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旺貴
(福建省建陽市林業局,福建 建陽 354200)
茶園套種鄉土闊葉樹的套種成效分析
劉旺貴
(福建省建陽市林業局,福建 建陽 354200)
摘要:指出了建陽市隨著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展開,林農對林地自主種植、自主經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建陽市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與有著茶園文化歷史悠久的武夷山相比鄰,也是建陽市這兩年來快速開茶山建茶園的主要原因。隨著建陽市茶園的不斷開發,本著對茶園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市政府和市林業部門積極鼓勵和引導林農對茶園進行改造,套種一定比例的鄉土闊葉樹。“對林茶復合栽培技術、間作對茶園生態及茶葉品質產量影響、茶園生物多樣性與無公害治理”等,已有多方學者對茶園作了多方位研究,得出結論是肯定了營造多樣性茶園與純茶園更生態更有經濟效益。就茶園套種闊葉樹的苗木大小規格配比的套種經濟成本和經濟收益進行了分析,為建陽市茶農營造生態茶園提供指導建議。
關鍵詞:茶園;鄉土闊葉樹;套種經濟成本和經濟收益
1建陽市概況
建陽市地處閩北山區盆地中部,東經118°12′,北緯27°33′,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無霜期282d,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mm,土壤有紅壤、黃壤,土層深厚肥沃,林地總面積391.38萬畝,占全市土地面積的80%以上,是典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林業市[1]。位于武夷山南麓,建溪上游崇陽溪畔,與“著名的中國茶文化之鄉,江南著名的茶葉產區,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有著茶園文化歷史悠久”武夷山相比鄰。建陽市從2011~2014年4年時間林地新建茶山20954畝,茶山發展迅速。在繁榮林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把生態問題放在首要位置。要引導茶農建設生態茶園首先要讓茶農看到營建成本支出和利益收入。
2套種成本分析
以每畝茶山套種30株銀杏苗,到第二年經補植保留株數30株;總成本構成包括:苗木單價、二次搬運費、栽植工資、死苗補苗成本(施肥和鋤草未列入測算);苗木單價參考南平地區周邊縣市實時單價;為保證種植有一定的成活率,地徑2cm起都帶土球,土球大小一般是取苗木地徑的10倍大,茶山有坡度,陡緩不同,本例是以25°坡度山二次搬運費測算;栽植工資以建陽市實時雇工工資;死苗率數據來源于利用山地培植綠化大苗的建陽水秀園林有限公司、將口元興綠化苗圃和麻沙望桂園苗圃調查數據;成本苗木大小:大苗地徑3cm、苗高1.5m;中苗地徑2cm、苗高1.5m;小苗地徑1cm。
以單一規格大苗套種畝成本達4312元明顯高于其它6種方案,大中苗3種搭配成本在2426~3369元之間、單一中苗和大中小苗1∶1∶1搭配成本在1483~1974元之間。大苗成本中、小苗成本,主要是苗價和補苗成本,苗木地徑越大價格越高山上種植死苗率也高。成本分析見圖1。

圖1 大中小苗不同比例搭種總成本對比
37年后銷售闊葉樹收益分析
從起“林分修復”環境保護作用上講套種的樹木5年內不允許移植, 5年以后可以移植(《2014年福建省造林綠化美化方案》里有要求),所以本例對分析套種銀杏樹的經濟收益定7年, 30株7年全部售出[2~4]。生長測算參考建陽市水秀園林有限公司、麻沙望桂園苗圃、將口元興綠化苗圃培植銀杏等綠化苗生長情況統計數據測算,苗木移植前2年幾乎不見長高長粗,7年有5年的生長期,銀杏苗地徑在5~10cm時年均地徑生長在1.2~1.5cm;售價以建陽市地方價結合南平地區周邊縣市實時價測算銷售額(沒考慮稅收支出)。銷售額分析見圖2。

圖2 出售30株銷售額分析
數據分析套種單一大苗平均售價達550元最高,大中苗搭種比例2∶1、1∶1、1∶2 三種方式,平均售價達517元、50元0、483元居二,而套種單一中、小苗和大中小苗搭種1∶1∶1方式的平均銷售450元、150元、383元較差。平均凈利分析見圖3。

圖3 平均銷售額、平均凈利分析
數據顯示套種單一大苗、大中苗按2∶1搭種的平均銷售額550元、517元但是平均成本144元、112元,降低了平均凈利;而套種單一中苗、大中苗按1∶1、1∶2平均銷售額450元、500元、483元平均成本49元、97元、81元平均凈利401元、403元、402元;以上5種套種方式平均凈利都在400元多;套種單一小苗和大中小苗按1∶1∶1方案平均凈利也有146元、318元。
通過表1可以明顯得知,茶園套種闊葉樹后土壤表層的含水量明顯優于單片的茶山,茶園病蟲害的發病率也明顯降低。

表1 茶園套種闊葉樹前后生態效益的對比
通過表2可以得知,從理論上講,套種銀杏樹比單片的茶山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表2 0.08hm2茶林套種銀杏樹7年的受益比較
4總結
茶樹屬于體積矮小的灌木樹林,所以根系相對要淺,不具備很強的吸收和儲備水分的能力,而茶園泥土表面很少有附著物[5,6]。因此,在高溫環境下,表面的水分很容易被蒸發掉,由于茶樹根系淺難以吸收到更深層的水分,在持久的高溫干旱天氣中,茶山就喪失了自我保護的能力。其二在茶山的生長過程中最難以抵擋的就是霜凍的影響,在清明前后萌發的嫩芽雖然擁有很高的營養含量,同樣也很嬌嫩,遭遇寒冷天氣無疑會對沒有防御措施的茶山造成嚴重的損害。
在茶山中套種銀杏樹能夠有效降低霜凍對茶山造成的損害。有不少實驗基地已經證明了這一理論,因為闊葉樹種的枝葉茂密,在突然的降溫天氣中,能起到小范圍的遮蔽作用。同時闊葉樹對空氣中的冷風有很強的阻隔能力,像一把保護傘將茶山保護起來,從而有效緩解霜凍對茶山的損害。由于闊葉樹種屬于喬木類,喬木的根系通常較為發達,扎根較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茶山涵養水源,對持續高溫造成的茶山缺水起到緩解作用。
所謂的生態效益指的就是對生態環境、自然環境帶來正面積極的意義。根據上述案例可以表明,如果建陽市的茶樹林能夠大面積推廣,對建陽市的生態系統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改善日益惡化的環境,也能夠提高廣大茶農的經濟收入。而且套種闊葉樹對環境也能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讓茶園顯得生機盎然,同時也有利于解決建陽茶園病蟲害問題。因為在茶園套種闊葉樹對茶園的生態結構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增強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降低茶園發生病蟲害的概率。
雖然有不少案例表明在茶園套種鄉土闊葉樹能創造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但不能忽略套種方法對套種結果的影響,對闊葉樹進行合理的套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進行合理的套種,筆者根據套種經驗總結出如下幾條:①選擇耐旱的鄉土闊葉落葉喬木;②茶山套種鄉土闊葉樹苗選取套種地徑2cm高1.5m苗和地徑3cm、2cm高1.5m兩種苗按1∶1、1∶2搭種;③每畝茶山套種60株,地徑1cm的小苗占50%,地徑2cm、3cm 的大中苗占50%,大小苗隔株種。7年后移植大中苗再植入相應數量的小苗,循序漸進長此以往達到以樹養茶以樹護茶,使得茶山茶園生態永續健康發展。
5結語
綜上所述,若本文所使用的技術得到進一步的論證和推廣,那么該項技術不僅能夠為茶農創造更多的經濟受益,同時對生態環境也能起到一定的美化和改善作用。

因此,也希望有關部門能給予更多的幫助與扶持,積極進行實驗推廣,盡早實現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丁敏,倪榮新,毛軒平.馬尾松林下套種闊葉樹生長狀況初報[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2,29(3):463~466.
[2]謝立西.馬尾松下套種闊葉樹異齡林混交實驗[J].廣東科技,2011,20(16):101~102.
[3]孫冬婧.間伐和套種闊葉樹對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物種多樣性及地力的影響[D].南寧:廣西大學,2011.
[4]陳貴明.淺談鐵觀音茶園套種降香黃檀技術試驗[J].綠色科技,2013(9):129~130,131.
[5]趙巨棟.推廣茶園套種珍貴樹種構建生態文明家園[J].中國農業信息(上半月),2014(4):258.
[6]王梅玲,郭雅玲,康水淺等.老茶園套種佛手品種的改種試驗與效益分析[J].福建茶葉,2004(2):5~6.
中圖分類號:S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120-03
作者簡介:劉旺貴(1962—),男,福建建陽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鄉(鎮)林業工作站營林工作。 彭佩花(1978—),女,云南瀘水人,主要從事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02 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