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勐
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交通性腦積水臨床效果評價
李勐
目的對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交通性腦積水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與探究。方法交通性腦積水患者56例,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各28例。接受常規側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的患者設為參照組,接受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的患者設為實驗組,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優良率高于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交通性腦積水治療中應用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其治療效果顯著。
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交通性腦積水;臨床療效
本文為探究該手術方法的臨床療效,選擇本院近年收治的交通性腦積水患者進行研究,并將所得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活動的納入時間選擇2014年3月~2015年5月,患者例數為56例。其后按照術式不同將56例交通性腦積水患者分為參照組(28例)和實驗組(28例)。實驗組中,男女比例為18∶10,年齡最大60歲,最小20歲,平均年齡(40.5±6.6)歲。參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0∶8,年齡最大65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43.6±7.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實驗組患者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首先實施全身麻醉,并選取患者的側臥位。其后利用可調壓分流系統在患者的T3~4位置進行穿刺,同時將縱行皮膚予以切開,長度為0.5cm[1,2]。待穿刺完成后,將腰大池導管置入其中。而后依據穿刺點的實際情況在患者腰部穿刺點做一皮下隧道,將儲液囊安置在患者髂后上棘部位。取一手術切口于患者的左下腹部,逐層切開皮膚以及周圍組織,待腹膜充分顯露后做一小切口。最后縫合腹膜,并對手術切口予以包扎,同時觀察引流管是否流暢[3]。給予對照組患者側腦室-腹腔分流術,首先實施全身麻醉,穿刺點以患者左側側腦室為中心,做一弧形切口,長度為8.0cm,而后實施鉆孔并將硬腦膜予以切開,同時將引流管置入其中,并觀察是否通暢。與分流泵連接后,將其置于患者的皮膚下側,同時將其與分流管腹腔末端連接,最后對頭皮進行逐層縫合。
1.3 療效評定標準[4,5]患者的意識、頭暈、行動以及癲癇發作等癥狀改善顯著,經MRI檢查,硬膜下未見殘余積液為優;患者的意識、頭暈、行動以及癲癇發作等癥狀有所改善,經MRI檢查,腦室縮小不是十分理想為良;患者未達到上述標準為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詳細記錄,主要為:術后感染、分流管堵塞等。評價療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參照組和實驗組臨床療效分析 經不同手術方法后,實驗組效果為優的患者16例(57.1%),良11例(39.3%),差1例(3.6%),優良率為96.4%;參照組效果為優的患者12例(42.9%),良10例(35.7%),差6例(21.4%),優良率為78.6%,兩組優良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816,P<0.05)。
2.2 參照組與實驗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經不同手術方法后,實驗組患者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且均為術后感染,發生率為7.1%;參照組患者8例患者出現并發癥,6例患者為術后感染,2例患者為分流管堵塞,發生率為28.6%;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826,P<0.05)。
交通性腦積水屬于神經科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因此,選擇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以往治療中,臨床常采用側腦室-腹腔分流術,但是會損傷患者的腦部,較易誘發并發癥發生。近年來,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應運而生,并取得了臨床上的認可[6]。該手術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較高的優勢,因此易于被廣大患者所接受。此外,該方法中利用可調壓分流系統,可以減少對患者腰椎體的損傷,同時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減少分流管堵塞的發生幾率[7]。
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具有以下幾點優勢:①在術中應用組合閥可以有效控制腦室內壓力,使其處于正常范圍,與此同時,不需要考慮患者的身體姿勢和腦脊液流量。②無創可調壓設計,就閥門設計而言,其具有特殊性,其不僅有效調整閥壓力和性能,同時避免發生意外。③治療腦積水具有一定的優勢,就腦壓力正常的患者而言,選擇適宜的分流管壓力較難,若其壓力過高,不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若其壓力過低,則會出現分流過度這一現象,甚至部分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和頭暈癥狀。使用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可以設置其壓力,并結合患者的實際癥狀和影像學結果進行適當的調整。此外,使用該方法可以讓患者的腦皮策逐步膨脹,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現并發癥。
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采用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較比采用側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的參照組,結果表明:前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后者,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后者,該結果充分體現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交通性腦積水治療中應用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其治療效果顯著,同時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馮家豐.體外可調壓分流管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交通性腦積水.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0,15(1):15-17.
[2]萬艷慧,趙樂,顧小花,等.微創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交通性腦積水病人的護理.護理研究,2013,27(28):3151-3152.
[3]黃偉,劉翔,李逢培,等.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交通性腦積水的對比研究.黑龍江醫學,2012,36(6):427-429.
[4]姜克文,孫培印.經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交通性腦積水26例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6):114-115.
[5]詹升全,王鵬,李昭杰,等.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術失敗后處理方式的探討.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27(10):1034-1036.
[6]王鍵銘,陳大偉,胡國章,等.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術后并發癥及其防治.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3):417-420.
[7]王凱,付立旗,王曉民,等.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老年特發性常壓腦積水16例.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2413-241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40
2016-02-02]
113008 撫順市中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