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勤國
廈門市集美區康城小學(以下簡稱“康小”)是一所薄弱的農村完小,一是薄弱師資(缺編多,老教師多、骨干教師少、基礎學科教師少);二是教師教學自主自覺意識觀念薄弱(安于現狀,競爭意識淡薄,缺乏求真務實精神)。同時學生“雙習慣”(學習和行為習慣)養成基礎也比較薄弱。面對這樣的狀況,“康小”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不斷提煉“康小”精神,有力地推進學校快速發展,走出特色辦學之路。
一、康城一個家,提升凝聚力
“康小”成立之時,學校提出:“康城是我家,你我齊建家。”一是夯實建“家”的物質基礎,解決教職工后顧之憂。新校開辦之際,百廢待興。我們找準位置,建臨時食堂,為每位教師添置一張床,安排辦公室、辦公桌,配置新電腦,搭車棚等等。二是提升建家的精神基礎,實施“五個一”行動。即一場校本培訓;一張全家福;寫上一句自己對教育或生活的感言;一場交流;一場志愿者服務。“康城是我家”凝聚了全體教職工的智慧,順利完成前場小學異地搬遷任務,學校事業發展規劃科學合理,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教育教學工作扎實有效,努力培育藝術特色,安全工作穩定有序,后勤保障有力,學校和社區共建工作實效顯著。
二、師生同成長,提升轉化力
1.確立師生同成長規劃指導思想。學校的辦學愿景:學生健康快樂和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是學校辦學的最終追求。根據辦學愿景和學校現狀,學校把“一個也不能少”“充分挖掘每個師生的閃光點”“將所有人的所有優點都匯聚在一起”等作為師生同成長規劃的指導思想,并分類指導,分層實施,為每個師生的發展規劃“量體裁衣”,以體現“青年之勇”“中年之養”和“老年之講”。
2.提升轉化力。學校的做法:一是理論先導,形成自覺自主的學習氛圍;二是實施“軟硬兼施”計劃,開展練字育人活動;三是師徒帶教,同課研究,提高課堂效率;四是專家引領,請進走出,為此涌現出一批后起之秀,在市、區各項教學比賽中脫穎而出;五是開展讀書沙龍,提升品位;六是以藝術教育特色引航,實施“體育、藝術2+2項目”,大力推行“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日在校體育鍛煉達1小時。
經過一年多努力,學校師生樹立自信,體驗成功,昂首前行。學校先后榮獲區級“文明學校”“學籍管理先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平安先行學校”“安全管理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三、用情懷做教育,提升追求力
作為教師,應該用情懷做教育。學校有幾位老教師在本職崗位盡心盡責,發揮了表率作用。如李清水老師,發揮書法特長,組織教師開展“軟硬兼施”計劃,積極探索毛筆字教學的路子;劉雙喆老師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指導多名學生在市航模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并以主人翁的精神,做潔凈家園的表率。用情懷做教育就是要做到:面對學生和家長,要感恩感懷。要立足自己的崗位,感懷生活對我們的回報,靜心教書,潛心育人。面對煩瑣之事,要豁達開懷。處變不驚,處劣不怨。具有良好的協作精神,不計得失,不耍小心眼,不抱怨。面對名利,要坦然釋懷。在建校的一百個日子里,全校上下,群策群力,這是一個不需要加班費的團隊;在崗位設置中,3個校級領導都爭著要十級崗(中級最低崗),這就是一種情懷。
四、你我勇擔當,提升執行力
1.敢想促創新。2013年元旦我校開展“紅領巾心向黨”主題活動,邀請120名一年級新入隊學生的家長參加活動,在《紅領巾之歌》的歌聲中,家長們為自己的孩子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孩子們真誠地對家長說句感恩的話。一場主題教育活動升華為愛黨、愛校、愛家和感恩父母的活動,既豐富了活動的形式,更充實了活動的內涵。同年秋季開學初,開展我與康城小學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活動。“紅領巾心向黨”主題活動和我與康城小學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活動創新了家校工作的方式。
2.敢抓促示范。學校在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的同時,規范教學常規管理,檢查與反饋落到實處。健全教研制度,完善校本教科研制度。加強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堅持開展“以點帶面”的示范課。倡導科研與教研的有機結合。要求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學會反思,在科研中成長,以課題研究為引領,立足課堂,把課題研究與課改相結合、與教師專業成長相結合,扎實、深入、有效地做好研究工作。
3.敢管促落實。認真抓好學生的一日常規督促檢查工作。組建一支合格的督導隊員隊伍。規范督導制度,形成組長負責、組員分工協作、定點定崗督導的制度,使督導隊員更加清楚自己所應做的事。落實一日常規督導工作。
4.敢說促交流。始終不渝地抓好中隊輔導員的培訓工作,為輔導員的學習和交流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每周三是班主任例會,實行學習交流制度,每次例會要求2名班主任圍繞教育中心作專題發言……通過交流,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與落實。
五、成己兼達人,提升傳承力
1.組建學習共同體。積極組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共榮辱、同進退,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發展自己和幫助別人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隨著改革的深化,教師更應該提升理性思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教育改革中且行且思。幫助別人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在學習共同體中,只有互相幫助,才能合作共贏。
3.提升傳承力。學校在創辦之初就制訂用人機制,大膽啟用中層干部。一年多來,中層干部都能獨當一面:教導處承接市、區教學視導、學籍管理評比和素質教育督導評估都載譽而歸;德育處接受區文明城區的檢查,不辱使命;總務保衛處接受區“平安先行”學校檢查高分通過,同時將承辦區級“教學儀器管理和使用現場交流會”。學校實行中層聯系年段制度,采取備課組長巡查教學常規制度和德育干事檢查行為常規制度,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和培養人才。
加大培訓干部的力度。去年12月學校派出5名中層參加校長崗訓班培訓,在區屬學校中派出人數最多;支部推薦7名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培訓,儲備生力軍;李淑娜老師獲得區“第二屆十佳班主任”并參加在京的骨干班主任培訓;一名校級領導參加區名校長預備人選在榕的培訓。由于培訓力度加大,學校干部隊伍呈現梯隊發展,提升傳承力。
在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中,我們提煉“康小”精神,引領全體師生追求學校辦學愿景:有夢想——“以康為經,以誠為緯,織成康城夢;與美為伴,與美同行,成就學海路”;有行動——健康快樂、誠實求真、培藝求美、守禮求善;有目標——身心健康、基礎扎實、習慣良好、個性明顯。“康小”精神激勵我們不斷前行,尋找適合自身發展之路和發展空間,以期待獲得社會更大價值認同。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康城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