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廣云
肉桂粉敷貼神闕配合溫針灸治療寒濕凝滯型痛經64例
羅廣云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PD)和繼發性痛經(SD)兩大類。本文采用肉桂粉敷貼神闕配合溫針灸治療64例原發性痛經,效果顯著,總有效率達96.88%,且不良反應較少,可在臨床應用。
肉桂粉;敷貼;溫針灸;痛經
痛經為婦科常見病,我國1980年全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1],痛經發病率及原發性痛經分別為33.19%、36.06%;輕度44.6%,中度38.81%,嚴重影響工作的重度為14%[2]。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痛經發病率每年呈上升趨勢,作者采用肉桂粉敷貼神闕配合溫針灸治療本病64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64例針灸門診患者,年齡最小13歲,最大36歲,平均年齡23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22年。
1.2 診斷標準 本次研究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原發性痛經的中西醫標準制定。
西醫診斷標準 :①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者。②多發于月經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青婦女。③經婦科檢查,無相應生殖器官質性病變者。
中醫診斷標準[3]實質為寒濕凝滯型。在經期或經前經后(7 d以內)出現周期性下腹或腰骶部疼痛為主癥,經前或經期較多出現少腹冷痛,患者月經量少,或存在明顯面色青白、色黯有塊及畏寒肢冷等癥狀;此外,患者易發生惡心、嘔吐,舌黯,脈沉緊。排除非寒濕凝滯型痛經。
1.3 治療方法 取穴:選取地機、足三里及三陰交(均雙側)、氣海及關元。操作:患者治療前將小便排空,并取舒適仰臥位,暴露施治部位,常規消毒后,用0.30mm×50mm毫針,每個穴位均用指切進針法進針,直刺約1~1.5寸,快速進針和提插捻轉,得氣后施平補平瀉手法,均勻運針1min后在氣海、關元、足三里的針柄上安置長1.5cm艾條點燃,并對面積為5cm×5cm薄紙板予以剪取,將其在燃燒有艾條的皮膚上輕輕放置,避免艾灰散落對患者皮膚造成燙傷,熱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燃盡后再安置第2壯至燃盡,每穴3壯,燃盡后待患者呼氣時,快速拔針并按住針孔。在月經來潮前7 d采取相應溫針灸治療,并于月經來潮第1天停止,1次/d,治療1個療程(3個月經周期)。
肉桂粉敷貼神闕治療:將肉桂粉以醋調和,制成大小約為0.8cm×0.8cm的藥丸,納入神闕穴位,膠布固定,于每晚入睡前敷貼,第2天起床后揭下,在此期間,若有臍部不適,可將膠布提前揭下。開始于月經來潮前7 d,于月經結束停止,治療1個療程(3個月經周期)。治療期停用相關止痛藥物。并對患者日常生活予以指導,即注意防寒保暖,不可食用生冷食物,不可接觸冷水。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痛經評定標準:患者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疼痛則為5分;若腹痛難忍則為1分;如若存在明顯腹痛則為0.5分;患者坐臥不寧為1分;若休克或面色蒼白則可分別記為2、0.5分;冷汗淋漓、需臥床休息、影響工作學習、一般止痛措施不緩解和四肢厥冷各記為1分;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暫緩、伴腰部酸痛、伴惡心嘔吐、伴肛門墜脹及疼痛在1 d以內各為0.5分。疼痛程度分級:若積分>14分則為重度,積分8~14分則為中度,積分<8分為輕度。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患者腹痛及其他臨床癥狀均得到全部消失,積分為0分,并于3個月停止治療,其未復發;顯效:治療后,患者積分已降至治療前水平(1/2以下),患者腹痛狀況得到顯著減輕,其余癥狀也一定減輕或消除,如若停止服用止痛藥可工作;有效:患者治療后,其在積分方面得到一定降低,通常為治療前1/2~3/4,患者腹痛得到相應減輕,其余癥狀也相對好轉,如若停止服用止痛藥可工作;無效:患者無論腹痛或其余癥狀均無相應變化。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1 經3個月治療,64例患者治愈36例(56.25%);顯效21例(32.81%);有效5例(7.81%);無效2例(3.13%),總有效率96.88%。
2.2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多數患者未出現暈針、暈灸、燒燙傷、局部血腫、施治部位感染、腹部不適等不良反應,中藥敷貼后臍部有少許紅熱為正常反應。2例患者在敷貼期間汗出較多及敷貼時間過長(20 h)致局部皮膚輕度紅癢,暫停當月敷貼治療,患者皮膚紅癢好轉后繼續治療并未出現此類情況。
采用針灸治療主要對患者三陰交、地機、氣海及灸足三里等實施針刺操作 。三陰交作為人體當中重要的十大總穴位之一,其位于小腿內側,對針對婦科疾病治療具有很好的效果。對此穴實施針刺操作,不僅可達到通順經期及去除白帶等功效,還可對月經量予以相應控制,此外,還具有調肝補腎及安眠等功效。溫灸法實質為溫徑治寒,主要治療對象為身體寒冷及痛經者,且可在較短時間內達到明顯的治療效果。關元作為女性儲血的重要穴位,在此穴位上實施針刺操作,可達到散寒止痛、調血補氣及補腎壯陽等目的,同時其還是對痛經予以治療的重要穴位。氣海作為實施養生保健的基礎穴位,其不僅具有對氣機予以調節及填補元氣之功效,且還具備保健強身及對疲勞感予以降解之效果,能夠緩解患者痛經癥狀。與此同時,實施針刺灸關元及氣海等穴位,可增強治療效果,還能散寒止痛、補氣活血及溫陽益氣。足三里實質為足陽明胃經的相應合穴,對該穴實施相應針刺刺激,可對脾胃功能予以調節,同時還可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由于患者月經來潮易產生精血虛弱狀況,進而誘發痛經病癥,對該穴實施針灸操作可達到通經活絡及疏風化濕的效果,還具有化瘀止痛及對增強免疫力的效果。地機是脾經的郄穴,主治血證,是調經要穴。在實施溫針灸操作中使用艾葉具備溫經散寒,當其燃燒時可達到溫暖目的,同時還可產生一種抗氧化物質,將熱量向患者體內予以傳導,并分至各個經絡,以此達到溫通活血的目的。肉桂粉具有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沖任虛寒,寒凝血滯的痛經、閉經。神闕穴屬任脈,同三陰經密切相通,與督脈相為表里。督脈為一身陽脈之海,上通于腦下絡胞宮,與腎密切相連,古人云“治督脈,治在骨上,甚者臍下營”。故取神闕穴,施以藥灸療法,以達溫通督脈,調經散寒,治療寒性痛經。肉桂粉貼敷該穴可以起到溫通胞脈、調理沖任之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肉桂粉敷貼神闕穴結合溫針灸方法,對寒濕凝滯型原發性痛經實施治療,療效確切,在臨床中具有很好的推廣及應用價值。
[1]全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中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的調查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1980,15(4):219-223.
[2]余曉輝,王潔,蔡濱彬.溫經止痛膏穴位貼敷法治療原發性痛經32例療效觀察.中西醫結合研究,2010,2(4):175-177.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64 .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192
2016-02-01]
510000 廣州市海珠區中醫醫院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