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慶
乙胺碘呋酮治療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的臨床療效研究
張建慶
目的對乙胺碘呋酮治療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190例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配合服用乙胺碘呋酮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53%,治療組為91.58%,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乙胺碘呋酮治療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療效顯著,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
乙胺碘呋酮;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治療
心肌病是指心臟因心室結構的改變和心肌壁功能受損所產生的進行性障礙病變,并伴隨出現心功能不全的癥狀[1]。心功能不全又被稱為心力衰竭,即心臟排出的血液不足以滿足身體組織代謝的需要,是心臟泵血功能不全的表現。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具有發病速度快、病情反復發作等特點,如患者在發病期間不能得到及時地治療,隨時會對患者的心腦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研究乙胺碘呋酮治療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治療的190例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修訂的診斷標準。治療組男46例,女49例;年齡50~65歲,平均年齡(60.77±3.33)歲;心功能Ⅰ級30例,Ⅱ級23例,Ⅲ級22例,Ⅳ級18例。對照組男45例,女50例;年齡49~65歲,平均年齡(60.11±3.11)歲;心功能Ⅰ級28例,Ⅱ級27例,Ⅲ級20例,Ⅳ級2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治療方法,即對患者進行持續的低流量吸氧以及注射血管擴張劑,同時服用呋塞米(哈藥集團三精制藥四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0312)進行治療,40mg/次,1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服用乙胺碘呋酮(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843),0.2 g/次,3次/d。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連續服藥2周的治療效果。患者經過治療心功能已恢復至Ⅰ級,心悸、氣短、肝臟腫大、頸靜脈怒張、呼吸困難、下肢凹陷性水腫等癥狀均全部消失為治愈;患者經過治療心功能已恢復至Ⅱ級,心悸、氣短、肝臟腫大、頸靜脈怒張、呼吸困難、下肢凹陷性水腫等癥狀均有所緩解為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心悸、氣短、肝臟腫大、頸靜脈怒張、呼吸困難、下肢凹陷性水腫等癥狀均無明顯變化,甚至病情加重為無效[2]。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53%,治療組為91.58%,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屬于發病率較高的臨床疾病,常表現為心律失常并伴隨著心悸、氣短、頸靜脈怒張、下肢凹陷性水腫等癥狀出現。當患者出現嚴重的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容易致使惡性的心律失常發作,極有可能導致患者猝死。因此,控制心律失常是治療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以往常采用低流量吸氧并服用呋塞米治療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長期給予患者吸氧容易使其反射性呼吸作用消失,甚至產生二氧化碳麻醉使患者呼吸停止。呋塞米用于治療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疾病具有顯著功效,但大劑量或者長期服用該藥物,患者極易出現低鉀血癥、體位性低血壓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休克。本文在傳統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入乙胺碘呋酮進行治療以達到提高總有效率的目的。乙胺碘呋酮是一種治療心律失常的復合性藥物,不僅能延長患者心室和心房肌纖維的動作電位時間以及房室結傳導時間,而且減少了心肌耗氧量和不良反應的出現。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療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具有安全系數高、副作用少的特點,對患者減少心動速度過快和室性期前收縮、抑制復極反應的發生均能產生積極影響,使其生命安全得到有效地保障。
本研究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58%,對照組為70.53%,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乙胺碘呋酮治療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療效顯著,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
[1]劉媛媛.乙胺碘呋酮治療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研究.中國衛生管理標準,2015,6(17):94-95.
[2]龐海軍,朱成福.觀察乙胺碘呋酮對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的治療效果.中國療養醫學,2014,24(1):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03
2015-12-21]
163000 大慶油田龍南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