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紅
(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園林中常用地被植物的品種比較研究
張安紅
(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摘要:分析了地被植物的生態作用及經濟價值,以高羊茅、馬蹄筋、百慕大草、三葉草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品種比較,以期為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草坪;地被;三葉草;高羊茅
收稿日期:2015-06-25
作者簡介:張安紅(1982—),男,江蘇泗洪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古典園林與現代風格園林的結合與發展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編號:1674-9944(2015)09-0105-03
1引言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叢密集、低矮,覆蓋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塵土、凈化空氣、減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觀賞和經濟價值的植物,不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還有一些適應性較強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近年來園林綠化中地被植物被廣泛地使用,使用的品種很多,尤其是草坪等地被植物,對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水土流失,營造優美的綠化環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綠化工程的大面積開展給了設計者更多的發揮空間,各類新老品種的草坪、地被不斷地被引入蘇南地區,豐富了綠化景觀,為周邊的區民生活提供了散步、休閑、娛樂的室外空間。同時,地被植物不僅能提供給人類所需的氧氣,還可以固土保水,吸收灰塵、噪音,凈化環境。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地被植物的作用也更多地被人們重視、利用。
2常用地被植物分析
高羊茅屬禾本科地被植物,按功能用途分為草坪型(觀賞)、牧草型(作為牧草飼養牲畜),性喜寒冷潮濕、溫暖的氣候,在肥沃、潮濕、富含有機質、pH值為4.7~8.5的細壤土中生長良好。高羊茅大量應用于運動場草坪和防護草坪。在江蘇省蘇南地區近年常用的地被品種中,高羊茅草坪在蘇南地區的使用自20世紀90年代末較為常見,通常采用草坪鋪植的方式,也有籽播方式。其具體的優點是成型效果好,四季常綠,覆蓋效果好,耐踩踏,秋冬季養護省心,抗病性較強。缺點是夏季生長速度快,需經常修剪,地下害蟲較多,需防治,近看平整度較一般,再生能力較差,成片枯死后會形成缺棵現象,不易長滿。夏季高溫時,高羊茅處于休眠期,葉色較暗,開花結籽現象明顯,會影響一定的綠化景觀效果。使用中一般是突擊的工程,對工期要求較緊,急于出效果的工程。主要作用實例如蘇州園區的高速公路入口主干道兩側綠化(圖1)。
馬蹄筋又叫金錢草,是旋花科馬蹄筋屬多年生草本,為優良的觀賞型地被植物,有較多的匍匐莖,節間著地即可生根,葉片小,呈馬蹄狀;花淡黃色。生長底矮,致密;持綠期較長;侵占性極強;耐熱;耐蔭濕。冬季溫度在-8 ℃時,馬蹄筋仍能安全越冬。它又能耐一定的炎熱和高溫,在42 ℃時,能安全越夏。一旦建植成坪便旺盛生長,顏色翠綠,景色宜人。馬蹄筋對土壤無特殊要求,只要不積水即可。馬蹄筋在蘇南地區使用較多,主要的優點是:整體平整度好,抗病性強,生長快,不需要經常修剪,緊貼地面,服貼程度較好。缺點是雜草明顯,蟲害多,匍匐生長快,會生長到其它品種地被中影響整體美觀。蘇州園區在2003年左右使用較多,中新路隔離帶種植較成功,道路綠化中常見其身影,后因容易生長到其它品種當中形成混雜,蟲害嚴重,管理不方便等諸多因素,逐漸被其它品種取代(圖2)。

圖1 高羊茅

圖2 馬蹄筋
百慕大草屬于暖季型草坪,葉片質地中等細膩柔軟,密度適中,根系發達,生長極為迅速,耐旱耐踏性突出,所建成的草坪健壯致密,雜草難以入侵。現在使用較多的矮生百慕大草坪是狗牙根草(百慕大)與非洲狗牙根草雜交,在其子一代的雜交種中分離篩選,從而得到一種貼地生長,草坪平淺的改良品種,被廣泛適用于園林綠化、運動場地、高爾夫球場。主要特點:葉片柔軟、生長迅速、草坪平淺、耐旱耐踏突出。景觀用途:公園開放式綠地,公路綠化帶、運動場。耐旱耐踏性較強,喜溫暖濕潤環境,適合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江蘇、安徽等地氣候。使用實例有2003年的蘇州園區鐘南街道路兩側綠化工程,2013年蘇州吳江區太湖新城部分綠化工程。采用較多的是矮生百慕大(圖3)。

圖3 百慕大草
三葉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性強,氣溫降至0 ℃時部分老葉枯黃,主根上小葉緊貼地面,停止生長,但仍保持綠色。因此,綠期很長。對土壤要求不嚴,可適應各種土壤類型,在偏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喜溫暖、向陽、排水良好的環境。干旱情況下生長緩慢,高溫季節有部分枯死現象。耐修剪、耐踐踏,再生能力強,修剪后10 d內可長出更新小葉。高強度踐踏或碾壓后,3~ 5d即可恢復。在強遮蔭的情況下易徒長,造成生長不良。抗有害氣體污染和抗病蟲害能力強(圖4)。

圖4 三葉草
白三葉草植物低矮,高30~40 cm。直根性,根三葉草部有與根瘤菌共生的特性,根部分蘗能力及再生能力均強。分枝多,匍匐枝匍地生長,節間著地即生根,并萌生新芽。復葉,具三小葉,小葉倒卵狀或倒心形,基部楔形,先端鈍或微凹,邊緣具細鋸齒,葉面中心具“V”形的白暈;托葉橢圓形,抱莖。于夏秋開花,頭形總狀花序,球形,總花梗長,花白色,偶有淡紅色。邊開花,邊結籽,種子成熟期不一,種子細小。三葉草生活力強,植株矮而匍匐,耐刈割,又具自播能力,所以覆蓋效果好。由于有固氮能力,對肥料要求不多。但在久旱不雨時,要注意及時澆水抗旱。葉叢低矮,開花多,綠色期長,常用于綴花草坪。也可單播用作開花的植被,常用于斜坡綠化,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白花三葉草植株低矮,高度僅30~40 cm,所以一般不需割草。但其又耐刈割,刈割后能很快地恢復覆蓋的效果。使用實例是2001年的蘇州園區滬寧高速入口東段,成片種植和播籽于意楊林中,遠觀效果很好。面積達8萬 m2。
紅三葉草白天開花,花瓣為五瓣,晚上花朵收攏成一束;經對比發現在春夏之交開放之后莖葉開始枯黃直至枯萎。莖直立或斜升,圓而有凹凸縱紋,高60~100 cm。小葉上有淺白色V形斑紋,喜濕潤溫暖氣候,較耐旱、耐寒。適宜于排水良好、富含鈣質的粘性土壤生長。生長周期一般為2~6年,在溫暖條件下,常縮短為二年生或一年生。紅三葉為長日照作物,日照14h以上才能開花結實。因植株較高,在園林中使用地被已不常見,使用實例有2002年蘇州園區滬寧高速公路入口連接線的西段綠化工程,使用面積達75 000 m2。后因植物長勢太高,成片種植密不透風易生病害,斜紋夜蛾侵襲嚴重,被其他品種更換。在后幾年的綠化施工中很少再見使用,未被廣泛推廣(圖4)。
在近年蘇南地區的混播草坪中,百慕大混播黑麥草的種植做法已被廣泛采用,效果較好,能滿足較高的使用要求。黑麥草須根發達,但入土不深,叢生,分蘗很多,種子千粒重2 g左右,黑麥草喜溫暖濕潤土壤,適宜土壤pH值為6~7。該草在晝夜溫度為12~27 ℃時再生能力強,光照強,日照短,溫度較低對分蘗有利,遮陽對黑麥草生長不利。黑麥草耐濕,但在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過高時不利于黑麥草生長。混播時注意播種時間,黑麥草播種時間在蘇州地區以10月1日播種為宜,前后7 d左右。播種前將百慕大草坪修剪至最低,播后每天輕灑水兩遍保濕,7 d即可發芽。使用實例是蘇州吳江區230省道兩側綠化,太湖新城大堤景觀綠化工程,吳江區政府南廣場綠化等(圖5)。

圖5 百慕大混播黑麥草
3結語
在現代風格的園林中豐富的地被植物給我們帶來了寬敞的活動空間,良好的通透視線,起到了色塊及喬灌木所代替不了的效果。在水資源充沛的沿海城市,豐富的地被植物品種越來越多地被地產園林及公共綠地所采用,提升了綠化美化的層次感。良好的生態系統少不了地被植物,固土保水防風沙等功能的實現更少不了地被植物,我們有理由相信,地被植物在今后的園林發展中前景會更好。
致謝:蘇州環藝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吳江太湖新城市政公用局,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蘇州景原工程設計咨詢監理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董三孝.園林工程建設概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陳祺.園林工程建設技術叢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3] 陳祺.園林工程建設現場施工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