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英
循證護理在腹腔鏡膽囊炎患者切除術后的應用效果觀察
孫文英
目的分析循證護理應用于腹腔鏡膽囊炎患者切除術后的臨床價值。方法110例行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觀察兩組疼痛視覺模擬(VAS)評分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兩組術后1、2 d 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4、5 d,觀察組患者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惡心、嘔吐評分及尿潴留、膽漏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較低(P<0.05)。結論給予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患者循證護理,有助于改善臨床癥狀,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循證護理
膽囊炎是腹部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僅次于闌尾炎。目前臨床常用治療方式為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但由于受麻醉、手術方式等影響,容易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傷口疼痛、惡心、嘔吐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康復質量[1]。本研究分別給予本院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患者常規護理與循證護理,并將兩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行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的110例患者,其中結石性膽囊炎67例,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32例,慢性膽囊炎11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男22例,女33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47.3±8.6)歲。觀察組男21例,女34例;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48.2±7.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以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指導為主要內容的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具體方式: ①提出問題。由于患者缺乏觸覺引導,容易產生術前恐懼、焦慮等負面心理,導致治療依從性降低。醫護人員利用相關專業技能并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及時發現并處理患者術后并發癥,并提出相關循證問題,如術后疼痛原因、惡心嘔吐原因等。②循證依據。針對上述問題進行相關文獻查閱,分析資料的實用性及有效性,并結合臨床經驗及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化護理方案。③實施循證護理。術后對疼痛敏感者進行熱敷、紅外線理療,緩解患者疼痛程度;對情緒不安者進行心理疏導或播放舒緩音樂,消除患者顧忌并轉移疼痛注意力;術后適當給予患者吸入低流量氧氣,減少惡心、嘔吐等腸胃反應;觀察并記錄患者引流管膽汁液體量及顏色,若患者出現壓痛、腹肌緊張等現象,積極進行處理,避免膽漏發生;密切監視患者術后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定期對患者進行脈搏、血壓測量,避免腹腔內出血的發生。
1.3觀察指標及制定標準 以VAS評分為參照[2],對術后疼痛程度進行正確評估,分值0~10分。惡心、嘔吐評分: 無嘔吐記0分;24 h內嘔吐1~2次記1分;24 h內嘔吐3~5次記2分;24 h內嘔吐>6次記3分。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發生尿潴留、膽漏及腹腔出血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術后每日VAS評分比較 對照組術后1 d評分為(7.3±1.1)分,2 d為(7.6±1.3)分,3 d為(7.0±1.3)分,4 d為(6.0±0.9)分,5 d為(5.1±0.4)分。觀察組術后1 d評分為(7.5±1.2)分,2 d為(7.5±1.2)分,3 d為(6.2±0.6)分,4 d為(4.2± 0.4)分,5 d為(3.4±0.8)分。兩組術后1、2 d 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4、5 d,觀察組患者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1 d惡心、嘔吐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惡心評分為(2.2±0.4)分,嘔吐評分為(2.7±0.6)分;觀察組患者惡心評分為(1.4±0.3)分,嘔吐評分為(1.3±0.2)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比較 對照組發生尿潴留5例,膽漏2例,總發生率為12.7%(7/55);觀察組發生尿潴留3例,總發生率為5.5%(3/5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膽囊炎是一種以右上腹痛、惡心、腹肌緊張為主要癥狀的膽囊炎性病變,常伴有膽囊積水、膽囊穿孔、白膽汁等并發癥。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作為一種微創技術,具有切口小、恢復快、疼痛輕等優勢,廣泛應用于膽囊炎、膽結石治療中。但由于其麻醉、手術方式等方面不足,導致患者術后容易產生惡心、尿潴留、膽漏等并發癥,嚴重阻礙患者康復進程,其中惡心及嘔吐發生率高達40%~50%[3]。因此,術前及術后給予患者合理高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保證手術效果。
循證護理是一種以護理經驗為基礎,以科學研究為依據,以最佳證據為指導的新型護理干預模式,實現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有助于避免護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在實施循證護理過程中,可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提高專業素質,促進醫患間關系,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環節,具有人性化、科學化、規范化等特點,應用于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患者中,有助于緩解術后并發癥發生,加快患者康復進程。
[1]湛維賢,程冬冬.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68例臨床分析.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4):16-18.
[2]杜易芳,魯柏濤.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腹腔鏡膽囊手術的護理體會.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23):36-37.
[3]洪水英.系統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影響.浙江臨床醫學,2015,17(1):160-1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159
2015-10-28]
457000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