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慶
(福建省安溪半林國有林場,福建 安溪 362413)
油茶豐產栽培技術
李朝慶
(福建省安溪半林國有林場,福建 安溪 362413)
摘要:在林場進行了油茶豐產栽培技術試驗,林地要選擇在山腰,土壤要求pH值5.0~6.5,周邊環境應無污染,具有馬尾松、木荷、卷斗青岡等樹木的森林。結果表明:油茶豐產栽培之后,苗木成活率可達99.4%。油茶樹木生長良好,經過3年的經營管理,撫育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林木生長快速,3年的油茶樹木生長平均樹高1.1m,地徑5.1cm,樹冠寬幅1.2m,即可結果收成。
關鍵詞:生態油茶;豐產栽培; 技術試驗
1引言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cl)又名油茶樹、茶籽樹,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為常綠小灌木,葉橢圓形,先端漸尖,圓柱冠形,油茶籽含油量25%~40%,茶油質量好,是中國主要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福建省安溪縣主要的木本油料樹種,具有經濟價值的植物。油茶色清味香,是南方重要的食用油,含維生素E含量高,含有角鯊烯等生理活性成分,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抗疲勞,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加胃腸道功能,對慢性咽炎和預防人體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血管系統疾病有很好的療效。油茶喜光,幼齡期耐陰,萌芽力強,主根發達,屬深根性樹種,枝葉茂盛,花大美觀,耐干旱,在瘠薄酸性的黃紅壤里pH值5.6~6.0均能生長,茶樹壽命長,一般生長壽命在50~80a,其防火效果好。油茶是福建省安溪半林國營林場荒山造林綠化的先鋒樹種。茶樹涵養水源高,能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
幾年來,林場為了發展油料基地,在山竹格工區后山營造良種油茶閩43號,面積10hm2。油茶經過3a的生長,樹高可達1.0~1.2 m,地徑5~6 cm,冠幅生長寬闊1.0~1.3 m。其果皮紅色,果實球形,全果含油率8.63%,是當前福建省油茶最好的優良品種。筆者根據油茶生長特征和生活習性,對栽培的油茶生長狀況進行觀察,發現油茶閩43栽培苗木成活率高,樹木生長快,林木生長良好,據測產油高,果有率8.68%,鮮出籽率45.67%,干籽出油率60.68%,種仁含油率51.41%,冠幅面積年均產油87.96g/m2,年產油能力659.7kg/hm2。為探討閩43號油茶栽培試驗,現將生態油茶豐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2造林技術
試驗地選擇于安溪半林國有林場山竹格工區后山。此地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型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氣候暖和,雨水充足,干濕分明。年平均氣溫20.5℃,降雨量1800mm,空氣相對濕度81 ℃左右,1月份平均氣溫17 ℃,極低溫-1℃,7月份平均氣溫26 ℃,極高溫37 ℃,全年≥10 ℃活動積溫7000℃,無霜期342d。試驗地海拔高度433~468m,坡位下,坡向東南,坡度為18°。造林前林地屬荒地,林地植被芒萁骨、五節芒、烏飯樹。土壤為酸性紅壤,土層腐殖質層一般,肥力中等,pH值5.5~6.0,屬Ⅲ類立地級。適宜良種油茶的栽培,栽培面積10.0hm2。
2.2.1規劃
2011年11月中旬開始對林地規劃,營造優良品種油茶雜優閩43號,株行距2.5m×2.5m,穴規格50 cm×50 cm×40 cm,每公頃栽培1605株。
2.2.2整地
2011年11月下旬開始整地,林地采用劈草,將林地雜物先清除,然后進行挖穴。挖穴采用挖明穴回表土,先把穴面的土壤挖在一邊,再把穴中的紅壤挖在另一邊,然后回表土放在穴中,每穴施0.5 kg過磷酸鈣,與土壤攪拌均勻,再把紅壤挖回覆蓋穴上面,壅成面包型,在一定時間里,使穴中突然發酵,增加孔隙度,能提高土壤肥力,讓種植后的油茶苗木在穴中及時吸收到營養和水分,提高苗木成活率。
2.3.1苗木來源
優良品種油茶雜優閩43號,由福建省華安苗縣圃調入。其苗木規格平均高55cm,胸徑粗0.5cm。其苗木合格,符合國家林業苗木標準化。
2.3.2造林時間
2012年2月下旬,在下雨天后,穴中土壤濕潤,由華安縣苗圃當天起苗,直接運輸到達安溪半林國有林場山竹格工區后山造林地,苗木打黃泥漿(黃泥漿是用94%的黃紅壤細土,5%的黃牛鮮大便和1%的鈣鎂磷攪拌均勻后,加水而制成的泥漿)后造林。
2.3.3造林方法
優良油茶壯苗苗木,植苗造林。栽培時,先把穴中土壤挖一個小坑,再把苗木放在穴中,然后回土一定要栽緊踏實,采用“三埋二踩一提” 栽植。在栽植中,將原來的苗徑在地面上增加2~3cm,再把穴面松土壅成面包型,這些松土能預防長期氣候干旱穴面干燥,苗木枯干;或長期下雨時,穴中不會積水,造成苗木根系腐爛甚至死亡。
2.3.4間種
油茶栽培后,2月底,在油茶幼林地中可套種大豆、木薯、地瓜等農作物,以種代管,待農作物生長成熟收成后,將梗、枝、葉放在油茶幼林穴面上,可減少林地水分蒸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促進林木生長。尤其在一定的時間,農作物的梗、枝、葉腐爛后,可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油茶幼林快速生長。
3經營管理
2012年12月份下旬,在下雨天后,油茶幼林地的穴中土壤濕潤,將原來假植的苗木待未萌芽,移植到個別死亡的苗木穴位上進行補植,避免浪費林間空地,使整片幼林樹木能整齊生長,提高林地使用經濟價值。
3.2.1除草
油茶栽培的當年,在8~9月份是要進行墾復,采用全面劈草,塊狀撫育,把穴面的雜草除掉,將穴面墾除擴穴到80~100cm,松土一般深度8~10cm。然后把林地除掉的雜草放在穴旁邊,這樣能減少林地穴面水分蒸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使穴中土壤濕潤。尤其雜草腐爛后能改良土壤,增加穴中土壤肥力,促進油茶幼樹速生。
3.2.2施肥
油茶栽培撫育后,在油茶樹傍邊,距幼樹25~30cm處挖一個半月彎型小穴,每個小穴施0.5kg的化合肥和0.5kg的尿素,并將細土把肥料覆蓋,預防肥料蒸發,減少肥力,避免影響油茶幼樹的生長。
油茶閩43號茶樹,經過3年的撫育管理,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油茶樹木生長迅速,林木生長良好。油茶樹木基本長高1.1m以上。對一些油茶樹木枝條較密應修剪,讓整株的樹冠枝葉均勻,枝條展開成扇型,且通氣透光,有利于油茶開花結果。
4病蟲害防治
油茶閩43號茶樹,幼樹病蟲害主要有軟腐病、茶梢蛾、象鼻蟲等危害較為嚴重。因此,應預防為主,積極消滅,采取有效綜合措施及時防治。
4.1.1病害癥狀
油茶軟腐病又叫油茶落葉病、葉枯病,主要危害果實、葉、芽和稍,造成大量落葉落果芽稍枯死。
4.1.2發生時間
油茶軟腐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濕度有密切關系,風雨是病原菌近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主要發生在3~6月份和10~12月份,造成油茶落葉危害最大。
4.1.3防治措施
清理病原菌,改善林地環境,可減少病害的發生,對生長過密的油茶樹枝葉要進行修剪,使林內通風透光。用1%溶度的波爾多液噴灑,或用0.8%波爾多液內加0.5%塞力散噴灑;或用50%可濕性退菌特的600~800倍液噴灑一次;或采用50%多菌靈300~500倍液噴灑。也可施1∶10的塞力散或西力生、石灰噴灑一次。
4.2.1蟲害危害
茶梢蛾為主危害油茶的春梢和葉片。油茶一般被危害春梢占萌發梢的30%~40%,嚴重植株達70%~80%,甚至會造成整株死亡。
4.2.2防治措施
在茶梢蛾成蟲開始羽化前,組織人力剪除蟲梢,集中燒毀。保護天敵寄生蜂,利用生物防治,用寄生蜂來消滅茶梢蛾幼蟲。或用千分之一的敵敵畏乳劑500~600倍溶液噴射,或用殺螟松1000倍液消滅葉片中的幼蟲。也可用趨光燈,在茶梢蛾羽化盛期,夜間8~10時,在受害區較高的山坡上,設置誘蟲燈誘殺,均有防治效果,把茶梢蛾消滅。
5林木調查與分析
5.1.1苗木成活率調查
2012年9月份中旬,在油茶閩43號試驗地里設臨時樣地,按三角型對油茶林木成活率進行調查。選取樹木生長良好,林木生長基本均勻,林相基本整齊的地塊,各設3個(A、B、C)樣地,各個樣地抽查面積0.2hm2,在每個樣地內各設3個樣點,各抽100株的油茶林木檢測樹木生長成活率,取3個樣地油茶林木成活率的平均值,然后計算整片林木生長成活率數據(表1)。

表1 油茶造林成活率統計
5.1.2林木生長量調查
油茶閩43 號茶樹,經過3年的經營管理,撫育除草、施肥,林木生長良好。2014年12月份中旬,對優良油茶的林木生長狀況按品字型進行調查。在試驗地里設臨時樣地,選取林木生長基本均勻,林相基本整齊各設3個(Ⅰ、Ⅱ、Ⅲ)樣地,各面積25.8 cm×25.8 cm。在每個樣地各設3個樣點,在每個樣點里抽10株林木生長長勢良好,林相生長基本相同的油茶樹,各取油茶樹平均樹高,平均地徑粗,平均樹冠大值。然后取3個平均數據,計算整片林木的林木生長狀況(表2)。

表2 油茶生長量調查統計
5.2.1苗木成活率分析
油茶閩43號苗木種植后,在林地套種大豆、花生、地瓜等農作物,能提高林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促進油茶生長,提高苗木成活率。當年的9月份,在試驗地內設臨時樣地,按三角形設3個(A、B、C)標準地,各標準地面積0.2hm2,在每個標準地各設3個(Ⅰ、Ⅱ、Ⅲ)樣點,取3個樣點數據的平均值,然后計算成活率的株數數據,優良油茶閩43號苗木成活率平均達99.4%(表1)。
5.2.2苗木生長量分析
幾年來,對油茶雜優閩43號經營管理,于2014年12月份下旬,對林木的生長狀況進行調查,在試驗地里選取林木生長均勻,林相整齊,樹木高低,樹冠寬幅大小差別不大,按品字型設3個標準地,各面積20m×20m。在各標準地里的4個樣點各抽查10株,檢測油茶生長狀況、樹高、樹冠寬幅,取4個樣點里的株數平均值(表2),生態油茶林木生長平均樹高1.1 m、平均胸徑5.1 cm、平均樹冠寬幅1.2m,
6結語
優良品種油茶閩43號引種栽培,經過3年的經營管理,撫育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其油茶林木生長效果良好,該油茶閩43號適應福建閩南地區的立地條件生長。安溪半林國有林場對優良油茶閩43號的栽培,根系發達,長勢旺盛,苗徑粗壯,苗木成活率高,林木生長枝葉茂盛,油茶林木生長良好。2014年就開始開花結果。油茶閩43號產油高,油茶油質量較好,油茶油色美味香,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是優質的營養保健油,純天然的高級綠色食用油,油茶油營養豐富,膽固醇少,又耐貯藏。油茶油是當前人們生活所需的重要食品油之一,發展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余新妥.福建主要造林樹種培育技術[M].福州:福建農林大學出版社,1992:179~183.
[2]蘭思仁.油茶實用技術[R].福州:福建省林業廳,2009.
[3]陳存及,陳火法.闊葉樹種栽培[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342~346.
[4]馮桂蘭.油茶豐產栽培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0(6):75~77.
[5]福建省林業局.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問答[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8:40~45.
Research on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amellia Oleifera
Li Zhaoqing
(AnxiBanlinStateOwnedForestFarm,Anxi362413,China)
Abstract: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amellia oleifera have various requirements which include that the woodland has to be settled on the mountainside, the PH value of soil is from 5 to 6.5,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hould be free of pollution, and the forest should contain the masson pine, Schima superba and Cyclobalanopsis pachylom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the seedling survival rate reaches 99.4%. The Camellia trees grow quite well and after 3 years' management, tending weeding, fertilization and pest control, the forest grows quickly. The average height of 3 years' Camellia tree is 1.1 m, the ground diameter is 5.1 cm and the crown width is 1.2 m, which can be harvested.
Key words:ecological Camellia oleifera;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est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044-03
作者簡介:李朝慶(1960—),男,福建安溪人,農藝師,主要從事林果技術培育工作。
收稿日期:201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