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柄楠 張海杰
(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 450008)
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消瘦30例
李柄楠張海杰
(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 450008)
體內脂肪與蛋白質減少,體重下降超過正常標準10%時,即稱為單純性消瘦。單純性消瘦為臨床常見病,西醫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筆者采用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消瘦,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30例患者均來自本院2013年9月—2015年10月針灸科門診,年齡24~45歲,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病程最短1年,最長16年。其中輕度消瘦14例,中度消瘦10例,重度消瘦6例。
診斷標準:①成人標準體重(kg)=[身高(cm)-100]×0.9,低于標準體重的10%為輕度消瘦,低于標準體重的11%~19%為中度消瘦,低于標準體重的20%為重度消瘦。②BMI=體重(kg)/身高(cm)2,BMI<18.5即為輕體重[1]。
納入標準:符合以上標準,年滿18周歲,自愿并能按醫生要求完成治療者。
排除標準:精神疾患,有內分泌或代謝紊亂方面的疾病如糖尿病,合并造血系統,腫瘤等原發或繼發疾病。
治療方法
取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天樞、中脘、足三里。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于治療床上,選定穴位,用碘伏或乙醇常規嚴格消毒局部皮膚,選用7號腰穿針,4-0號羊腸線,取出長度1.5 cm的羊腸線,放入針管用針芯抵住,對準穴位快速刺入,深度一般為1~2寸,達到針感后,針芯抵住羊腸線向前推,針管向后退,退出穿刺針后針孔處消毒棉球按壓,以膠布固定。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穴采用俯臥位,每隔15 d治療1次,6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1個月,治療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痊愈:體重增加并達到標準體重范圍;顯效:體重增加5 kg以上,但未達到標準體重;有效:體重增加1~5 kg,但未達到標準體重;無效:體重無增加或增重小于1 kg。
結果:痊愈12例(40%);顯效9例(30%);有效6例(20%),無效3例(10%),總有效率為90%。
體會
中醫學認為單純性消瘦發病主要責于脾胃,脾位于腹中,在膈之下,與胃相鄰[2]。《素問》曰:“脾與胃以膜相連。”脾與胃同居于中焦,是人體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并輸布精微的主要臟器。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升胃降協調,共同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脾胃功能不協調則易引起消瘦。故取脾俞、胃俞以健脾和胃促進食物的吸收,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五臟功能協調,才能完成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故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足三里、中脘分別為胃的下合穴和募穴,兩穴合用以生發胃氣、燥化脾濕。天樞為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有理氣行滯之功。
埋線治療單純性消瘦,具有刺激時間長,作用持久,療效鞏固,經濟實惠的優點,患者易于接受。
參考文獻
[1]孫玲琳.穴位埋線法治療單純性消瘦25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4):364.
[2]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13.
(收稿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