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超
(徐州工程學院體育學院, 江蘇 徐州 221008)
基于社會就業背景下的社會體育課程設置分析
馬文超
(徐州工程學院體育學院, 江蘇 徐州 221008)
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同體育特招生有所不同,此類學生有一定的體育特長,但培養方向并非職業運動員,其培養方式也應該是基于社會需求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在社會的就業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對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分析。
社會體育;課程設置;就業
1.1 體育健身行業興起需要更多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很多地級市以上的城市都具備規模較大、設施完善的營業性健身場所,而很多一線城市的健身場所更加密集。但是在部分地級市以及縣級城市,健身場所并不足以滿足人們的需求。雖然很多城市具備比較完善的健身場所,從業人員也呈增加趨勢,但是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并不能令人滿意。部分從業人員的專業基本能力比較有限,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對于運動科學的研究不系統,不能夠針對不同特點的健身人群在運動處方、營養搭配等方面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梢?,目前我國健身市場對于專業的健身行業人才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1.2 體育商業化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體育市場逐漸興起。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讓中國的體育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中國俱樂部在亞洲賽場上的成功、中國國家隊在亞洲杯上的出色表現,甚至讓一度陷入尷尬境地的中國足球市場都迎來了春天。同民間體育不同,商業化體育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懂體育不懂商業運作,無法達到商業體育盈利;而只懂商業運作不懂體育,對于體育的長期發展絕無益處。因此,現在商業體育市場的開發與運營,需要懂體育、懂管理、懂經營的人才,這也應該是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的一個大方向。
1.3 企業人性化管理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
現代企業已經越來越重視員工幸福度。只有員工在企業感覺到幸福,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員工潛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企業員工的身心健康和企業凝聚力也決定了員工的幸福度。一方面,企業需要有一種“團結、拼搏、向上”的企業文化和員工精神,而這些精神正是體育精神的精髓。因此,現代很多企業都投資建立自己的體育場、健身房等,經常組織各種各樣的體育競賽活動,通過這些方法來推動人力資源的建設。另一方面,員工的健康是工作效率的保障。保證員工健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員工出勤率、節約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提升員工的幸福度。隨著我國工業生產自動化、城市化和家務勞動電氣化的推進,人們的生活方便了不少。但也讓長時間伏案的靜態工作成為很多人的基本活動方式,導致了企業員工“亞健康”的狀態?;谏鲜?點,很多企業都需要科學健身指導人才以及職工體育組織管理人才,這也是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的一大領域。
2.1 課程設置對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作用不明顯
我國社會體育專業在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上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對于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包括了服務營銷能力和指導組織能力2大類,分為組織能力、指導能力、營銷能力和服務能力4個部分。這些能力的培養也是基本適應現代社會就業環境的。但目前各高校很少圍繞這些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例如,有些院校將很多能力培養課程放在選修課上,由于選修課的課程性質,很大程度限制了學生能力的提升。
2.2 課程設置同實際社會需求脫節
在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辦學過程中,社會體育課程設置關系到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而從當前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來看,在社會體育的規格、社會體育的組織開展、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的效果來看,出現了與社會需求脫節、就業能力差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進一步影響了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而且,社會體育專業是適應社會對體育專業的需求而設置的,因此其課程設置也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但是,很多高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只是機械地進行課程排布,并沒有對本專業的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也就不存在針對社會需求進行的課程設置。這樣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空學了一身知識而無用武之地。
2.3 對社會實踐課不重視,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差
從社會體育的專業屬性來看,社會體育專業既是一門實踐能力要求高的專業,也是自我實踐與學習能力較強的專業。從社會體育專業這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來看,培養與發展大學生的這些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社會實踐課程與社會體育專業能力要求偏差很大。很多高校并沒有對社會實踐課程有足夠的重視,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沒有給學生真正實踐學習的機會,這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適應社會人才需求都是極為不利的。
3.1 充分掌握市場需求趨勢,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置
學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社會,因此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之前,應科學地進行未來3~5年時間里的市場需求方向,根據這一需求來編制人才培養計劃。例如,在我國健身行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方面人才的巨大缺口,并可以預見在未來很多年里的巨大發展前景和日益增加的人才需求。因此,就可以將培養這方面專業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之一,進而從課程安排、教學手段等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3.2 依據需求調整教學內容
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課程。根據四大能力的培養要求,以及社會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職業素養的需要,合理安排課程內容,以確保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對于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作為公共課程,包括市場營銷、教育學、社會服務方面的課程。這類課程一方面保證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另外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以便于下一階段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更有針對性地選擇適應自己發展方向的課程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另一方面,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增加一些應用型的課程,如健身營養搭配、俱樂部經營管理以及商業運營等。這些課程能夠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未來的工作情況,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
3.3 重視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在課程內容上,實踐課程所占的比例應該適度增加,甚至可以把部分理論課程進行一定的改變,以實際應用案例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進行商業體育的經營管理時,可以結合NBA、歐洲足壇五大聯賽的運營案例,這樣既能夠激發年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更好地消化知識,培養技能。另外,當教學進入實踐課程階段時,需要在培養計劃上進行更細致的劃分。學校要根據市場需求,與不同行業取得合作,包括營業性健身場所、足球籃球俱樂部、各企業的體育運營中心等等,根據學生未來的求職意向,給學生選擇實踐場所的空間,取代以往千篇一律的過于程式化的實踐教育。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在校內外自己組織運動賽事和活動,這樣能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隨著人們對體育健身越來越關注,以及商業體育市場在我國的逐漸發達,市場對于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更大。但與此同時,也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課程設置就必須要依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制訂,才能夠保證學生能夠為社會體育創造價值。
[ 1 ]張前程.從社會體育就業方向的視角反思其專業建設[ 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2):11,15.
[ 2 ]羅代華,杜華,彭彥銘. 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與對策[ 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2):51-55.
G807.4
A
1674-151X(2016)10-08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45
投稿日期:2016-07-29
馬文超(1981—),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