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芳+劉立


2008年9月,劉姍姍老師步入北京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的校門,步伐輕松,沒有行囊,但她不是兩手空空,而是攤開掌心,審視自己:左手青春,右手理想。對于劉老師而言,青春就是生命的朝霞,理想則是奮斗的火炬,站在北師大前,她用左手叩門,青春碰撞出令人振奮的喧響,北師大牢牢握住她的右手,理想的華爾茲從這里閃亮登場。
一、班級工作,全心全意
面對全新的工作,劉姍姍老師將“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那時最讓她掛心的就是2008級學前教育班的班主任工作。在這28位免費師范生入學前,她認真研讀學生的檔案,以此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學業成績、興趣特長。學生入學后,她用心做好班級團隊建設,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和融入嶄新的大學生活。
首先,她建立了班級通訊錄,利用QQ群、人人網等網絡平臺,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其次,她通過定期召開班會、走訪學生宿舍等方式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業和生活情況,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再次,每個學期末,她要求學生們給她寫一封信,分享大學生活中的收獲、成長、反思與感悟,同時制訂新學期的學業計劃和奮斗目標;而她則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寫好回信,幫助學生規劃大學生活,見證學生的成長。
作為2008級學前教育班的班主任,她與學生亦師亦友,陪伴他們成長,學生們親切地稱她“姍姍姐”。她所帶班級也連續三年被評為北京師范大學“優良學風班”。一路走來,在北師大這塊孕育希望的沃土上,“用全心,以全意,盡全力”這九個字成了她的青春宣言,既然要讓明天輝煌,那就用青春筑路,就用夢想引航!
二、學部工作,業精于勤
隨著工作內容的調整,劉姍姍老師肩負的工作任務逐漸增多。她所在的教育學部(以下簡稱學部)共有37個班集體、37個黨支部,10余個學生社團,學部學生數量眾多,類別多元,地域文化差異較大。她作為學生工作辦公室專職輔導員、分團委書記,主要負責學部本科生日常事務管理,指導學生團體開展特色活動,同時還承擔著問題學生的心理輔導、社會實踐等工作。
在本科生的日常事務工作中,她總是面帶笑容對待學生,甚至在電話里都可以感受到她的這份溫情。在學生事務管理方面,她大膽提出以科研促進管理的工作設想。首先,她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一系列制度規范,例如《教育學部本科生綜合測評細則》、《學生會工作管理辦法》等,保證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其次,在她的努力下,學部設立了每年一度的學生工作科研課題,以學部學生工作平臺為基礎,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和調研。在學生工作課題調研基礎的上,她與學生們集思廣益,修訂和完善制度文本,使得學生工作更加系統化、規范化,也為今后學生工作的穩步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共青團工作中,她以服務學生生活為依托,搭建交流平臺,多側面、多角度地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她以特色社團為學生創造活動天地,開展“主題團日活動”作為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以班級團支部為活動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多概念、多形式地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她指導的學生刊物《教育部落》,成為學生討論時事、關注熱點、抒發情感、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同時此刊還定期展示學部各個團體以及班級的競賽和評獎活動。學部有多個學生社團,例如傳統的學生會和分團委、志愿服務性質的“教育學社”、公益性質的“木鐸手語社”、民間互助性質的“四環游戲小組”,這些社團在她的帶領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充分搭建了成長與交流的平臺。
在心理輔導工作中,“以己心,度他心;以己悟,啟他悟”是她一直恪守的原則。在她幫扶的案例中,有不少是棘手問題。面對問題學生,劉老師以一顆“同理心”來與他們接觸,將心比心排解他們的苦惱。例如,2010級一位碩士研究生在研究生一年級階段產生了嚴重的抑郁情緒,曾三次萌生自殺的念頭。她第一時間向學部領導匯報,隨后立刻與學生本人、其宿舍同學進行深度談話,幫助其緩解和釋放內心的壓力。為了學生的健康,她暫時放下手頭工作,陪同她到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看病:買早飯、掛號、咨詢,跑前跑后;陪同排隊、看病、拿藥、護送回校,一路上親切交流,使其放松心情。回校后與她保持聯系,電話、短信經常溝通,調動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她、安慰她。接下來的康復期,多次帶她去醫院復診,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自己樂觀、積極的心態滲透給該生,同時安排她成為辦公室的助理,便于當面交流和溝通,并為她解決一定的經濟負擔。經過一段時間,這位學生逐漸回歸了常態的生活,笑容又重新寫到了臉上。
在學生社會實踐與就業工作中,她先后組織了多項活動,如策劃與北京市第十二中分團委的交流活動,以核心價值觀主題辯論賽為載體,推進“創先爭優”工作的開展;組織學生到北京市兒童福利院做長期志愿者,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并增加社會責任感;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迄今學部共派出50余支暑期社會實踐隊奔赴全國20余個省市開展社會實踐。訪問美國南加州大學等多所知名高等學府,豐富了她對教育的理解,也堅定了她為學生搭建自由發展平臺的教育理念。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她還細心指導學生,與西南聯大已入耄耋之年的老校友和老工作人員進行訪談,汲取先進的管理思想。
三、教學工作,春風化雨
在工作與教學中,劉姍姍老師取長補短、啟迪思路,以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來指導自身的教學工作。
她秉承“教育是需要親身實踐親力親為的活動”的思想,在實踐中促進先進教育理念的傳播。六年的一線輔導員工作,她已經逐漸摸索出自己的工作和教學方式,點點滴滴地積累著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愛的開始(education諧音)”這一樸素的教育理念出發,她關愛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細細觀察著每一個學生獨特的美麗,在同學們花樣青春綻放的同時,也將自己美好的青春播撒在教育事業上。
她非常珍惜給學生授課的機會,參與的課程有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課、入學適應課程、人際關系課程、心理健康系列教育課程、形勢政策課等。在課堂教學中,她悉心指導、引領學生穿越一座座知識的殿堂,也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夢想的窗欞。墨綠的黑板上,知識之花次第開放;金色的桌椅旁,理想之樹茁壯成長。她春風化雨般的教學源于她的善學與樂思,更源于她為了夢想執著前行的動力。
四、自我提升,厚積薄發
自2008年參加工作以來,劉姍姍老師時時不忘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升,在青春與理想的道路上厚積薄發,走出一條專業化的成長之路。
她曾先后參與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員會等單位舉辦的專業化培訓,北師大黨委組織部組織的赴香港培訓和參觀活動以及學校輔導員基地組織的多次培訓。除專業培訓外,她還積極參與課題申請并努力完成,如研工部科研課題“碩士新生壓力源調查及壓力應對策略探討”等,同時她將工作與研究結合起來,發表了《一例考試焦慮心理咨詢案例報告》、《我國高校教育中應重視隱性知識》等文章。
在積極參與課題申請、發表文章的同時,她勤勉好學、矢志拼搏,現已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并通過中級職業指導師的考核。在學校與學部的支持和培養下,她正成長為一名擁有專業知識的輔導員,能有效為學生走出心理困惑和就業困境提供更好的幫助與服務。
天道酬勤,作為辛勤工作的肯定,她于2009和2011年兩次獲得北京師范大學優秀輔導員稱號,2012年被評為北京師范大學深度輔導先進個人、優秀分團委書記、北京市十佳輔導員,2013年獲得第五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感動師大新聞人物、北京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等稱號。所在集體獲得北京師范大學紅旗團委、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
六年來,青春與理想始終指引著她前進的方向,紛繁復雜的學生工作從沒削減她的工作熱情,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學相長,師生共同用青春與理想編織生活。既然北師大是大家共同的選擇,那就一同與美好的未來攜手,讓青春與青春奏出交響,讓理想與理想比肩綻放!
(作者單位:1.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 2.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責任編輯:任媛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