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蕾
抗酒精肝方在肝膽濕熱型酒精性肝病中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荀蕾
目的探討分析抗酒精肝方在肝膽濕熱型酒精性肝病(ALD)中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2例肝膽濕熱型酒精性肝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性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口服硫普羅寧片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性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抗酒精肝方進行治療,治療療程均為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實驗室檢查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94.4%)高于對照組(77.8%);不良反應發生率(2.8%)低于對照組(2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血常規、肝腎功能異常發生率均低于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抗酒精肝方可以有效治療肝膽濕熱型酒精性肝病,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進行應用。
抗酒精肝方;濕熱型;酒精性肝病;效果;安全性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 是指長期攝入過量酒精而導致的一系列肝臟損害病變,主要包括輕癥酒精性肝病(MA)、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纖維化(AHF)、酒精性脂肪肝(AF)、酒精性肝硬化(AC)及肝癌等[1]。我國ALD目前的患病率為4.34%,近年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飲酒酗酒的人數逐漸增多,其患病率也呈逐年遞增的趨勢[2]。雖然西方醫學對于酒精性肝病的發病機理日益清晰,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中醫學是我國先賢們千百年來的智慧與經驗結晶,在治療上具有一定的優勢[3,4]。本文以本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肝膽濕熱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抗酒精肝方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肝膽濕熱型酒精性肝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臨床及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確診符合《內科學》第7版[5]相關西醫學診斷標準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相關中醫學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其他肝部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認知或意識障礙、依次性差等,并于研究開始前簽署了相關的知情同意書。患者中男43例,女29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53.8±6.7)歲, 飲酒史5~28年,平均(13.2±4.9)年。將7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飲食調整、戒酒等常規性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口服硫普羅寧片(上海華源長富藥業集團旌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893)進行治療,0.1 g/次,3次/d。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性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抗酒精肝方進行治療,組方:生薏苡仁30 g、丹參15 g、澤瀉15 g、山楂15 g、赤小豆15 g、茵陳12 g、葛花10 g、柴胡9 g、黃芩9 g、甘草6 g,采用500ml水煎取150ml,1劑/d,服用3次。兩組患者治療療程均為2個月。
1.3 評價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對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優:癥候積分減少>90%;良:癥候積分減少70%~90%;中:癥候積分減少30%~70%;差:癥候積分減少<30%;有效率=(優+良+中)/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實驗室檢查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94.4%)高于對照組(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血常規、肝腎功能異常發生率均低于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8%)低于對照組(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在中醫學中,酒精性肝病歸屬“傷酒”、“黃疸”、“脅痛”、“酒癖”、“酒鼓”、“酒疸”等病癥范疇[7]。其病因多由于嗜酒無度,醞生酒毒濕熱之邪;病位先至肝膽脾胃,而后及于腎;病機為濕熱酒毒蘊結體內,導致肝郁氣滯,脾胃運化失常,痰濁內生,蘊而化熱,肝脾血瘀,水濕不運,臟腑虛損[8]。生薏苡仁、茵陳、葛花可解酒醒脾護肝,具有補脾益氣之功效;丹參能祛瘀以生新,善療風而散結,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山楂、赤小豆可清熱排膿、健脾止瀉、祛痰止咳;澤瀉、黃芩有助于利水滲濕,泄熱通淋;柴胡可行肝經逆結之氣,治胸滿肋痛;甘草能調和諸藥,緩急止痛;抗酒精肝方由此組方而成,以解毒、疏肝、除濕、化瘀并用,切中酒精性肝病病機,標本兼治,達到改善肝臟功能的目的[9,10]。本研究中,在肝膽濕熱型酒精性肝病患者中應用抗酒精肝方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常規性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抗酒精肝方治療肝膽濕熱型酒精性肝病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臨床癥候,提高治療療效。兩組患者血常規、肝腎功能異常發生率均低于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抗酒精肝方及其服用療程不會導致患者的血常規、肝腎功能等實驗室觀察指標異常,安全性較高。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8%)低于對照組患者(22.2%)(P<0.05),進一步指出采用抗酒精肝方進行治療,一方面可以降低惡心、頭暈及胃腸道不適的發生風險,副作用較少;另一方面,較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屬對于治療的信心與認可度,這在現今的醫療環境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抗酒精肝方可以有效治療肝膽濕熱型酒精性肝病,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進行應用。
[1]楊萬枝.酒精性肝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2,47(1):97-100.
[2]厲有名.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實用肝臟病雜志,2012,15(3):180-182.
[3]贠建蔚,萇新明.酒精性肝病研究進展.國際消化病雜志,2012,32(1):44-47.
[4]賈秋穎.酒精性肝病治療現狀.吉林中醫藥,2012,32(5):536-537.
[5]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350-352.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81.
[7]齊艷,彭金詠.酒精性肝病的中藥干預.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5,24(4):313-319.
[8]宮嫚,張寧,孫永強,等.酒精性肝病的中西醫病因病機研究進展.傳染病信息,2013,26(5):312-315.
[9]孫勁暉,趙鯤鵬,孫岸弢,等.酒精性肝病治療思路闡要.中醫藥學報,2012,40(1):1-4.
[10]趙瑞占,冀緒,董淑蘭,等.酒精性肝病效方用藥組方規律淺析.吉林中醫藥,2013,33(1):70-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95
2015-12-23]
117000 本溪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