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朱曉玲(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
?
新疆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研究
王靜靜,朱曉玲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資源匱乏、生態惡化導致人類的生存成本越來越高,傳統工業模式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現在提倡閉回路流程模式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尤其是在新疆經濟落后,生態脆弱的的環境下,工業走循環經濟之路的趨勢勢不可擋。
關鍵詞:新疆;工業;循環經濟
1.1 循環經濟發展基礎
新疆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綠洲生態環境很脆弱,決定了新疆不能采用依賴資源的傳統工業化模式。在今后經濟發展中,新疆既要推進工業化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縮小與內地經濟發展差距,又要解決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問題。目前,新疆的循環經濟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僅在部分企業和局部領域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2 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的開展
2004年6月,新疆環保局通知要求全疆各地區至少要建立一個具有新疆產業特色循環經濟試點單位。2005 年 1 月,全區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增加到八個。2007年11月,新疆發改委會同相關廳局聯合下發《關于組織開展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的通知》啟動了新疆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這批循環試點工作總共包括29家單位,給全區的循環經濟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新疆第四批循環經濟試點方案啟動。被發改委列入此次試點的共有4個縣(市)、7個園區和19家企業。在試點期間,所有單位將減量、集約和再利用等思想融入到循環經濟的工作中的各個環節中,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為新疆循環經濟的發展起了帶動作用。
2.1 新疆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低
新疆的循環經濟總體水平低,雖呈現上升的勢頭但上升緩慢,上升的緩慢主要還是因為新疆的循環經濟發展還處于初期的摸索階段。新疆經濟水平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新型工業化水平很低,工業的“三高一低”特征顯著,工業化水平仍處于初期階段。新疆大多為中小型企業,實力比較弱,機器設備和技術水平落后。融資能力差,資金的大部分用來擴大再生產,對技術的投資有限。眾所周知,新疆的地域遼闊,經濟活動圍繞綠洲分布,離國內外各市場很遠。無論是疆內之間運輸還是運往疆外,成本都比較高。使得企業效益受損,所以新疆發展循環經濟的動力不足。
2.2 環境和經濟發展不平衡
新疆重工業比例很高,清潔能源占總能源的比率小,不到 3 %,經濟中的人均 GDP,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的人均收入增加都很快,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但是與之對應的能耗,水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等因素增減緩慢,這就可以映射出有些企業還沒從傳統的線性的經濟增長觀念中走出,環境污染和環境破環還沒有很好的內部化,所以一些企業對環境治理和污染減排還缺乏必要的動力和監管,從而造成了新疆循環經濟發展各方面發展呈現參差不起,阻礙了新疆循環經濟的飛躍。
以完善紡織、食品、能源等主導產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構建“縱向延伸、橫向耦合、區域共生”的循環經濟體系。
3.1 紡織業循環經濟模式
依托師市180萬畝國家優質棉基地,抓住國家紡織產業振興規劃政策支持和承接東部紡織產業轉移的機遇,引進重點服裝知名品牌,注重服裝設計和市場營銷,提高服裝產業產品附加值,發展精品服裝產業。以發展棉、麻、化纖三紡混合為方向,引進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注重生產過程“三廢”和邊角料綜合利用,重點發展棉紡、針織產業,著力構建阿拉爾棉紡產業集群,推進印染、織布、服裝業的發展,進一步精煉油、棉漿粕、粘膠絲等產業鏈。將阿拉爾經濟開發區打造成南疆重要的優質棉紗、棉紡織品和服裝高端化生產基地。利用棉籽殼生產食用菌,建立菌菇培養基,使農業廢棄物資源得到充分的綜合利用。
3.2 食品業循環經濟模式
圍繞紅棗量大質優的優勢,大力發展紅棗深加工,積極延伸紅棗產業鏈,加快紅棗加工項目的布局和建設,提高紅棗就地加工率;圍繞果蔬業優勢,大力發展濃縮果蔬制品。對食品生產的廢棄物加強綜合利用,推進果渣綜合利用生產果膠、飼料,蘋果核生產蘋果籽油等項目的建設,將阿拉爾經濟開發區打造成南疆重 要的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依托燕京啤酒在內地的生產基礎,建立啤酒加工產業鏈,堅持污染物“零排放”的原則,采用清潔工藝。
3.3 能源工業循環經濟模式
以能源作為整個園區的支撐,實現集中供熱。堅持多種能源替代,在煤電為基礎的同時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發電,充分利用阿拉爾地區的優勢資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4.1 狠抓落實,完善政策制度
完善新疆循環經濟相關政策法規體系。積極引導企業抓好清潔生產,通過開展示范、試點項目建設,鼓勵企業向規模化、清潔化、科技化方向發展。推動園區循環經濟工作的進行,構建企業內部小循環、園區中循環和新疆社會大循環。
4.2 創新驅動,建立技術支撐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實行傾斜政策鼓勵印染企業引進新技術,支持企業與現代紡織研究院等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進行合作開展技術工藝的創新,加大技術改造的投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技術、資金、人才與生產制造的對接和有機結合。
4.3 拓寬渠道,提升融資環境
要堅持多元化融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調動社會投入的積極性,努力拓寬籌資渠道,為園區循環經濟改造資金需求提供金融保障。
參考文獻:
[1]俞金香.我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問題研究[J].蘭州大學,2014(05).
[2]陸學,陳興鵬.循環經濟理論研究綜述[Z].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06).
作者簡介:王靜靜(1994-),女,新疆塔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發展。
課題來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2XJY004)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