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
[摘 要] MOOC的出現引起了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對生態圖書館讀者服務也帶來挑戰,但MOOC與生態圖書館讀者服務卻是矛盾統一體,統一于生態圖書館的人本理念,生態圖書館在人本理念下應加強對MOOC的利用。
[關鍵詞]MOOC;生態圖書館;讀者服務;人本理念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41(2015)06-0047-04
生態圖書館的出現是信息傳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和社會發展理念不斷進步的共同結果,是圖書館實現信息傳播和社會教育功能的職責要求。由于生態圖書館“新世紀之初才真正開始受到國內學界關注”[1]30,目前有關“生態圖書館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1]29。盡管如此,學界對生態圖書館應用生態學原理、技術、方法等來研究圖書館功能拓展,適應生態文明發展趨勢的需要已經取得共識,生態圖書館作為與“傳統圖書館、電子圖書館并列的一種形態”以及“電子圖書館發展的高級階段”[2],已經具備自身的一系列特質,包括系統特質、開放特質、整體特質、個性化特質等,并在圖書館建設實踐中得到了應用,且其追求實現的“人本”價值理念已經成為引導生態圖書館發展的終極目標。然而MOOC(全稱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國內學者一般譯成“慕課”,即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的出現因其“以最快捷和最廉價”的方式改變了學習者的學習模式,從而弱化了圖書館的信息提供功能,對圖書館事業發展提出巨大的挑戰[3]19,進而也給生態圖書館讀者服務帶來了新的問題。本文正是在MOOC環境下辯證分析了MOOC 技術與生態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關系,努力找出兩者的結合點,認為MOOC技術是服務生態圖書館建設的一種新的技術手段,生態圖書館人本理念引領MOOC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1 MOOC現狀、特點及對生態圖書館的影響
1.1 MOOC現狀與特點
MOOC于2012年在全球興起,2013 年成為中國“慕課元年”。MOOC作為教學模式的重大革新,按其運行方式可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cMOOCs 和 xMOOCs。cMOOCs 是共同愛好者的合作學習模式,xMOOCs則是傳統的課程學習模式,而xMOOCs由于采用公司化運營手段,能為學習者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其受益面遠超cMOOCs。當前,支持MOOC運行的主要是三大平臺Coursera、edX 和 Udacity,且前兩個已經進入我國。2013年5月,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引入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加入 Coursera,隨后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均與 Coursera 簽訂使用協議?,F在北京大學有10門課程通過Coursera向全球在線開放,5門課程通過edX向全球在線開放,而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也通過MOOC平臺向全球學習者在線開放課程[4]313—314。MOOC具有如下特點:1)大數據。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已將21世紀從過去的GB時代帶入TB的大數據時代,現今大數據正以幾何級數高速增長,反過來又引發了信息傳播手段的變革。MOOC正是大數據時代催生的產物,它以傳播信息(或者數據)為基本使命,卻以其超大規模引起了教學模式的革命,“一般情況下,慕課所面對的學生多達幾十萬人,遍布全球各個角落”[4]315。2)高度開放。MOOC平臺上大部分課程是免費提供,而且學習者基本不受以往教育水平和經濟條件限制,只要會上互聯網就能隨時參與學習,這就打破了學習者的時空限制,使MOOC具有高度開放性,這也是MOOC競爭力的核心所在。3)學習手段廣泛。MOOC學習者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交流的,因此網絡電子郵件、QQ、在線聊天、博客、微博、手機微信等都成為MOOC學習者學習交流的常用手段。4)教學互動更緊密。MOOC的公開性和廣泛的受眾性,本身就能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使信息傳播者(教師)必須保證所傳播信息的質量能夠得到受眾(學生)的滿意,這就要求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從而使MOOC平臺上的教學互動更加緊密。
1.2 MOOC對生態圖書館的影響
1.2.1 MOOC帶來挑戰。MOOC首先沖擊了高等教育模式,進而影響到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給生態圖書館讀者服務也帶來了新問題。由于MOOC通過互聯網完成信息傳播,且其能實現大數據效果,因而對生態圖書館系統平衡會帶來直接影響。原本系統內部結構關系因這一新的技術因子的作用而導致其他如紙質文獻、電子文獻因子等利用率下降,從而發生新的結構調整,加之MOOC可以越過圖書館直接利用互聯網實現教學活動,以及MOOC信息提供者可以自行提供學習者所需的學習資源,諸如“軟件、參考書、文章、數據庫等”[3]19 ,從而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生態圖書館的現有外部環境,這也必將給生態圖書館整體功能帶來沖擊。所以有學者以大學圖書館為例提出:“在MOOC環境下,大學圖書館前景陰暗,也許沒有人需要圖書館”[5]。
1.2.2 MOOC提供機遇。生態圖書館作為圖書館的高級發展形態,信息技術創新和利用是不可缺少的內在生態動力因子,而“幾乎每一項新信息技術的出現,都能引起圖書館界的極大關注并推動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升級”[6]。 MOOC首先促使生態圖書館系統內部結構升級和服務方式轉變。圖書館按MOOC需要,應主動為MOOC課程教學提供高效能信息資源因子,從輔助學習角色向參與學習角色轉變。此外,由于MOOC與所處環境形成新的外生態,這必將促進生態圖書館服務范圍進一步拓寬。MOOC平臺突破時空界限和學習者學歷限制,使生態圖書館能夠充分利用系統內部信息資源優勢,為廣大的MOOC學習者提供更廣泛的服務,使生態圖書館從利用MOOC技術服務衍生出圖書館MOOC子系統,從而增強生態圖書館的整體功能。
2 MOOC技術與生態圖書館讀者服務統一于人本價值理念
MOOC與生態圖書館作為新生事物對21世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均可能會帶來重大影響,盡管MOOC與生態圖書館自身發展存在矛盾,但技術進步從來都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中介,圖書館事業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圖書館發展史本身就是技術進步、管理創新的歷史[7]。因此,MOOC技術與生態圖書館建設是一對矛盾統一體,統一的重要表現就是以讀者為重的人本價值理念。
2.1 功能取向
信息時代MOOC和生態圖書館都可看做是新的信息傳播途徑和手段,但無論是MOOC改變教學模式還是生態圖書館轉變信息傳播理念,兩者的功能取向是一致的,都通過“將信息資源以最快捷和最廉價的方式提供給所需要的人”[3]19來滿足學習者和用戶的需要,MOOC的技術進步與生態圖書館的先進理念在以人為本服務理念上實現統一。
2.2 價值屬性
生態圖書館作為生命有機體,需不斷與外部環境交換信息與能量,才能實現新陳代謝,達到系統的生態平衡。MOOC作為生態圖書館存在的自然屬性因子,首先改變的是生態圖書館外部環境條件,促使生態圖書館系統的自然屬性功能得到提升,進而影響到生態圖書館社會屬性的發揮。然而生態圖書館的自然屬性受社會屬性調控,它們又共同受人本理念引導,所以MOOC與生態圖書館統一于“人的生態”,即館員生態和讀者生態。
2.3 特質體現
MOOC打破時空界限,最大限度滿足學習者需要,這個開放性的特點成為信息技術高度發展情況下其最大的競爭優勢,而生態圖書館的開放特質要求其主動適應外部生態環境的變化,從而及時調整內部生態結構,以升級后的新功能適應環境變化,達到新的生態平衡。因此,MOOC與生態圖書館間不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生態圖書館不能被動適應MOOC挑戰,來鞏固圖書館已有的陣地,而是要使MOOC為我所用,共同引領于生態圖書館讀者至上的人本理念。
2.4 時代需求
MOOC與生態圖書館同處于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大數據時代,同是信息傳播媒介,同樣承擔高效、高質服務學習者獲取信息需求的責任。由于圖書館在現代信息領域被賦予科學保存和管理文化遺產的職責同時,又肩負著滿足人們獲取文化信息需求的責任,圖書館在保證收藏文化遺產功能的基礎上,管理工作的方向正逐步由書本位向人本位轉移[8]。 而生態要素的創新(MOOC的出現)又是大數據時代圖書館[HJ1.8mm]生態指標體系中以人為本價值觀的重要要求之一[9] 。 所以,MOOC與生態圖書館在大數據時代同樣統一于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3 生態圖書館對MOOC的利用
MOOC與生態圖書館構成矛盾統一體,從而形成合力不斷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在這對矛盾中,生態圖書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MOOC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態圖書館應積極利用MOOC為讀者服務。
3.1 樹立生態MOOC觀
生態圖書館是遵循生態規律運行的有機體,其生命力在于能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實現自身生態系統的內外平衡。對MOOC而言,則是要把這一網絡信息技術應用的產物吸收到生態圖書館系統內部,成為系統本身的一分子,進而使其同系統內其他因子展開互動,實現系統內外新的平衡。也就是說在生態圖書館中,MOOC的應用是為了使圖書館與讀者在更高服務水平上達成和諧,讓讀者能更好地從MOOC所帶來的信息中得到滿足,這就要求生態圖書館中其他因子配合MOOC,實現MOOC對信息的組織和再生能力,讓MOOC成為知識生成的智能因子,成為館員和讀者和諧互動的生態平臺。
3.2 創造優質的MOOC生態資源平臺
MOOC應用于生態圖書館,從其前景看很可能成為生態圖書館系統起重大影響的生態因子。因此,從生態圖書館適應外部環境變化,提升整體性功能角度出發,生態圖書館系統內其他生態因子、子系統之間以及他們與MOOC之間應協調配合,共同為MOOC作用的發揮,合力創造優質的生態資源平臺。1)拓寬網絡協作范圍,擴大共享資源。這方面可通過建立國內圖書館聯盟甚至與國外圖書館合作,來為MOOC平臺提供全國甚至國外最新、最重要的信息資源。2)爭取MOOC信息資源提供者和MOOC平臺運營商以及其他信息機構(科研單位、出版機構等)的支持與協作,盡最大可能降低信息資源獲取成本,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享。3)打造圖書館外圍信息服務網絡,廣泛利用各種信息傳播手段。圖書館要調整網絡信息服務方式,使MOOC學習者在自由支配的任何時間都可以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完成MOOC學習目標。4)提高館員服務MOOC學習的能力。館員是影響MOOC平臺效能高低的重要主觀因素,因此館員必須知曉MOOC運作流程,能為MOOC學習者遇到的問題解答提供正確的信息途徑。[HJ2.1mm]
3.3 為MOOC信息傳播者消除圖書館系統外部干擾
無論是MOOC信息進入圖書館,還是圖書館主動接受MOOC信息服務讀者,都需要圖書館的外生態環境和諧通暢。因此,圖書館要為MOOC信息提供者努力創建優良的外生態環境。1)“館員介入MOOC的最重要角色可能是在公開網絡環境下解決教學和資源的版權問題?!盵3]20為此,要幫助MOOC制作者和MOOC平臺提供商明晰知識產權關系,盡可能為MOOC制作者獲取免費資源。2)為MOOC制作者主動排除學科信息障礙,輔助他們獲得完整準確的信息資源。3)目前由于MOOC平臺基本是在課程學習完結后,即將學習資源包括教學視頻、作業等下線,這不利用學習者對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因此,圖書館要為MOOC學習者保存信息,這一方面是圖書館功能之一,另一方面能使館員與MOOC學習者之間達成良好的生態互動關系。
3.4 為MOOC學習者疏通進入圖書館系統內部渠道
MOOC平臺雖然打破了時空界限,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多自主選擇權,但實際情況是當前“MOOC學習者數量巨大且參差不齊,所提出的問題零碎、面廣且難度深淺不一”[10]。 因此,必須為MOOC學習者進入圖書館學習疏通渠道,使MOOC學習者在圖書館生態系統內與其他生態因子達成和諧,完成學習任務。1)MOOC學習者為能加強學習效果,常需要參考課程之外的信息資源,而這些資源靠學習者或MOOC 信息制作者如教師提供,很難滿足,結果造成MOOC 學習者的被動,因此,圖書館可借助自身資源優勢,為MOOC 學習者提供信息導向。2)及時準確了解和掌握MOOC學習者通過MOOC平臺學習反饋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做到圖書館與MOOC間的“知彼知己”,從而更方便快捷地滿足MOOC學習者的學習需求。3)做好圖書館MOOC平臺學習的社會宣傳工作,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宣傳單冊、海報等傳播媒介,以公益廣告、新聞報道等形式向MOOC學習者宣傳圖書館的MOOC平臺資源,吸引更多讀者成為MOOC學習者。4)館員與讀者互動,主動權往往在館員一方。因此,為使館員與MOOC讀者間實現生態平衡,圖書館還要對讀者進行MOOC平臺使用等信息技術方面的教育,提高MOOC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包括發現、獲取、使用、評價信息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 著.生態圖書館定位的思考[J].現代情報,2014(4).
[2]黃建年.關于生態圖書館的幾點思考——兼與傳統圖書館、電子圖書館比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1):63.
[3]劉麗萍.慕課時代大學圖書館的挑戰、機遇與對策[J].圖書館學刊,2015(2).
[4]陸賽茜.慕課的發展現狀與前景[J].新媒體與社會,2014(1).
[5]Barnes C.MOOCs.The challenges for academic librarians[J].AustralianAcademic &Research Libraries,2013(3):163—175.
[6]胡小菁.云計算給圖書館管理帶來挑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7—12.
[7]徐 妹.數字圖書館技術生態協同演化機制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7):38—42.
[8]黎 娜,閏姍姍.圖書館生態模型構建及應用[J].圖書館界,2009(4):22—24.
[9]劉學平.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生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圖書館,2011(6):13.
[10]Wu K.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age of MOOC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3(3):576—587.
[收稿日期]2015-10-05
[作者簡介]趙 晶(1978—),女,館員,黑龍江省綏化學院圖書館,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