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棣 歐志敏
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臨床研究
王祖棣 歐志敏
目的研究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方法62例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以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進行搶救治療,觀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顯效25例,有效3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5%。患者的血壓、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等相關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血氣變化,提高了整體的有效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氣管插管;人工機械通氣;急性呼吸衰竭;治療效果
呼吸衰竭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危急并發癥,死亡率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的威脅。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心力衰竭、嚴重的外傷等因素均可導致嚴重的呼吸衰竭,予以患者及時、有效的搶救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氣管插管是呼吸衰竭的重要搶救手段之一,在此基礎上予以患者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取得的治療效果顯著[2]。為探究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共選取62例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現將結果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符合臨床嚴重急性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3],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53.6±14.7)歲,其中25例為心力衰竭導致,20例為中毒導致,9例為重度支氣管哮喘,4例為外傷,4例為其他原因,所有患者均符合機械通氣的指征,均知曉本次研究,自愿參加并簽署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進行搶救治療,具體如下:患者入院后先予以各種疾病的綜合治療并行氣管插管,再應用呼吸機予以人工機械通氣治療,設定呼吸機的相關參數:吸氧濃度控制在30%~50%,呼吸頻率控制在15~20次/min,吸入潮氣量控制在400~500ml,在操作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呼吸機參數進行調節,常規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生理鹽水對患者進行沖洗氣管,時間在1~2 h,同時監測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等相關指標,當患者的病情穩定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降低吸氧濃度,直到撤離呼吸機,在撤離呼吸機后可以予以患者面罩吸氧,當患者無異常后拔出氣管插管,在治療期間,要保證患者的呼吸道暢通,及時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各項基本指標的變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的血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分析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4]①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恢復平穩,患者的精神狀態良好;②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接近正常,患者的精神狀態好轉;③無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和精神狀態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顯效25例,有效3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5%。
2.2 治療前后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 治療后,患者的血壓、呼吸頻率等相關指標均有明顯的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治療前后患者的血氣分析 治療后,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等相關指標均有明顯的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62例患者治療前后患者的血壓和呼吸頻率變化比較(±s)
注:治療前后比較,P<0.05;1mm Hg=0.133 kPa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收縮壓(mm Hg) 147.38±35.72 126.49±24.96 3.775 0.000舒張壓(mm Hg) 83.62±24.14 73.46±21.06 2.497 0.014呼吸頻率(次/min) 34.13±7.52 21.08±4.15 12.789 0.000
表2 62例患者治療前后患者的血氣分析比較(±s)
注:治療前后比較,P<0.05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血氧飽和度(%) 84.79±1.31 74.06±21.15 3.987 0.000二氧化碳分壓(mm Hg) 88.76±6.45 61.86±5.41 25.160 0.000氧分壓(mm Hg) 38.07±7.52 43.57±8.67 3.773 0.000
嚴重的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嚴重,如果未及時予以患者搶救,后果不堪設想。在搶救過程中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在予以患者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中需要注意以下相關事項:①選擇合理的人工氣道和插管方法經口插管選取的導管材料為聚乙烯塑料,其質地較為柔軟,對患者的損傷小。如果患者耐受力較差,在插管過程中可以予以患者適當的鎮痛藥物或者松弛肌肉的藥物。②留置時限要合理:對于導管的留置時限,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意見,部分學者認為最長時間可長達15 d,部分學者認為在氣管插管3~5 d后可以改為氣管切開。③選擇合適的拔管時間:一般情況下,拔管時間多在患者的病情穩定后,應用呼吸機時間不長的患者可以進行撤機,對于應用呼吸機時間相對較長的患者要先進行呼吸機鍛煉,降低其壓力水平,根據血清分析指標,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達到正常水平方可撤機。④并發癥護理:在應用呼吸機治療中常出現低血壓、氣胸、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因此要做好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在操作中要保持無菌操作,及時消毒,加強抗感染處理等[5,6]。
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3.5%,與治療前比較,患者的血壓、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等相關指標均有明顯的改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應用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改善了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血氣指標,提高了整體的有效率,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1]蘭連生,肖勇.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0例臨床分析.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50 (10): 93-94.
[2]華文良,湯超,湯文夏,等.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2): 158-160.
[3]王稀云.氣管插管并人工機械通氣搶救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臨床分析.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6):94-95.
[4]周穎,余榮環,胡強,等.有創與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搶救非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重癥呼吸衰竭.中國臨床醫學,2011,18(2): 167-169.
[5]孫艷,仇海兵,吳暇,等.急性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合并呼吸衰竭行早期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療效分析.醫藥前沿,2013,8 (31):14-15.
[6]汪涌,陳祁來,吳志勇,等.有創機械通氣治療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28例.臨床肺科雜志,2010,15(8):1158-11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060
2015-10-28]
527200 羅定市中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