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龍騰 于 淼
(071000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 河北 保定)
破產證券公司投資者保護問題研究
郄龍騰于 淼
(071000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當前我國證券公司破產中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尚不完善,現實中存在大量證券公司破產侵害投資者權益的情形。本文從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構建有效的利益維護機制出發,分析了當前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的現實困境,學習和借鑒歐美成熟的證券投資者保護機制的基礎上就完善我國證券公司破產程序中的投資者權益保護提出相關法學思考。
證券公司;破產清算;投資者保護
本文所指的投資者主要是證券公司的客戶,投資者保護主要是針對證券公司客戶的保護。
破產證券公司投資者作為民事行為的主體享有平等的權利。然而在實際的投資行為中享有權利的投資者同作為義務的券商卻在事實上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對于證券公司的投資者來說,證券公司在經濟方面、專業知識方面、信息來源方面具有更多的優勢,而證券公司的投資者在方方面面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往往因自身的局限性,受證券公司或關聯機構的行為的影響較深。當證券公司出現破產的情景時,投資者所表現出來的抗風險性較弱。
2.1證券類資產轉讓不合理導致資產減值
目前,證券公司破產包括兩個步驟,即行政處置和司法清算。證券類資產是指證券公司為保證證券經紀業務正常運行所需的資產,根據《高風險證券公司證券類資產處置指導意見》第8條的規定:“證券類資產主要包括證券營業部(服務部)、經紀業務部、信息技術部、清算中心、機房、運營維護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實物資產及必須的交易席位。與保持證券經紀業務正常進行沒有直接關系的房產、汽車、商譽、遞延資產、自營證券、自由資金等資產不納入處置范圍。”證券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其相關經紀業務應當轉給其他符合條件的券商,為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穩定金融市場,應將證券資產一同轉出或賣出。將實物轉化成現金,加入破產財產,提高兌付的可能性。但在證券類資產轉出中存在一些問題,致使轉出中資產減值。
2.2債權分配不平等
證券公司破產財產分配不公,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只將個人債權納入債權回購范圍而將機構債權排除在外。《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實施辦法》中規定:“正常經紀業務客戶證券被金融機構挪用、用于回購融資或以其他侵權方式處分的機構客戶證券,按被挪用的證券類別單獨登記,認真甄別,從嚴核實,明確責任,統籌研究”,盡管該法律確定了機構債權的地位,但沒有將它列入保護范圍,筆者認為設定破產制度的目的在于平衡各方債權人的利益,最大程度地實現各債權人的債權,機構投資者雖然在資金、獲取信息方面比普通投資者更具有優勢,但并不意味著法律只保護弱勢一方,《破產法》的平等品質要求不能將個人債權置于優先受償地位。
2.3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的缺陷
針對證券公司違反規定挪用客戶資金等導致投資者權益受到侵害,我國制定和實施了《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伴隨著法律的誕生,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也成立了。按照《管理辦法》的規定,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負責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但從其運行體制上來看,其依附了中國證監會的主導,作為證監會的一個附屬機構,缺乏獨立性。而且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是在證券市場風險頻發的背景下被迫建立的,很多措施帶有應急色彩,實踐操作性不強。從本質上而言,這一制度屬于事后救濟,在證券公司破產清算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有限,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效果不是很有效。總之,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與歐美成熟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相比并不成熟與完善,主要體現在運作模式、資金來源與賠付程序等眾多方面。
3.1構建市場化的破產制度
根據證監會對證券類資產的定義可以看出,我國的證券類資產指的僅僅是實物類資產,并不包括特許經營權和客戶資源等無形資產,但實際上無形資產才是證券公司最主要的財產。其中特許經營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經營牌照和營銷團隊等,我國對于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還是比較嚴格的,因此證券公司若想獲得金融牌照,其成本是相當昂貴的,并且經過長期的運營,品牌傳播和網絡覆蓋的效應會使得這部分無形資產增值頗多,因此忽略該部分資產對于保護破產財產的價值是極為不利的。同樣,客戶資源對于證券公司的發展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通過多年積累,其價值不菲,并且證券公司破產時,受讓方也更為看中的是此部分。證券公司的“客戶賬戶”盡管不是實物性財產,但承接破產證券公司“客戶賬戶”的受讓方由于代替破產證券公司為這些賬戶的客戶提供與證券交易相關的各項服務從而獲得巨大的收益,因此,客戶賬戶本身雖然不是財產,但是具有巨大的財產價值,屬于財產性權利。
3.2穩定債權收購標準
我國現行債權收購標準是只收購個人債權而忽略機構債權,違背了債權平等性原則,導致一部分投資者壓榨另一部分投資者的權益。一些學者認為,要確認相對公平的債權收購標準,應做兩方面的努力:一是確立債權認定標準、二是確立機構債權收購條件。界定個人債權與機構債權可采取名義標準。雖然在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不規范,證券公司違規操作頻繁發生的情況下,采取這一標準易導致實際上的個人債權變成機構債權,而機構投資者利用自身資金與信息優勢,使這一債權在證券公司破產時得到收購。但在證券市場不斷發展的情況下,證券市場會更加規范,同時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制度來規范此類現象的發生。具體做法是以客戶賬戶作為收購的基本單位,將同一投資者在同一證券公司開設的不同賬戶看作同一賬戶,將其金額合并計算,同時將因市場波動而形成的損失排除在收購范圍之外。
[1]尹正友,張興祥.《中美破產法律制度比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06出版
[2]潘泳霖.《證券市場投資者保護法律制度研究》[J].復旦大學2011第二期
[3]吳玨一.《論我國破產重整制度》[J].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第一版
郄龍騰(1989.1~),男,漢族,河北邢臺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專業。
于淼(1992.6~),女,漢族,河北滄州,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專業。