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芝
小兒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損傷的心理護理要點分析
金桂芝
目的分析小兒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損傷的心理護理要點。方法104例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損傷患兒,按照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2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試驗組予以心理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6.2%,對照組為76.9%,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兒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損傷在對癥治療基礎上輔助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患兒病情和生活質量,促使患兒早日康復,具有積極的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
心肌損傷;心理護理;小兒病毒性腦炎
病毒性腦炎是臨床兒科常見病,其主要指由各種類型的病毒感染導致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突出特征為意識、精神障礙,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近年來,該病發病率明顯上升,調查結果顯示單純皰疹病毒、腺病毒、腸道病毒感染是導致其發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不同治療及護理方案其臨床效果也各有不同,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104例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損傷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損傷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病毒性腦炎臨床診斷標準[2]。其中男58例,女46例,年齡0.5個月~9歲,平均年齡(4.5±0.5)歲;病程2~17個月,平均病程(7.5±3.2)個月。其中意識異常27例,嘔吐35例,頭痛35例,昏迷7例。按照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2例。
1.2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基礎對癥治療。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飲食、用藥、住院環境、并發癥預防等方面的護理干預。試驗組予以心理護理,主要包括: ①入院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給予患兒理解與同情,盡快消除其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以和藹可親、誠懇親切的語氣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其熟悉住院環境和主治醫護人員,以此安撫患兒的緊張、恐懼情緒,向其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增強患兒家屬對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的理解與支持,使其明白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對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②心理針對性護理指導: a.對年齡稍小患兒來說,除了要進行細心照顧和保護性看護之外,還必須對其病情變化進行細致觀察,并及時與患兒進行交流溝通,協助其做好預后相關準備;b.針對年齡稍大的患兒可通過針對性心理指導,增強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促進醫患交流,向其介紹本院治愈成功的病例幫助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和決心,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使其早日恢復健康。
1.3療效評價標準[2]顯效: 所有臨床癥狀、體征全部消失,意識恢復正常,未見后遺癥現象;有效: 所有臨床癥狀、體征得到有效改善,意識基本恢復,出現輕微后遺癥;無效:與治療前相比,未見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病情甚至不斷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兒中顯效22例,有效1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76.9%;試驗組患兒中顯效29例,有效2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病毒性腦炎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病毒侵犯性腦實質顱內急性炎癥。對嬰幼兒時期的患兒目前臨床尚無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隨著病情的深度發展,會進一步造成心肌損傷,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危及其生命安全[3]。
在對癥基礎治療的前提下,給予患兒優質全面的心理護理干預,以緩解病痛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使其可以積極主動的配合臨床治療,促使腦細胞更替逐漸規律化,加快損傷的腦組織快速恢復。此外,心理護理還能增進醫患關系,護理人員針對性的心理指導,有利于提高患兒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改善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小兒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損傷在對癥治療基礎上輔助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病情和生活質量,促使患兒早日康復,具有積極的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
[1]葉敬花,廖建湘,肖志田,等.心理護理對小兒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損傷的護理研究.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542-1544.
[2]韓花花.護理干預對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炎的臨床效果分析.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5(6):3909.
[3]葉敬花,廖建湘,肖志田,等.護理干預對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炎臨床效果研究.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 1284-128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187
2016-01-05]
121000 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