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琳
中西醫結合治療胸痹的臨床療效觀察
陳曉琳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胸痹的臨床療效。方法106例胸痹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給予血府逐瘀湯加減聯合西醫常規治療)和對照組(52例,單純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8周。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改善情況及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為80.7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均有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聯合治療胸痹不僅安全性高,而且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中西醫結合;胸痹;心絞痛;血府逐瘀湯
《素問·臟氣法時論》中有云:“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這是早期祖國醫學對胸痹臨床表現的描述[1]。胸痹與現代醫學中的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關系較為密切。后世許多醫家主張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本病[2],如王肯堂提出用大劑失笑散、降香、桃仁、紅花等治療死血心痛;王清任以血府逐瘀湯治療胸痹心痛。故本研究沿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本病,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將臨床效果做如下介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就診于本院的最終符合本次研究的患者106例,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齡最小48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61.4±8.6)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9年,平均病程(3.4±1.8)年;氣滯血瘀證17例、寒凝血瘀證11例、痰瘀互結證9例、氣虛血瘀證42例、陽虛血瘀證15例、陰虛血瘀證1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52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符合第7版《內科學》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的患者[3];參與本次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胸痛者,如胃食管反流和神經官能癥等;急性心肌梗死者;心肺功能嚴重異常者;已行介入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美托洛爾25~100mg,2次/d口服;硝酸異山梨酯5~20mg,3次/d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同時根據患者的血壓、血脂、血糖選擇降壓、降脂、降糖藥物。治療期間如有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及心絞痛急性發作者予吸氧、擴冠、止痛等對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血府逐瘀湯加減用藥,具體方藥如下:桃仁12 g、紅花10 g、生地黃20 g、當歸12 g、赤芍9 g、川芎9 g、牛膝12 g、柴胡9 g、枳殼9 g、桔梗9 g、甘草6 g。氣滯甚者加陳皮、香附;寒邪甚者加附子、干姜;痰濁甚者加半夏、薤白;心氣虧虛者加小麥、大棗;心陽不振者加人參、桂枝、附子;心陰虧損者加麥冬、天冬、五味子。1劑/d,早晚各1次。兩組患者均治療8周。
1.4 療效評定標準[4]顯效:患者疼痛的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減少>80%,心電圖靜息狀態下正常或缺血性ST段改善>0.10 mV;有效:患者疼痛的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減少50%~80%,心電圖靜息狀態下ST段改善0.05~0.10 mV;無效:患者疼痛的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減少<50%,心電圖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為80.77%,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均有明顯改善,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改善情況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發作次數(次/周) 持續時間(min/次)觀察組 54 治療前 6.36±1.38 6.84±1.26治療后 1.68±0.52ab 1.76±1.02ab對照組 52 治療前 6.42±1.24 6.77±1.19治療后 3.04±1.12a 3.53±1.06a
現代醫學對于冠心病心絞痛治療的主要藥物包括有β受體阻滯劑、擴冠藥、抗凝藥、降脂藥等,療效顯著但不良反應也多,導致有些患者不能耐受,從而影響療效。如擴冠藥物常引起頭暈頭痛,抗凝藥物易引起牙齦出血、皮膚紫斑等,降脂藥物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等[5]。血府逐瘀湯原方選自《醫林改錯》,方中桃仁、紅花、牛膝活血祛瘀;生地黃、赤芍清熱涼血;當歸活血補血;川芎行氣活血止痛;柴胡疏肝理氣、和解少陽;枳殼化痰、破氣;桔梗宣肺祛痰;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之效。本次研究得出:血府逐瘀湯聯合西醫常規治療本病不僅臨床療效顯著,而且大大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周仲瑛.中醫內科學.第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135-146.
[2]安冬青,李方帥,李莉,等.淺談明代醫家診治胸痹心痛特點.江蘇中醫藥,2012,44(6):5-7.
[3]陸再英,鐘南山,謝毅,等.內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74-284.
[4]神安煌,潘正星,歐陽遠鵬.中西醫結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療效觀察.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4):507-508.
[5]申保國.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69例臨床觀察.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11):1359-13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17
2015-12-14]
118000 丹東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