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奇河南中醫藥大學
藥理學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
王保奇
河南中醫藥大學
創新是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或途徑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創新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體現于經濟、技術、教育等各個研究領域。培養創新思維也應當成為藥理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由于藥理學是理論聯系實踐比較強的一門學科,其對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思維要求也相對于其他學科要高。本文主要從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2個方面進行闡述,深入探討藥理學教學中的創新思維培養。
藥理學;創新思維;教學
藥理學是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從醫學到藥學的一門橋梁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涵蓋生物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病理學的等多門學科,從而使其具有內容抽象、藥物繁多、藥名復雜的特點,致使教學枯燥乏味,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探討在藥理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實際運用能力非常有意義。
1、突出教學重點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就不應僅僅局限于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授課,而應適應時代的需求,圍繞藥理學的教學大綱逐步改革教學內容,在不脫離藥理學教學大綱的前提下,針對性的選擇重點知識進行精煉講解,并針對熱點問題詳細剖析,給予學生更多的靈活性及思考空間。
例如,對目前普遍濫用抗生素的問題,教師可以先從抗生素類藥物的藥理、作用機制、藥物種類以及過敏反應等方面進行重點講解,然后讓學生在掌握抗生素的作用機制、不良反應等的基礎上,去思考濫用抗生素所會造成的嚴重后果。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探索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從而引起學生的對濫用抗生素問題的重視,并加深學生對抗生素類藥物的認識與理解。這樣不僅有助于增加藥理知識的趣味性,還可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激發學習熱情。
2、啟發式教學[1]
傳統的藥理學教學講授方式多以“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給學生硬塞知識,而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從而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且不善于思考,因此,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為有效啟發學生思考,開拓創新思維,可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逐步揭開謎團從而收獲知識。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血液與造血器官藥物”的相關知識時,可先講解凝血的途徑與凝血的過程,然后引導學生對抗凝與促凝的具體操作進行分析與研究,并且在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適當給予學生答案提示,以推動學生大腦思維的運轉,從而逐漸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使學生從被動態轉換為主動態,在教師的提問過程中,循序漸進的激發學生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與掌握。
1、自主設計實驗
以往的實驗課程多以教師實踐,而學生一旁觀摩的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缺乏自覺性,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而不予以思考,極不利于學生的成長[2]。因此推薦實驗課程授課方式,采用學生自主創新的方式進行,即由學生獨立查閱與實驗相關的資料,自主設計實驗過程,教師則負責監督并指導學生實驗操作,整個實驗過程,學生是主體,并且待實驗完成后,指導學生總結實驗成果,要求學生收集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與老師同學一起探討。
例如,向學生講授完神經系統藥物的藥理作用后,可指導學生進行一次相關自主設計實驗,以觀察神經系統藥物對血壓的影響作為主題,讓學生獨立設計藥物研究,如去甲腎上腺素對血壓的影響,或異丙腎上腺素對血壓的影響等,鍛煉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自主分析的能力。同時還可要求學生自主實驗設計時,設計觀察組與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以提高學生的科研思維與創新思維。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藥理實驗的操作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因此,常會出現部分學生以觀摩的態度看小組其他成員動手實踐,自己卻不參與實踐,從而達不到鍛煉目的。為避免此類情況的出現,分組時應當盡量減小組內成員數量,使得每位學生有實踐操作的機會。此外,教師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應當加強管理,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及幫助,就實驗中的注意事宜需給予指導性意見。
例如,在進行“苯海拉明對組胺競爭性拮抗作用”的實驗時,需提醒學生確保臺氏液溫度為38±0.5℃,且氣泡不宜過大;注意清理干凈腸管的內容物,否則會使腸管不穩定;在學生實踐時,提示學生控制給藥速度,不宜過快,否則影響實驗結果。若發現學生出錯,需立即糾正,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此外,教師應將其在科研中的經驗及實驗設計理念傳授給學生,教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靈活設計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的思維方法。
3、建立合理評價體系
對藥理實驗的考核通常以對實驗報告的優或劣來界定實驗課的成績,這不僅導致學生不重視實驗的過程,更使得學生只講究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以及實驗報告的完整性,而忽略實驗過程的重要意義。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實驗課評價考核體系,且考核以公平、公正為原則,以積極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目標,促使每位學生均參與實驗并動手實踐,避免重理論輕實驗的現象。
例如,實驗課考核可以采用多元評價機制,大體包括平時成績考核占總成績30%,實驗設計占總成績70%,以提醒學生實驗的重要性平時成績具體包括實驗態度、實驗常識掌握情況、實驗技能技巧等。實驗室常識與實驗技能的掌握情況可反映出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教師可根據學生操作的規范與否給予學生適當的加減分。對學生的出勤狀況與預習情況的考核屬于實驗態度考核部分,教師應當真實記錄學生出勤情況,或也可采用加減分方式進行考核。實驗設計及其實踐過程是考察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的體現,因此應得到重視。
創新思維的培養是藥理學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專業藥理學人才的核心。作為藥理學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迎合時代的需求,積極改進藥理學教學的方式方法,以提高藥理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為培養新一代藥理學人才做出貢獻。
[1]楊曄.基于創新思維的《藥學基礎實驗化學》教學實踐[J].廣州化工,2015(22).
[2]廖長秀,賴術,羅瑩,黎為能.主體參與式教學法在藥理學實驗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15).
王保奇(1974-),男,漢族,河南南陽人,醫學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心腦血管藥理及藥理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