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梅 韓曉雷
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
高紅梅 韓曉雷
目的探討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各2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方法進行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進行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療效。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1.90%,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45%,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心率與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心率、LVEF均優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心率、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癥狀,用藥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環磷腺苷葡胺;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指靜脈血流正常下,由于心臟收縮功能或舒張功能發生損傷或障礙,導致心輸出量下降,心室充盈壓不斷增高,造成靜脈系統血液凝聚淤積,致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或肺部淤血而引發的心臟循環障礙綜合征[1],臨床癥狀為乏力、呼吸困難、心悸、體液潴留或伴有肺啰音等,病發因素與心肌病或心肌梗死等有關。臨床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常規藥物治療不十分明顯,為進一步觀察較為有效的治療藥物,本文就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了常規方法與加用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治療的對比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接收的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經相關檢查后確診,將重癥肝腎功能損傷者排除,其中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4例,擴張性心臟病2例,肺源性心臟病5例,風濕性心臟病13例,冠心病18例。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21例。對照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9.62±6.95)歲,心功能Ⅲ級9例,Ⅳ12例;治療組男12例,女9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60.05±5.97)歲,心功能Ⅲ級10例,Ⅳ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進行心電圖、心臟彩超及X線透視等各項檢查,確診病情。對照組給予常規方法進行治療,入院及時給予吸氧治療,絕對臥床靜養,進行飲食控制,以低鹽為主,并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劑、洋地黃或血管擴張劑等。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瑞陽制藥有限公司)進行靜脈滴注治療,將180mg環磷腺苷葡胺加入到5%的250ml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d,1個療程為7 d,加強滴速控制,時間>2 h。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心率與LVEF變化情況。
1.3 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效果根據1993年《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標準進行判斷[2],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指患者心悸、肺啰音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或顯著改善,心率檢測正常,心影顯著縮小,心電檢查恢復,心功能恢復至Ⅰ級;有效指患者心悸、肺啰音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心功能改善至Ⅱ級;無效指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均無好轉,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對照組顯效4例,有效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61.90%;治療組顯效7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45%;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中均未發生不良反應。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率與LVEF變化對比 對照組治療前心率為(35.8±8.1)次/min,LVEF為(117.8±12.4)%;治療后心率為(49.5±9.3)次/min,LVEF為(123.5±13.7)%。治療組治療前心率為(37.5±6.7)次/min,LVEF為(120.7±11.8)%;治療后心率為(63.2± 9.8)次/min,LVEF為(126.3±12.4)%。兩組治療前心率與LVEF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心率、LVEF均優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心率、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比較常見,主要是由于心臟功能損傷致動脈血灌注不足而引起的心臟血液循環障礙綜合征。臨床治療,常規用藥包括洋地黃、利尿劑或血管擴張劑等,其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均是不可缺少的藥物,洋地黃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利尿劑對體液潴留水份的排除有一定作用,血管擴張劑可減輕心臟前后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液供應情況,但由于其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易造成患者水電解質平衡的紊亂,從而影響治療效果。臨床為探究更為安全、有效的方法,對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進行了探討分析,本研究表明,其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常規藥物治療效果,對心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數的改善也比較明顯,無不良反應,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是環磷酸腺苷和葡甲胺的結合物,是新一代環磷腺苷衍生類強心劑,不僅能夠提高心肌收縮能力、加強心肌泵血功能、減低心肌代謝、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況,而且具有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功能,降低心臟負荷,提高動脈系統血液灌注等作用,無不良反應,安全性高,是臨床當前獨有的第二信使藥物[3]。
總之,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癥狀,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蔡雨順.環磷腺苷葡胺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1,6(34):36-37.
[2]李妍.環磷腺苷葡胺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8,17(2):168-169.
[3]顧兵.環磷腺苷葡胺治療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臨床療效分析.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5):596-5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15
2015-12-17]
130024 東北師范大學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