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產婦產后抑郁的原因及護理干預
張曉慧
目的分析產婦產后抑郁的原因,總結護理干預措施。方法74例產后抑郁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7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接受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效果。結果護理前,對照組抑郁評分為(20.36±2.74)分,實驗組為(20.65±2.85)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對照組抑郁評分為(12.52±1.28)分,實驗組為(8.44±1.22)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婦產后抑郁原因較多,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抑郁狀況,值得臨床推廣。
產婦;產后抑郁;原因;綜合性護理干預
生產后72 h為產后抑郁多發時段,此階段產婦身體荷爾蒙發生變化,表現出焦躁、心緒不寧和抑郁、憂郁頭痛、無法入眠、暴躁不安,嚴重抑郁者有自殺、自虐、殺嬰或虐嬰傾向,必須高度重視護理工作,利用護理服務作用減輕產后抑郁對嬰兒及產婦自身造成的不利影響。選取74例產后抑郁產婦,分析產后抑郁的原因,總結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法與實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1月本院收治的74例產后抑郁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7例。對照組20例剖宮產,17例順產;29例初產婦,8例經產婦,年齡最大39歲,最小21歲,平均年齡(29.65±3.31)歲。實驗組21例剖宮產,16例順產,28例初產婦,9例經產婦,年齡最大40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29.64±3.45)歲。排除條件: 既往腦部疾病史;精神病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分析抑郁原因 ①心理因素。產婦對于分娩知識掌握不足,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處世表現不良,缺乏情緒控制力。部分產婦對母親這一角色缺乏認知,無法認同,適應不良或發生沖突,壓力大,心理障礙嚴重。②生理因素。產婦經過停經、妊娠及分娩這一過程,體內的激素水平變化大,引起內分泌改變,導致身體發生變化。部分產婦因體型改變、體重增加或肌肉松弛等,身心不適[1]。并發乳房脹痛者,加重煩躁、抑郁表現,引起心理障礙。③社會因素。相關因素有嬰兒女性、產婦年齡大、夫妻關系不和睦、婆媳關系較緊張、居住環境差、家庭經濟條件不佳、產后睡眠差等。④嬰兒因素。生產使用胎頭吸引器及產鉗的產婦,對嬰兒安全較為擔心,對分娩緊張、恐懼,加重不安、焦慮等心理。當嬰兒健康有問題時,產婦易發生抑郁。⑤性格因素。性格內向者在某種刺激下,出現焦慮、緊張、擔憂、固執等心理,難以排遣,導致抑郁;與之相比,外向者抑郁較輕微,時間短。
1.2.2護理方法 ①家庭護理。向家屬講解產后抑郁有關知識,包括抑郁發生原因、癥狀、危害、治療、預防等,勸導丈夫給予其更多情感支持,經常探視,給予支持、鼓勵、安慰和理解。②心理護理。懷孕期間,教會孕婦正確看待產后抑郁,了解相關知識,指導其適當運動、營養飲食;介紹分娩方法及過程,使其緩解恐懼及緊張。按照個體差異及需求,展開心理指導及咨詢服務,特別是情緒控制差、有性格障礙、內向者,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增強信心。邀請恢復較好病例現場互教,介紹經驗,建議其適當參與體育娛樂活動,分散注意力;也可使用音樂療法,選擇勵志、積極的歌曲或輕音樂,轉移注意力。③產后訪視。在常規基礎上,開展產后訪視,針對產婦心理及生理問題,給予針對性有效性教育指導;協調家庭關系,教會家屬特別是丈夫如何照顧產婦及嬰兒;給予產婦必要的精神支持及物質幫助。對產婦進行多方面指導,協助其正確處理事情,增強信心。④角色認知。主動交流,針對母乳喂養做好宣教,教會其嬰兒護理技能及知識,鼓勵其適應角色,觸摸、關心和愛護嬰兒,展開情感交流,明確定位。
1.3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評估對比兩組評分。抑郁: 評分≥13分,且評分越高,抑郁越嚴重。正常: 評分<13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對照組抑郁評分為(20.36±2.74)分,實驗組為(20.65±2.85)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對照組抑郁評分為(12.52±1.28)分,實驗組為(8.44±1.22)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產婦產后抑郁是在懷孕過程中和分娩前后,受到不良因素干擾,情緒突變,內分泌失調,心理紊亂,并非精神疾病性質抑郁綜合征。研究分析,產后抑郁與妊娠因素、社會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有關,開展護理服務時應從各方面入手,給予綜合性、系統性及完善性護理[2]。綜合性護理干預為現代新型護理方案,是對傳統模式的不斷修正及補充,解決常規護理內容單一、措施不全等弊端,豐富了護理內容,完善措施,使其更具整體性,使得工作質量及效率大大提高[3]。在本文中,分析產后抑郁原因,大致有5點,分別為心理、生理、社會、嬰兒、性格因素。另外,胡桃等[4]報道,發生產后抑郁還與意外懷孕、分娩方式等有關。實驗組經綜合性護理干預,抑郁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抑郁有確切作用,結果基本符合湯愛民[5]的研究。
綜上所述,產婦產后抑郁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效果佳,抑郁減輕,值得臨床推廣。
[1]潘青葉.產婦產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臨床護理雜志,2011,10(5):34-36.
[2]吳曉琴.淺談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的原因及對其進行護理的方法.當代醫藥論叢,2014,9(2):213-214.
[3]賈燕.產婦產后抑郁情緒的原因及臨床護理對策.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2(22):118-119.
[4]胡桃,馬定斐.產婦產后抑郁的原因與護理干預措施探討.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10(16):155-156.
[5]湯愛民.淺析產婦產后抑郁的原因及干預.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7):89-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167
2016-01-28]
110011 沈陽市婦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