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
老肖的幸福人生
劉迎春

五月初的一個夜晚,我們在老肖的房子里小聚,趁著融融月色,徐徐清風,我們將桌子搬到了室外,幾碟小菜,三、五好友,對酒當歌,對月吟誦,有蘇子風范,更有李謫仙之神韻。葡萄結穗,清香四溢;絲竹助興,不知今夕何夕。酒酣耳熱之際,有友嘆曰:“五柳先生生不逢時也,桃源何處尋?正在此地也。”大伙兒連忙稱道是也。
此地為卡孜庫勒村二、三小隊的大棚基地處,連綿起伏的大棚似波濤洶涌的大海,蔚為壯觀。主人便是大伙兒親切稱呼為“老肖”的肖尊日老大哥。老肖五十開外,黝黑敦實,河南安陽人氏,當過兵、村支書,后單槍匹馬地來新疆闖蕩。他掘的第一桶金是在哈密種大棚,第二桶金是在鄯善迪坎鄉搞建筑蓋房子,第三桶金便是現在的葡萄大棚了。
說起葡萄大棚,老肖有很多話要說。
他說,在大棚里種植葡萄,這純粹是一門技術活,當初之所以選擇種大棚,他是有點猶豫不決的,因為那時他干建筑干得正是風生水起的時候,轉行種葡萄,是有點把握不準。在當地鄉政府領導再三勸說下,他才下定決心,種葡萄大棚。
他又說,既然要干,就要干好,這是老肖的性格。葡萄大棚的種植,首先就要學好栽培技術和選好種苗,在這方面,老肖可是費了大心思花了大本錢的。他三上北京,找專家學技術。試想一個土里土氣的鄉下佬,在首都街頭那么一站,身份立刻暴露無遺,更何況在知識分子、專家成堆的中國農科院?好在中國的知識分子還保留著那么一點點優秀的人文關懷,在他幾次誠懇的求學下,一位專家終于同意了他的請求,不僅教給了他的葡萄栽培技術,還幫他因地制宜地選好了品種。專家說,吐魯番雖然是一個適宜種葡萄的地方,但如果種當地品種的葡萄,肯定沒有優勢,也不需要種在大棚里,要種有特色又適宜當地環境氣候的品種。在專家了解清楚這里的自然環境之后,給他推薦了一種美國的葡萄品種,名字叫“維多利亞”,也正是這個“維多利亞”,讓老肖受益無窮。專家就是專家,老肖是一個尊重知識的人,他學成回來后,嚴格按照專家的要求種植、管理葡萄大棚,不敢有絲毫懈怠。“維多利亞”這個小公主,在老肖精心的培育下,茁壯成長起來。
他還說,種植葡萄三年了,今年葡萄也掛果了,而且是相當的多,算是一個豐收年。這葡萄也真爭氣,一串一串,一嘟嚕一嘟嚕的,看著讓人心歡。付出的汗水沒有白費,這條路算是走對了。
老肖名頭不小,在清一色的維吾爾村里,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他。何也?人緣極好唄。老肖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他們的生活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老肖是一個隨和的人。上至七老八十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小孩,他都能與他們談得來,聊得開,他是村里的百事通,我們剛到村里的時候,村干部就向我提起過他,“尤達西,我們這里有個名人,好的不得了,到時帶你去認識。”我連忙說好,在他們的稱贊聲中,我知道了老肖的名字。
老肖是個樂于助人的人。附近鄰居有什么困難,他總是樂于幫助,比如給五保戶蓋房子、支助貧困學生、贊助鄉、村開展公益活動等;又比如種植葡萄大棚,他把學到的技術無私地傳授給了維吾爾族鄰居,如今,在他的帶動下,那幾個學到技術的鄰居也開始種植大棚了,老肖為他們免費提供了種苗,那些大棚的葡萄長勢也非常的好。
老肖是個十分重情的人。常年離家在外,想念家鄉、思念親人是很自然的事。無條件時,只能在心里默默牽掛;有條件了,那當然是另一番情景了。他將老伴帶到了身邊,過著夫唱婦隨的愜意的生活。這還不夠,他還要想聽更多家鄉人的鄉音,他又將家鄉十幾名老鄉帶了過來,跟他們一起勞動,生活,茶余飯后,老鄉們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唱幾句老家戲曲,吹幾曲民間小調,還原他們家鄉的生活場景,日子過得十分的滋潤,難怪老肖像個彌勒佛似的,整天樂呵呵的。
正因為此,老肖被卡孜庫勒、個人。我想這才是名至實歸的榮譽。
小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