于肱骨遠端內外髁上方的骨折。肘關節的解剖結構較復雜,因此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難度較高。在臨床上,治療此類骨折的方法主要為手術療法。近年來,肘關節外側小切口手術在治療肱骨髁上骨折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探討用肘關節外側小切口手術治療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我院將1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研究組患者進行肘關節外側小切口手術治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肘后正中切口手術治療,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我院2011年1月-2015年3月收治1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根據手術方案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在研究組65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34例,其年齡為6-47歲,平均年齡為(26.5±20)歲。在對照組65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35例,其年齡為5-4 8 歲,平均年齡為(26.5±21.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1]為:(1)患者有明確的外傷史。(2)經影像學檢查發現患者發生肱骨髁上骨折且其骨折端發生明顯的移位。(3)患者對本研究的內容知情并簽署了對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研究中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 患者發生肱骨其他部位的骨折或其他長骨的骨折。(2)患者發生陳舊性骨折。(3)患者合并有惡性疾病或精神障礙。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3-5天的消腫治療,待其患肢腫脹的癥狀明顯改善后對其進行手術治療?;颊叩哪挲g若在6歲以上可在術中對其進行臂叢神經麻醉,患者的年齡若在6歲以下可在術中對其進行基礎麻醉聯合臂叢神經組織麻醉。為對照組患者采用肘后正中切口進行常規手術治療,手術方案為:切開患者骨折處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游離并保護其內側的尺神經,顯露肱三頭肌的腱膜,充分顯露骨折端,在對骨折端進行復位后用克氏針進行內固定。在確認骨折復位良好、內固定牢靠后逐層關閉手術切口,用石膏進行外固定。為研究組患者采用肘關節外側小切口進行手術治療,治療方案是:在其肘關節的外側做一個長4cm的切口(始于肱骨髁上3~4cm處,經過肱骨外側髁上嵴,止于肱骨外髁的下緣),分離其肱三頭肌的外側與肱橈肌之間的結締組織,充分顯露骨折端并對其進行復位處理,用克氏針進行內固定,在確認骨折復位良好、內固定牢靠后逐層關閉手術切口,用石膏進行外固定。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對比分析其住院的時間、手術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及臨床療效,將其臨床療效分為以下級別:1)優秀:經治療,患者的骨折端愈合、對位對線良好,其患側肘關節的活動度接近或等于健側肘關節的活動度。2)良好:經治療,患者的骨折端愈合、對位對線良好,其患側肘關節的活動度達到健側肘關節活動度的80%。3)及格:經治療,患者的骨折端愈合、對位對線良好,其患側肘關節的活動度達到健側肘關節活動度的60%。4)較差:經治療,患者未達到上述的標準,其患側的肘關節僵硬,甚至發生內翻或外翻畸形。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手術的時間及骨折愈合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分析(±s)

表1 對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分析(±s)
骨折愈合時間(d)研究組 65 7.3±1.9 65.4±8.3 71.2±9.5對照組 65 13.1±2.2 89.6±9.1 101.3±11.7 t - 16.086 15.841 16.102 P - <0.01 <0.01 <0.01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手術時間(min)
在研究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優秀的患者有20例、為良好的患者有28例、為及格的患者有10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9.2%。在對照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優秀的患者有11例、為良好的患者有12例、為及格的患者有20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6.2%。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 [n(%)]
研究發現,在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采用肘關節后側入路可充分顯露其骨折端,但需切開和延展其肱三頭肌的舌狀瓣,進而可增加進行止血操作的難度及術后肱三頭肌粘連、萎縮的發生率[3]。此外,采用肘關節后側入路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難以觀察其發生肘前部損傷的情況及修補其肘前部斷裂的肌肉,而且易使其在術后因發生肘前部肌肉粘連而使肘關節的屈伸功能受損[4]。近年來,肘關節外側小切口手術在治療肱骨髁上骨折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研究發現[5,6],對該病患者進行肘關節外側小切口手術治療不會破壞其肘后“絞鏈”,而且可充分顯露其肘前部組織受損的情況,降低其肘前部的肌肉在術后發生粘連的幾率,促進術后其肘關節功能的恢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采用肘關節外側小切口手術治療肱骨髁上骨折可取得確切的效果,能促進患者術后肘關節功能的恢復。
[1]張明亮.關節外側小切口治療肱骨髁上骨折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24):75.
[2]葉永盛.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關節外側小切口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23(5):511-512.
[3]姚士祥.肘關節內外側小切口治療肱骨髁上骨折62例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3):56.
[4]藍創新.關節外側小切口手術和常規切口手術治療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對比[J].中國醫學工程,2015(02):58.
[5]龐敬沛,杜敦進,高凱,等.肘關節外側小切口治療兒童肱骨髁上嚴重骨折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06):775-777.
[6]羅煒.關節外側小切口手術治療70例肱骨髁上骨折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9):21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