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林
摘 要:從地理科學素養的內涵、影響培養地理科學素養的主要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關鍵詞:地理;科學素養;能力培養;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1-0069-01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地理作為當代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理課程改革的目標也要著眼于地理科學素養培養。因此,探討中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地理科學素養的內涵
素養是學生由學習、訓練、實踐而獲得的知識、技能、能力以及意識、情感等智能要素的綜合反映。地理素養包括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部分。地理科學素養是地理素養的最重要的構件,所謂地理科學素養是學生由學習、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地理能力以及地理意識、地理情感等有機要素的綜合反映。大致可以概括為地理知識和技能、地理方法和過程、地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1)地理知識和技能。地理知識是基礎,比如地理概念、現象、分布、過程以及成因、特征、規律等內容。地理技能是關鍵,包括提出問題、收集問題、整理問題、分析問題及回答問題等技能。地理能力是在地理技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地理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2)地理方法和過程。主要是指能夠發現地理問題,設計探究方法,開展調查研究,得到解決方案,運用適當的方法表達見解、交流體會、反思成效的過程。這些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激發他們積極去探究自然環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起到奠基作用。(3)地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認識上體會地理與日常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戰性,逐步感受地理學的自然美。在情感上,著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并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在欣賞自然美的同時,關心周圍環境和地域變化,做到時刻關注人地關系。用科學的態度看待資源、環境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不迷信權威,尊重自然。對所處地區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責任感,成為具有地理科學素養的、健全人格的社會主義公民。
二、影響培養地理科學素養的主要因素
(1)教育主體。在影響培養地理科學素養諸多因素中,教育主體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教師的知識廣博程度、理論水平、教學藝術以及敬業程度,學生的性別、年齡、認知水平、學習經驗以及意志情感等因素。(2)教學方法。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有時忽視了地理學科的實踐能力,影響了地理科學素養的培養。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改變教學方法,優化地理教學過程,改變評價與管理模式。(3)學習方式。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地理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學生由原來的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對地理知識、規律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轉變成為積極思考、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關鍵。(4)評價方式。地理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點,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目標多元化和手段多樣化,既關心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又側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學生成為地理評價中的主體,這更有利于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的培養。(5)課程資源。地理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地圖、資料、信息技術手段來豐富地理教學資源,完善地理教學。
三、培養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策略
(1)教師的講授是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的基礎。地理教學是讓學生懂得人類是自然環境的產物,和其他的動物、植物共同享用自然環境。學生尊重自然發展規律,自然環境就會和人類和諧共同發展;倘若人類不遵守自然的發展規律,良好和諧的自然環境就會消失,自然災害就會接踵而至。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剖析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平衡破壞等環境與發展問題,讓學生認識到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2)“活動”內容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關鍵。教材中的“活動”內容,要結合實際,緊扣“本地”具體情況,將學生身邊的“地理”融入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在學習城市的規劃時,可讓學生討論本地工廠企業的布局是否合理,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技能,又拓展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視野”,使學生研究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責任意識得到提高。(3)運用豐富多樣的課堂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地理“課堂”要擴大化,校園、野外、社會、家庭、網絡都可作為地理課堂。在豐富多樣的課堂形式下,教學活動不再以教師單向講授為主。師生平等互動、生生互助合作,學生從以往的個體為主轉向個體與小組相結合。學生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還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意識和愉悅情懷。(4)開展第二課堂,促進科學素養的養成。實踐證明,學生應參加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外活動,比如生產布局、環境污染等社會調查,這對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結束語
總之,作為地理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學的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意識,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發展出發,逐步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地理思考能力和地理科學意識,努力成為有知識、有能力、有責任感、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向東,袁孝亭.地理素養的核心構成和主要特點[J].課程·教材·教法,2004(12).
[2]倫志珍.中學生地理學習心理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