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萍
中圖分類號:P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6)25-0192-01
GPS在海洋測繪中的應用
黃愛萍
中圖分類號:P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6)25-0192-01
海洋測繪主要包括海上定位、海洋大地測量和水下地形測量。海上定位通常指在海上確定船位的工作。主要用于艦船導航,同時又是海洋大地測量不可缺少的工作。海洋大地測量主要包括在海洋范圍內布設大地控制網,進行海洋重力測量。在此基礎上進行水下地形測量,測繪水下地形圖,測定海洋大地水準面。此外海洋測繪的工作還包括海洋劃界、航道測量以及海洋資源勘探與開采(如海洋漁業(yè)、海上石油工業(yè)、大陸架以及專屬經濟區(qū)的開發(fā))、海底管道的敷設、近海工程(如海港工程等)、打撈、疏浚等海洋工程測量、平均海面測量、海面地形測量以外,還有海流、海面變化、板快運動以及海嘯等測量。
海上定位是海洋測繪中最基本的工作。由于海域遼闊,海上定位可根據離岸距離的遠近而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如光學交會定位、無線電測距定位、GPS衛(wèi)星定位、水聲定位以及組合定位等。
為了獲得較好的海上定位精度,采用GPS接收機與船上的導航設備組合起來進行定位。例如,在GPS偽距法定位的同時,用船上的計程儀(或多普勒聲納)、陀螺儀的觀測值聯合推求船位。
對于近海海域,還可采用在岸上或島嶼上設立基準站,采用差分技術或動態(tài)相對定位技術進行高精度海上定位。如果一個基準站能覆蓋150km范圍,那麼在我國沿海只需設立3~4個基準站便可在近海海域進行高精度海上定位。經多年研究,不斷成熟的廣域差分技術(WASGPS),可以實現在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范圍內的廣大區(qū)域進行差分定位。2000年之后,將利用建成的純民間系統GNSS進行全球范圍內的導航定位。
利用差分GPS技術可以進行海洋物探定位和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的定位。進行海洋物探定位時,在岸上設置一個基準站,另外在前后兩條地震船上都安裝差分GPS接收機。前面的地震船按預定航線利用差分GPS導航和定位,按一定距離或一定時間通過人工控制向海底巖層發(fā)生地震波,后續(xù)船接收地震反射波,同時記錄GPS定位結果。通過分析地震波在地層內的傳播特性,研究地層的結構,從而尋找石油資源的儲油構造。根據地質構造的特點,在構造圖上設計鉆孔位置。利用差分GPS技術按預先設計的孔位建立安裝鉆井平臺。具體方法是在鉆井平臺上和海岸基準站上設置GPS系統。如果在鉆井平臺的四周都安裝GPS天線,由四個天線接收的信息進入同一個接收機,同時由數據鏈電臺將基準站觀測得數據也傳送到鉆井平臺的接收機上。
通過平臺上的微機同時處理五組數據,可以計算出平臺的平移、傾斜和旋轉,以實時檢測平臺的安全和可靠性。
2016-8-19
黃愛萍(1978-),女,于2005年10月入職廣東國地規(guī)劃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從事測量及土地規(guī)劃類的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